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致敬张謇 ——读写啬翁系列笔记(下)
时间: 2021-12-03     次数: 6246     作者: 沈启鹏

 

致敬张謇

 

——读写啬翁系列笔记

 

沈启鹏

 

(原载天风阁主微信公众号

 

五、捐赠展记

2011年3月,“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确定我画张謇这个题材,历时4个多月完成《风物聿新一一张謇创建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在江苏省新美术馆展出。年底,以此画创作为题给南通中学学生做“张謇的业绩与精神”讲座。

2013年7月适逢是张謇诞辰160周年,我决定将历史画《风物聿新》捐赠博物苑。南通博物苑编辑出版了《时代心象——沈启鹏人物画作品精选》,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由南通大学、市文广新局 、市文联、民盟南通市委主办,博物苑承办的“《风物聿新》画作捐赠展暨《时代心象》画集首发”仪式,2013年7月18日在南通博物苑报告厅举行。

市政府朱晋副市长、市政协殷雄副主席、陆善平副秘书长、张謇嫡孙女张柔武女士、嫡孙张绪武先生及夫人孟广珍女士,老领导朱剑、程亚民、华保良、施景钤、储长林,南通大学书记顾晓松、副书记杨礼宾、副校长彭怀祖和程纯,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市委统战部、市民盟、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老干部局、党史工委、市档案局、张謇研究中心、江海文化研究会等部门领导,以及老师、同仁、同学、亲友一百余人出席。

南通大学袁银男校长主持,沈启鹏讲话并向王栋云馆长捐赠作品,向市档案馆、通大图书馆、市图书馆、南通中学、市三中、市书画院赠送画集,市文广新局陈亮局长代表主办单位讲话,然后领导和嘉宾们移步观展。

上世纪初,张謇两度上书清政府创设博物馆,《上学部请设博物馆议》和《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物馆议》均被无情搁置。便于1905年在家乡创建博物苑,开中国博物馆事业之先河,也成为“模范县”教育文化之亮点,国内外嘉宾来南通必到之地,却无参观场景照片存世。构思张謇率其团队精英接待陪同国内外学者名流参观博物苑南馆,设计张謇率先垂范的地方人士文物捐赠展开幕式上的一瞬间。画面出现的人物自左向右分别为孙支夏、顾公毅、李桢、张庸、陈师曾、王国维、梅兰芳、范伯子、欧陽予倩、木村忠治郎、沈寿、姚蕴素、陶行知、杨杏佛、竺可桢、杜威、马相伯、特来克、黄炎培、梁启超、张謇、张詧、张孝若、孙钺、江谦、吴兆曾、高清、沈變均、沙元炳、李登魁、刘桂馨、金泽荣、江石溪、江导岷。

为捐赠《风物聿新》画作,特举办专题展。展出内容围绕这件捐赠作品的产生展开,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从家族史和个人成长史,感悟张謇其人其业绩之不朽;

二、介绍学习、研究、传扬张謇业绩与精神的相关事件、历程,以图片、资料和实物呈现;

三、三十余年来所画张謇题材美术作品;

四、为创作《风物聿新一一张謇创办中国第一个博物馆》所画的各种不同构思、构图的大小草图手稿。

展览结束,随即编撰“天风阁”画辑:《兴国先达一一启鹏读写啬翁》备忘存档。

十天展期中,市委陈斌副书记、市委宣传部章树山部长、市政协杨展里副主席前来观展。市委书记丁大卫、市长张国华分别约见沈启鹏并听取情况介绍、欣赏画集。《美术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大学报》《南通盟讯》和南通电视台一套二套作专题报导。

 六、情系苑馆

我与博物苑割舍不断的特殊情结,是从我祖辈、从我儿时就开始的,直至古稀,依然心系苑馆关系密切,远远超出其他“校外课堂”、文化场馆给我的教益。这里既深沉又厚重,她联结着昨天、今天,启迪着明天。她让我敬畏又让我思考,她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早在百年前的建苑初期,资生铁厂做工的祖父沈彦行就参与了博物苑水塔与喷水龙钵系统的建设工程;刚解放,父亲就时常带我到博物苑玩耍。上初中以后,课余时间要么去南园刘子美老师家求教,要么就是去博物苑看展览、去人民公园写生。当时的东馆就是苑办兼资科室,每次我带着画去请教,总能得到尤勉斋馆长、顾云璈副馆长、李坤馥和徐志楠老师的热情接待与悉心指导,我成了公园和博物馆的一位“特殊”的小客人,享有免费进入动物园画速写的优待,逢到过年与馆员一样可获赠一张印有李方膺“风松图”贺年卡的礼遇。逢到闭馆,得顾云璈馆长特许,可让我带着笔墨纸砚进展厅对临齐白石、徐悲鸿的原画,到楼上资科室翻阅大量线装书、字帖、珂罗版画册。待到暑期放假,顾老师还让我捧回厚厚的陈老莲、任伯年画集在家细细研读慢慢临写。博物苑神圣而诱人,老师们的关爱与指导令我终身难忘。

