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南通现代化建设可以向张謇学什么
时间: 2022-08-31     次数: 5640     作者: 季建林

 

南通现代化建设可以向张謇学什么

 

季建林

 

来源:南通发布  2021-11-24

 

中共南通市委书记王 晖同志2021年11月23日对本文作出批示

研究成果很好!请沈雷王小红晓鸣同志阅。在宣传培训产业发展中充分用好研究成果。打印一份给我

   2021-11-23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称赞张謇先生为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此后,到南通来参观南通博物苑的人络绎不绝,兴起了学习张謇企业家精神的热潮。

南通经济破万亿进入新阶段后,要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开创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为南通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学张謇:

. 一流企业,爱国情怀:

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张謇毅然放弃功名仕途投身“实业救国”,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还创办了数百所学校和无数项公益事业,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商海弄潮、发展教育、公益慈善之中,张謇矢志不渝地探索富民强国之路。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衡量企业家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他对国家、对民族有没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看他有没有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企业家爱国的集中表现就是将企业办成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一流企业,为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做出更大贡献。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企业,政府要支持帮助企业,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企业家要发扬爱国光荣传统,以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 把握时机,乘势而为:

 抓住机遇,实现南通新的跨越发展

办好企业,发展经济,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能否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把握时机,乘势而为。从1893—1922年期间,张謇抓住了两次历史机遇而成功了事业。一是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辱签《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中国朝野军民爱国热情高涨,救亡图强乃民心所向,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凝聚力大团结的机遇。二是1914—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民族资本有了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张謇独具慧眼,抓住这两大机遇,辞官回乡,集聚人力物力财力,兴办大生集团,使南通人百年受惠。

今日,南通正处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广大干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心,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抢抓经济发展机遇的能力与干劲上,创造机遇发现机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比一任干劲更大。企业家更是要以一招不让的机遇意识与干劲,推动企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

. 途径选择,实业教育:

 实业与人才是南通实现现代化的两大支柱

张謇提出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途径来救亡图强,认为要“救治中国,救活之法,唯有实业教育”“中国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非振兴实业不能济贫。”并认为实业与教育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他说“救亡图存,舍教育无由”。“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理,民永无不困之忧。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教育者乃万事之母。”

张謇将“父实业母教育”之理念付诸实践,在南通兴办的企业与学校达百余个之多。今日中国虽已实现了初步繁荣昌盛,但尚未成为世界强国,究其原因,还在两点:一是我国的实业大而不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还不多;二是我国的教育规模世界最大,但教育理念与方法比较陈旧,难出杰出人才。南通在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也要在这两个方面扎扎实实下功夫:一是实业上要有更多的如同中天科技等国内国际领先的企业、技术和产品;二是基础教育要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为杰出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高等教育要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 发展工业,“棉铁主义”:

南通新发展必须做强做优主导产业

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张謇讲的实业,是农工商业的总称,“实业者,西人曰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农工商,在大农大工大商”三业中,张謇认为工业处在枢纽地位。“中国人待农而食,虞而出,工而成,商而通,工固农商之枢纽矣”。而带动实业发展的龙头是棉铁两业,“顾所谓农工商者,犹普通之言,而非所谓的也,无的备多而力分,无的则地广而势涣,无的则趋不一,无的则智不集,犹非计也。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他认为棉与铁是国计民生最需之业,也是中国资源极富之业,因此为御侮计,为致富计。这就是张謇一再宣称的“棉铁主义”。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实践中,以棉与铁为重,尤其是棉纺业更为其实业发展的龙头。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是1895—1913年中国新建的19家民族棉纺工厂中经营最好的企业。张謇以棉铁主义为目标选择取得实业的成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在发工业发展选准主导产业,将其做大做强做优。

南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化工为支柱,医药、化工、建材、船舶、冶金、电力等产业相互配套的工业体系,并成为我国电子生产基地和新兴的机械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在高质量发展中,南通各级政府要抓住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叠加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布局的战略调整,推动数字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新兴产业发展放在龙头地位,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以取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对于南通的广大企业来说,当前是做好实业的最好时期,抓住良机,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不仅是本分,更是企业走向辉煌的前提。

. 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南通以区位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张謇选择在南通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不仅仅因为是其家乡,以他状元的头衔和曾担任过多项要职的经历,在其他地方也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南通地区土质宜于植棉,且品质优良,“冠绝亚洲”。“通花品类达200余种,年产棉约180万担”,是一个植棉与土纺土织十分发达地区,当地有着大量有植棉、弹花、纺纱、织布甚至染织的手工劳动者。余棉有大量出口。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进口大增,但直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集中在华南一带。南通与上海隔长江相望,三面环水,投资环境远逊于上海,但也因此避开了上海与苏南工商业的激烈竞争而偏安一隅。张謇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了南通的资源、市场与人力优势,并大办交通,建成了通江达海的工贸网络,使大生集团发展成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股份制民营资本集团。

今日南通好通,建立了公铁空海河管立体交通体系,成为我国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全面融入了苏南和上海经济圈,区位优势不断凸显。但是,再好的区位优势还是要靠人的努力才能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在经济总量破万亿后,不求样样争先,样样先进,大力发展交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主导产业优势能持续保持并不断增长。

. 产业集群,园区布局:

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

张謇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在兴办大生纱厂的同时,就考虑了产业的配套。建电厂提供动力,建铁厂制修机器,建油脂厂以榨棉油,利用油厂油脂建皂厂,利用纱厂飞花建纸厂,建米厂加工稻谷解决厂区粮食,创办垦牧公司以保障原料供应,创办轮船公司以保障物流运输, 有效地降低能耗污染与成本,发展了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大生一厂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且企业多数布局在唐闸镇,建立起可以称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个“工业园区”。

