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濠南别业前的双藤萝
时间: 2023-01-13     次数: 5031     作者: 曹玉星

 

濠南别业前的双藤萝

 

□ 曹玉星

 

每年4月,濠南别业南月台两棵藤萝,花语花期如期而至,丽霞艳锦宛若流苏。“追逐花期香氛的时尚达人,一拨拨簇拥着去到南通博物苑内的濠南别业,张謇曾经的居所,看紫藤花漫。”然而,由于新冠疫情,春季全苑(园)关闭打烊,藤花空有花期。如今园林景点,一园繁茵,游客不断,作为南通博物苑内一方盛景的别业藤萝,是张謇留给后人惊心的美丽时刻,年年岁岁不败,一直对广大市民和各地观众具有情感支持效应和情感凝聚效应,疫情改变人的情感和景观解读背景,并赋予景观新的意义,新的景观意义反作用于人,欣赏这妩媚绿荫,细考当年谁把藤苗栽,又想百年谁把名木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霾,再给古树上铭牌,藤萝心明白。今把美丽心情再握,对别业双藤萝再作一番思考。

张謇一生酷爱绿化,任民国政府农商总长时确定了植树节,狼山脚下也实施了他的绿化规划,创办南通公共植物园,至今已成为城市森林。在他的住所前,古老的百年藤萝,许多专家学者、各媒体都说是“出自张謇之手” “亲手种下””谓为张謇手植”,实则值得商榷。到底当年谁把藤苗栽,谁是种藤人?别业藤萝,先砌楼再植树,先从别业说起。张謇培养了自己的规划建筑师孙支厦,到189441岁荣获状元21年后,才在1915年建成外二内三(外面看起来两层,实际是局部三层)的住宅濠南别业。地址就在南濠河南岸,与其兄张詧的城南别业隔河相望。据说,是仿慈禧太后在北京的畅观楼形制而建的,基本上每个房间都有西式壁炉,这样可免除南通冬日阴冷的不适。别业既是居所,也是他办公、会友的场所,今天仍能捕捉到他与中外友人在这里谈国事、论人生,叙新情旧谊,述南通建设的踪影。张謇在别业与友人家人的合影就是明证。

 

张謇在别业折扇型阶梯阳台与家人合影

从一幅张謇在别业折扇型阶梯阳台上与家人的合影,可以看出,靠一楼阶梯内侧的花槽上一棵藤木已经伸至二楼之上,根部树径从照片目测估计接近2公分左右,阶梯外侧露出葱郁的灌木应是木犀(桂花)。照片人物有吴道愔、张佑祖、张非武、张襄祖、张謇、陈石云、张孝若,依此推测时间应是在濠南别业建成后的19171918年左右。另外据张謇为建造濠南别业给孙支夏的信,还专门写到藤棚架的安置:“露台上藤棚圆铁柱,似二寸半或二寸径已足用。第一层东西南三根横梁,二寸或寸半径亦可;第二层东西横梁四根,寸半或一寸亦可。柱须生铁,梁似可熟铁攀圆,酌之。”犹如张謇办实业做事业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作风,对一个棚架的建造也是尽心竭力费尽心思。如此指示,藤萝也便有精舍了。而从1904建苑到1914年建别业经过十年辛苦营筑,堆砌假山,开辟荷花池,建温室花房、小亭、水榭,植树种草栽花等,使这里既有博物馆,又具备动物园、植物园的特点,还兼有园林之胜。

《南通博物苑品目》

编印于1910年的《南通博物苑品目》,记录藏品植物类有307号,如国秀坛牡丹、月季、海棠、梅花等,大树核桃、罗汉松、广玉兰、厚壳树,各类品种竹以及带“竹”的植物天竹、地竹、文竹等(种在例外竹坛),张謇对绿化的酷爱,远远不止南通博物苑(南通公共植物园)一处,还有狼山景区、啬园、城区五公园等,都是张謇亲自规划,具体安排引种栽种、保护培育植物无数,说是两棵藤萝是张謇“手植”“亲手种下”“出自张謇之手”,广义上讲有这一层意义,落实到个案是说不通的,根据2002年对全苑园(人民公园)植物调查,全苑共16棵符合古树名木申报条件,原来都没有挂牌。濠南别业周围就有五棵准古树:紫藤、白花藤萝、罗汉松、厚壳树、广玉兰,后经过一系列工作,拂去尘埃,把古树美丽再握。每棵古树或者具体某棵是张謇“手植”,没有依据。据张柔武回忆别业故居区当年还“建温室花房7间”“秋色坪植桂花和各种秋季盛开的草花””家中的小花园由刘师傅管理,他是养花能手,精心料理小花园和花房”,而刘师傅是张謇专门聘请的山东籍园艺师傅,别业两棵藤萝以及其他古树,出自刘师傅等园丁之手,是顺理成章的。

前文提到在1915年别业建成,老照片中藤萝已经2公分左右,从观赏园艺学分析至少3年生苗,在2002年调查时已经有90多树龄,而罗汉松、厚壳树、广玉兰已经100多树龄,与全园其他16棵准古树一样,具备申报条件,根据国家《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和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将80年生以上古树后续资源列入保护对象并严格保护!犹如张謇当年安装棚架精舍,对古藤酷好栽培,而今园工再把名木爱,复装上铭牌, “保护从根开始”对南通博物苑古树大树的保护与复装的工作当学问做,如今一苑绿化俨然是古树名木大观园。

有同仁、讲解员每每来到别业前讲解时,都说东侧一棵开紫花,寓意“紫气东来”,西侧一棵开白花,叫“白花紫藤”,平日不以为然,开花时凝视一紫一白随风摆动的两条花瀑布, 开“白花”的“紫藤”就叫“白花紫藤”吗?

