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张謇精神 守望乡村教育
亭西小学 李 丹
近日,整理校史时,又一次被一个伟大的名字震撼——张謇。张謇少年时,曾在西亭求学,张謇的“教育兴国”思想,影响了众多乡贤,西亭镇北草庙村地方绅士顾介人先生受其影响,于家中设“燃松阁”教学。后倡新学,于清宣统三年(1911),捐资创办北草庙小学(今亭西小学),开通东办学之新风。亭西小学,历经一百余年风雨,培养了无数栋梁之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就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学校是全区目前仅存的一所村小,她能在日益竞争的规模办学浪潮中居一席之地,追本溯源,是张謇精神引领着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大处着眼,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张謇有世界视野和宏大理想,他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这种世界眼光,在教育上可以理解为大格局的教育观。
上世纪七十年代,亭西小学不仅有初小、高小,还办起了戴帽子初中,课程开设齐全,教师晚办公,学生晚自习,改变了无数农家子弟的命运。2004年,“教育在线”网站吸引了亭西小学一群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创建自己的随笔帖,书写教育叙事,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参加新教育实验年会,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报告。10多年来,因为有了新教育实验这一国家级课题的引领,这里的乡村教师会用美妙的诗歌去开启崭新的黎明,孩子们会插上阅读的翅膀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老师们努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一起追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0年,学校成功申报通州区首批特色学校。学校借助社会力量,邀请名优教师为师生授课,借鉴城里学校的先进做法,小学校也要办出大格局,这是张謇先生的宽阔视野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二、小处着手,经世致用的“一分”精神
西亭是张謇年轻时求学的重要地方,如今的亭西小学内,建有“一分廊”,西亭高中亦有“一分桥”,草庙村有“一分亭”。所有的“一分”命名,都源于张謇先生提出的“一分精神”。他曾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
在乡村小学的阅读推广道路上,我们本着“一分一寸”的务实精神,把书香行动落到实处。以《青铜葵花》读书活动为例,我们分四步走。一是家校共读经典。积极寻求书源,给每个家庭发一本书,亲子共读,子女荐读。二是成果缤纷呈现。孩子们在师长的指导下,写阅读笔记,阅读微感受,设计电影版企划案,填写阅读评价单,进行创意写作。一个月后,6本《花开有声》阅读成果专辑诞生了。孩子们也自编自演。家长代表,登上舞台,朗读书中精彩片段。丰富的阅读活动,引领着更多的家庭投入到书香行动当中来。三是家校共赏儿童剧。全体师生、家长一起观看《青铜葵花》改编的儿童剧。四是分享共话成长。邀请儿童剧的主创人员走进学校,开展分享会活动,孩子们畅谈观剧之后的感动,感动之后的行动,成长当中的进步。
从阅读、写作再到观剧和分享,做一分,是一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经历了丰富的阅读之旅和观剧之行,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三、扎根乡村,追求实效的求真精神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从小就受过儒学思想熏陶的张謇,在考中状元之后,并没有走“学而优则仕”之路,而是在甲午硝烟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以“实业救国”为口号,践行着一个谦谦君子的人生信条。
乡村儿童,是大地之子,那就以乡村草木为根,相关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叶,让儿童了解家乡草木,热爱家乡,长大后,为家乡建设服务,给乡村振兴注入永久活力。
张謇曾为南通博物苑作过一副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学校的研究课题是——乡村草木遇见经典诗词主题阅读实践研究。春华秋实,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脚步,立春之后,编写《华夏桃文化》校本教材,探寻桃的植物学史,研读桃的多重文学意象,吟诵桃的诗词名篇,品鉴桃的诗词名句,开展“十里桃林诗词大会”。霜降时节,菊花凌霜怒放,尽显其铮铮傲骨,我们开展“悠悠菊韵,风雅少年”经典诗词主题阅读实践活动。
生态实践活动,让自然万物伴随着诗意的情感,让生命的体验重回大地。无论是草木葱茏的生命之美,还是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一定会让乡村儿童的人生多一份诗意,乡情更深一层。
张謇精神是一座宝藏,唯有充分挖掘和深度提炼其精神实质,把博大精深的张謇精神融入到教育实践中去,才能守住乡村小学方寸之地的宁静,望见大千世界广阔天地的精彩。
(原载《謇园》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