1974年5月,我与教师周明俭结为终生伴侣,在人民公园大草坪的雪松前、小土墩魁星亭上留下珍贵的瞬间、美好的记忆。

十年动乱文化部门尤遭劫难,公园和博物馆内驻着电台、歌舞团,搭建许多职工宿舍,零乱而冷落,偶有展览陈列。动物园里只剩下几只猴子、黑熊和掉毛的骆驼……文革后百废待兴,1981年我当上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随王太祥书记前来视察并做纪要,提出公园必须回归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保护博物馆的行动。后来我又当上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市民盟主委省盟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副主任,直至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任职与使命同在,有了参议平台和话语权,凭着对中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一往深情与使命担当,40年来始终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坚持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大潮汹湧澎湃,历史文化的保护显得十分软弱被动。破坏濠南别业景观的“U2”歌舞厅仍未折除,商业广告牌竖在公园门前,完全无视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标志牌的存在……面对破坏文物保护的种种现象,在博物苑建苑九十周年庆典活动期间,我亲耳所闻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说:“南通要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如果不把博物苑保护好,我完全可以让专家们不投你们的票!”我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懂得南通博物苑在全国博物馆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推进博物苑的保护建设,促成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成功,是我坚定不移的努力目标。

1981年起,我多次在两会上提出人民公园必须回归博物馆的议案和提案,在各种视察、协商、研讨会上提出博物苑保护建设的议题,以提高社会共识、引起领导重视。经多方多年努力,终于在1999年底恢复了张謇年代博物苑的规模布局,为新馆建设和百年庆典奠定了基础。

1994年南通首次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未果,却连续发生历史文化遗迹被毁事件:拆销市文管会建制、拆除省文保单位的大达轮步公司、整体改造桃坞路,更俗剧场、通明电器公司、民教馆、俱乐部、中国银行、城徨庙等众多历史建筑近代遗存被拆除,连地标建筑的钟楼樵楼也险遭厄运,文物保护有名无实,完全让位于经济建设,令人痛心!我是代表委员,有责任为文化遗产保护尽力、发声。先后提出十多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领衔或参与提出1998年市人大1号议案《关于加强本市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争创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2000年市人大1号议案《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议案》、2002年市人大1号议案《关于精心打造我市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南通博物苑保护和建设的议案》等。

2003年,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上,我提出《关于支持筹备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庆典活动的建议》,促成国家文物局答复并发文至省市文化厅局,为顺利办好博物苑百年庆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进入21世纪,博物苑的保护与建设得以快速推进,我也频频受邀参与博物苑规划、修缮、展览、陈列、苑徽等方案的评审、咨询、座谈、研讨和陪同重要客人参观。这中间,最为重要的是确定了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的博物苑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由此与吴院士结为忘年交。2002年12月从北京吴老处请回“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题词。自此,南通市委市政府开启了“南通新名片”的策划、论证、宣传、打造工程。

在没有南通美术馆的年代里,这里是美术的一块宝地。1997年,我提议并力促在博物苑举办《纪念李方膺诞辰三百周年·苑藏作品特展》。同年,作为“南通当代书画家作品系列展“的首展,我应邀在濠南别业举办个展并捐画赠书。2000年参加在濠南别业举办的“南通中学校友画家省亲画展暨《崇川瑰宝》邮资明信片发行”。2007年底在苑学术报告厅向家乡父老汇报“时代心象”赴京展;2013年在博物苑举办“《风物聿新》画作捐赠展"和《时代心象》画集捐赠仪式。历史画《风物聿新》转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再捐中国画《強国梦痕·张謇》给南通博物苑……如今,绿荫丛中,中西合壁的老馆和风格典雅的新馆交相辉映,我也频频出席一个接一个的展览、学术活动,与新老朋友、几代“苑丁”会面交流,尤得穆恒老书记、赵鹏先生教益深感欣慰。

偶得台胞馈赠台北市南通同乡会1986年10月出版的《南通张季直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集》,书中收录啬翁遗像、遗墨、遗著,各界纪念诗、书、画及大会纪实,有一定史料价值。2003年捐赠博物苑资料室。

苑刊《博物苑》常年赠阅,我也常年供稿,多有刊用,苑刊成为精神与学术的联系纽带。

博物苑,这里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祝愿博物苑的明天更美好!

