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海韵张謇情(张謇故事汇)·下篇●
张謇与勤俭
马 斌
张謇一生以勤俭闻名,也以勤俭为德行,以勤俭为日常习惯和生活态度。关于勤俭的意思,张謇解释道:“夫勤者乾德也,乾之德在健,健则自强不息。俭者坤道也,坤之德在啬,啬则之俭之本。”他还说:“勤与惰角则勤者胜;俭与奢较则俭者胜。”怎样才算得上是勤俭呢?“天下之美德,以勤俭为基。凡致力学问,致力公益,致力品行,皆勤之事也;省钱去侈,慎事养誉,知足惜福,皆俭之事也。”
张謇的事业一度可谓红红火火,他完全可以享受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但是,他在为公益事业一掷干金的同时,却过着令人难以想象的俭朴生活。张謇穿的衣衫,有几件差不多穿了三四十年之久,平常穿的大概都有十年八年。如果袜子、棉袄破了,总是要缝补,直到补到不好再补,才肯换一件新的。每天吃的饭菜也很普通,不过一荤一素一汤,没有客人来访,向来不杀鸡鸭。写信用的信封,都是拿人家来信翻了过来,再将平日人家寄来的红纸请帖裁了下来,加贴一条在中间制成。有时候将包药的纸,甚至是废纸,拿过来作稿纸或者写便条用。他用空瓶子再做了一个塞子,冬天灌热水做“汤婆子”或焐手或暖脚。平常走路,看见一根铁钉或者是一块木板,都捡起来聚在一起,等到要用的时候都能派上用场。
张謇常说,应该用的,为别人用的,一千一万都得不眨眼,顺手就用;自用的或者消耗的,一分钱都得想想,都得节省。在他的家信中,张謇一再叮嘱夫人持家要“加意节省”,“每日菜蔬,一腥一素已不为薄。须是将债还清”。他还说:“凡人家用度,若但出入相当,已不足以预备非常之急,若复过度,则更不合处家之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张謇忧心忡仲,在给儿子的信中嘱咐道:“家中可告汝母,刻意节俭,为自立之图,非常之备。”张謇晚年对儿子说:“我死后非但没有钱给你,恐怕还有债留下来给你背。我难得有一个和我一样不爱钱财的儿子。”张謇逝世以后,果然债务不少。张孝若在悼念父亲的《哀启》中说道:先严“三十年来集众资经营各业,为江淮海地方生利者,现值逾万万金;以一己所应得,公诸通海地方作建设及经常费者,先后计数百万金。衣食于所营公私各事业待而生活者,士农工商合数十万户。而先严转负债累累,迄今弃养,所盈尚不足当所绌(chù),此则为远方人士所未及知。”
张謇为什么偏偏“不爱钱财”呢?原来他对金钱的看法,的确有些与众不同:“有钱人的势焰,实在难受,所以我非有钱不可。但是那班有了钱的人是一毛不拔做守财虏,我可是抱定有了钱,非全用掉不可。”他还说,“一个人的钱,要从我的手内拿进来,再用出去,方才算我的钱,不然还是人家的钱,或者是箱柜里边的钱”,“人单单寻钱聚财不算本事,要会用钱散财”,“我是穷人来,还是穷人去”。很显然,在张謇心目中,金钱不过是为大众做些实事的工具而已,而决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
张謇在建造厂房、校舍等用工用料,以及机器设备和生产原料采购方面,都是精打细算,想方设法“省用费,厚余利”,大生纱厂所用官方折算的机件有不少断烂损坏的,除实在不能使用的剔除外,“凡可以将就暂用者,仍搜求擦洗而用之,陆续易新。”张謇辛劳的情景更令人感叹:“寐不过三时,食不及两碗;客辄忘姓,语则忘时”。大生纱厂自筹办到开机出纱的44个多月中,由于节省各项开支,“一切费用,不及万金”。勤俭创业与守业,其实是事业成功之本,也是人生发展之源。张謇常常用曾国藩的那句话“用习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来激励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