张謇的这种超前的产业集聚、园区布局的发展理念,对我们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行产业集聚发展,搞好开发区建设、园区建设都有极大的启迪价值。

7. 工农互济,城乡共荣:

农村、农业、农民是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重点

张謇把农业看成是工商之本,他以棉纺织为例来说明,“棉之始,农工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因此,他在发展纺织工业的同时,在苏北沿海地区荒滩大力开办经营农垦公司,占有土地1900万余亩,资本达2000余万元,采用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公司与小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垦区所产棉花,优先供应大生厂,建成颇具中国特色的农工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制。张謇在建设城市的同时,还注重农村建设,在垦区兴修水利,进行大型农田基本建设,改良棉花品种,推广植棉技术。不仅吸收了数十万生计贫困的农民进入农垦公司,生活有了改善,使千千万万分散的小农经济与近代大工业联系起来,惠泽了几百万人,使南通地区农村发生了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深刻变革。

南通正在建设现代化,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农村、农业、农民是这场发展与变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只有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农村振兴、农业发达、农民富裕,南通的现代化进程才能大大加快。

. 多业融合,跨行发展:

南通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复合型高级人才

张謇认为,“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路”1905年,他规划建设了港闸公路,这是江苏的第一条公路,至20世纪20年代,南通县筑有公路500余里,汽车行61家,汽车270多辆,公路运输兴旺发达。1903年,成立了通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有小轮10艘,拖轮8艘。为了便捷与上海联系和长江运输,1904年张謇创办了上海大达轮步公司和天生港轮步公司。1919年,张謇在铺架了三厂至青龙港的轻便铁路。张謇30年时间内持续进行交通建设,构建了南通公路、铁路、内河运输、长江运输网络,这在当时全国没有第二个县。为了适应大生集团资本运营的需要,张謇大力发展金融业,自1918年起先后投资、创办了大同钱庄、淮海实业银行。为发行地方公债,成立了“南通县地方公债事务处”。1921年还成立了“南通棉业、纱业、证券、杂粮联合交易所”。张謇还在1916年任中国银行股东联合会会长,1922年任交通银行总经理等职,金融业上的建树是张謇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謇以办企业所得利来兴办交通与发展基础,又以交通与金融来助推实业发展。这种涉及多领域、多行业的眼光、胆识与知识,值得后人钦佩。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事业,非常需要像张謇这样有多种知识并能实践与管理的高复合型人才,这正是南通人才队伍目前最紧缺的。

. 外资外智,为我所用:

南通企业家应比先人有更高的起点与业绩

张謇认为,中国要发展实业,既“母财滞涩”,又“苦于人才缺乏”,因此,“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

对于利用外资,他提出两个原则,即“条约正当”和“权限分明”,就具体方法,可分为“合资”“借款”“代办”,并要求外商“遵守中国法律”“呈验资本”。张謇不仅提出了利用外资的主张,并与法国人签订了中法劝业银行的合约和办法。同年,为实施导淮工程和筹建衡器制造所,张謇又与美国红十字会、美商方克伯分别签借了3000万美元和200万美元的协议。

对于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机器设备和科技人员,张謇都解决主张引进、消化和聘用,目的是“督促国民技术之增进”,使中国“所制之物,不劣于外国者”“得以抗衡外货”。张謇在南通身体力行大量引进或仿制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学习、传播和运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对于各类人才,包括外国专家,张謇更是予以重用。他宣布,“无论教育、实业、不但打破地方理念,并且打破国家界限……只要那个人能担任,无论中国人、外国人都行”他不仅聘请国内知名的教育家、艺术家、戏剧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通,而且东渡日本考察时延聘了数位日本专家到南通厂、校任教,聘请荷兰工程师到南通兴修水利。不仅如此,张謇还积极主张南通经济对外发展,他合资兴办中(国)比(比利时)航运公司,在上海设立专理南通贸易的事务所“大生沪所”,创办了经营特种出口贸易的南通绣品公司,支持中国商品参展世博会。他还在上海、盐城、连云港、宿迁、镇江、南京等地投资企业、农垦、教育等。

张謇当年在对外开放方面的见识与成就,到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新阶段新发展新格局中的南通企业家,应以比先人更高的起点,更远的视野,更宽的胸怀,实施南通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创造比先人更辉煌的业绩。

10. 高尚人格,社会责任:

     高尚的品格才能创造高尚的事业

张謇有高尚的人格,他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本无异,若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本同生,即不与草本同腐”他在南通兴办实业,不是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旨在建设一个“新中国雏形”。因此,他以企业之利,在南通大兴教育,建设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遍教育到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各种类型学校,所办学校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在实业教育初见成效后,他又投入精力发展各类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进而发展到市政建设,建博物苑、图书馆、体育场、气象台、剧场、公园,创办医院、公墓、残疾院、贫民工场、栖流所、济民所、修理保护文物古迹,甚至珍稀名木古树。他对钱财是如此态度:“有钱人的势焰实在难受,所以我非有钱不可。但那班有了钱的人是一毛不拔做守财奴,我可抱定有了钱 非用掉不可”他一生刻苦节俭,葆乡农本色,他为地方建设投入了自己绝大部分的收入,甚至连自己负债也在所不惜,正是有如此人品,他承担起一个创造新中国雏形的社会责任,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

这深刻启迪了我们:只有高尚的人品,才能创造高尚的事业;只有忘我的精神,才能永远被人们怀念。在现代化大业中的南通各级干部和企业家,唯有以高尚的人格,才能创造流芳百业的业绩。

(作者单位: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编辑:瞿亚楠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