七、赓续謇脉

我的祖籍在海门常乐,与张謇同乡。我的父亲、叔父与绪武同在通师一附和南通学院念书。我记得童年时代父亲带我去濠陽小筑访问柔武、范武、绪武。张柔武又是我和父亲的入盟介绍人……多种因素使我与张謇后人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张謇的嫡孙女张柔武 一直住南通,我们常见面,每年市里的团拜会我和她总被安排在同一圆桌。她是组建南通民盟地方组织最早的7位委员之一,后来负责组织和宣传工作。1982年,我任市美协和市青联的副职,我是张柔武准备发展的第一个盟员。父亲对党盟的密切关系有更深入了解,本可加入民建或九三,但坚定入盟志愿,父亲成为张柔武发展入盟的第一位。鉴于对民盟先贤黄炎培、张澜,民主斗士杜赋丞、李公朴、闻一多,文化大家费孝通、钱伟长的景仰,我晚父亲半年加入了民盟。尽管张主委离开民盟组建致公党地方组织,但她一直关心、引导我当个好盟员,她是我政治生涯的引路人。后来我走上盟市委领导岗位,与她先后同任市政协副主席,一同参政议政。她秉公直言、一心为公,不愧为张謇后人、爱国爱乡的模范。

张主席在百岁之际,先后编撰了《濒濠岁华》和《濒濠花絮》两本回忆录,第一时间给我签名赠书。书中一文专门提及我叔父沈国平为其母题写墓志铭一事,深表谢意。每年市政协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张主席总应我之请在节目单上留下她的笔迹。她是我的长辈,却称我“老友”、“老弟” 。她不止一次地对我现实题材人物画给予褒奖,给我的明信片贺卡上多有勉励“思路更广,创意更新”。我将反映张謇创办博物苑的中国画《风物聿新》高仿精裱装框送到她府上,并带上女儿女婿和外孙女一同登门拜年,她从心底里高兴!指着画中人物,一一报出名字:“祖父、父亲、梁启超、特来克、王国维、梅兰芳……还有金沧江”,扶着画框与我们合影,回忆她童年时对祖父的印象,还在博物苑新印的文创产品“张謇记事本”上签名留念。我也有意让14岁的外孙女聆听103岁的张謇嫡孙女、德艺双馨的太奶奶的教诲,这是难得的南通謇文脉的传承。

我任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十年间,几乎每年3月都会与时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张绪武见面。他宴请南通代表,我们到他府上拜见,他曾高兴地捧出张謇日记让我们一睹风采;海门张謇纪念馆落成,他请朱剑、李明勋等老同志前往参观、作客,我有幸被邀;

我在南通大学副校长任上,受张绪武先生委托,由南通大学和张謇研究中心主办2007·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受绪武邀请,先后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南通中南大酒店、南通银座、海门常乐等举办的关于张謇的论坛、研讨会;受我邀请,他出席我的历史画《风物聿新》捐赠展开幕式并观展赏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得新加坡国立大学一教授眉批过的张謇传记,第一时间转赠张绪武;我创作的中国画《强国梦痕.张謇》入选中国美术馆策展主办的“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将印有此画的精装大画册赠予张绪武先生;2007年4月7日是他的八十寿辰,我作松鹤图明信片致贺;去年和前年两度赴海门常乐出席“输墨尊素”艺术沙龙笔会,九十五、六岁的张绪武携夫人从北京赶来与书画家会面,带着共和国勋章与大家合影,11月常乐座谈会上再度相会,交谈甚欢。

我和张绪武之子张慎欣是同辈人,他虽比我小,但办事认真执著,多年来依托“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传播、弘扬张謇精神,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早在2007年,他尊父亲之意约我商谈由南通大学主办“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之间有了更多联系。为配合他在海门的“謇文化”推广工作,2019年和2020年两度率民盟江东美术院同仁赴常乐举办“翰墨尊素”艺术沙龙书画雅集,出席研讨会。今年春暖花开,慎欣邀我通中高三(1)班同学参观濠南别业和通棉一厂数字化车间,我以书画相赠。

日前,张柔武在《这座城,属于奋斗者》一文中说:“在祖父心中,南通城的意义不止于桑梓一隅,而是寄寓了救国兴邦的政治理想。”这话说出了张謇奋斗一生的核心意涵。“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以舍身饲虎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略、锲而不舍的意志,推行地方自治、实业救国,建成“模范县”、“第一城”,示范全国。张謇说:“士负国家之责,毕自其乡里始。”这使他的爱国行动落到实处,这也成了我坚守本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服务地方的精神参照。

学习先贤、致敬张謇、赓续文脉、共襄盛世!

2013年9月初稿

2021年11月修订

 

 

 

作者简介:

 

沈启鹏1946年12月出生于南通。1966年高中毕业后务农做工,198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8年结业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研修班,1994年获评一级美术师。先后在江苏省国画院和南通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2000年进高校任教。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和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有获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和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先后出版九部个人画集和专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及日本、德国等国家举办十八次画展。《美术》杂志两度作专题推介。获得“97中国画坛百杰”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工作者”称号,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民盟中央委员,南通大学副校长,南通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民盟主委及文化局、文联、美协、画院等领导职务。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