植物学上的区分,是容易的,江苏12%的科学传播率是多么不尽人意!知道的人太少,所以许多专家学者、各媒体一直在以讹传讹!紫藤是豆科(蝶形花科)紫藤属的落叶木质观花植物,又名藤花、葛藤、葛花、藤萝、朱藤、黄环。紫藤是我国著名的观花藤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1200 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诗曰“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十分生动地描绘出紫藤的优美姿态和园林效果。这种攀援灌木,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广东等地,山林中均有野生,现广泛栽培于庭院中。花含芳香,含芳香油 0.6%0.95%,可提浸膏,作调香原料,也可制成美味食品,经开水烫煮后,可炒食作菜。鲜花糖渍后与面粉拌和制饼,称“藤萝饼”,为北京名点之一。茎皮、种子、花穗供药用,种子含氢化物,有毒性,经碾压成粉,其浸出液能杀虫防腐,是优良的垂直绿化材料。

紫藤属在我国一共有五种:

短梗紫藤 Wisteria brevidentata

多花紫藤 Wisteria floribunda

紫藤 Wisteria sinensis

白花藤萝 Wisteria venusta

藤萝 Wisteria villosa

所以没有叫”白花紫藤“的!

再看张謇当年的记载,张謇写海门家中的诗《垞兴十首》之四曰:“种藤祓柳枯,理藤解柳缚。调停复调停,柳在藤有托。” 《虚榭》:“虚榭无人至,开门独坐时。水晴鱼聚糁,风颤鹊拳枝。但觉孤怀迥,空饶逸兴滋。柳藤都老大,霜鬓不惊丝”。再有《喜春初种藤俱活二首》的诗,云:“失望翻疑自失时,历旬十五讵非迟。朝朝新叶安心数,直抵翁髯变黑丝。本来作计为看花,花未空愁叶亦嘉。一事已知天不薄,燕高千里未禾麻。”用词一直是“藤“。

1923315日《日记》有诗《庭中朱藤开几匝月姚光冶色灿烂殆不可状诗以张之》记载:“木难火齐珊瑚株,纍纍百琲赪虬珠。海南环琦石家储,王家垣戺赤脂塗。紫丝步幛幛群姝,丹裳绛帔红襜褕。豪华绝世今亦无,何缘到我中唐除。修藤移来七八载,芟骈理颖植架抚。三年蔓交叶覆蓋,高不过丈平屠苏。花时朝霞晚霞舒,百千靺鞨垂流苏。繁缨星旄会与与,风不可挠乃可疏。日愁其午欲其晡,巡檐即暇烦老夫。便欲日日招吟徒,倾尽洞庭春百壶。西园尚有地一亩,广为罨画当如何?”云云也可知其诗中写的是“庭中朱藤”。

还有题博物苑藤东水榭:“归来闲指乌藤说,与子更醉青萝阴”,是集的南宋陆游的两首诗中之句。用词“乌藤”。

最后,从《南通博物苑品目》来看,品目记录植物类藏品档案,第“一七三号紫藤Kraunhin floribunda Taub.产本县,啬翁赠,苑植”,“一七四银藤Kraunhin floribunda Taub. 产本县,啬翁赠,苑植”,从拉丁文查正为“多花紫藤Wisteriafloribunda Willd.DC.”异名:“Kraunhia floribunda  Glycine floribunda”,拉丁文已经修订,因此别业两棵藤萝,学名“多花紫藤”,东侧一棵为“紫藤”“朱藤”(异名),西侧一棵“多花紫藤”开白花,是园艺变种,异名或俗名“银藤”。

另外查阅汉代佚名《周髀算经》,宋代苏颂《图经本草》、沈括《梦溪笔谈》,明代朱棣《救荒本草》,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图实考》等有关紫藤的记载,典籍早有记载的汉名,阅读理解必要的文献和事实依据,避免继续以讹传讹,以便读者了解它们的历史渊源,正本清源,以利于正确传承我国植物学历史遗产。如《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记载:“紫藤,嘉祐本草:紫藤味甘,微温,有小毒。作煎如糖,下水良。花挼碎,拭酒醋白腐坏。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爱,人亦种之,江东呼为招豆藤,皮著树,从心重重有皮。补笔谈:黄镮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实如皂荚,蜀都赋所谓青珠黄镮者,黄镮即此藤之根也。古今皆种以为亭槛之饰,今人採其茎于槐杆上接之,伪为矮根,其根入药用,能吐人。”

张謇虽然远行了,但他留给后人惊心的美丽时刻,年年岁岁不败。作为博物苑一部分的濠南别业,迎来送往了许多嘉宾、贵客和游人。新时代我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今天再读张謇,体会这位伟大先贤和楷模的“植物”“生态”情怀,传承我国优秀的植物学历史遗产和植物文化,相信随时间的推移,南通博物苑新百年新发展,现在立档保护培育的十八棵古树名木将更加彰显它们的社会教育、科普宣传和美化景点的功能,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树木列入保护范畴,增强民族自尊和植物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南通博物苑)

原载:《张謇研究》2022年第3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