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謇研究中心成立
四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5年1月9日)
陈冬梅
小平部长、张慎欣董事长,各位老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非常高兴在新的一年和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这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南通人文社科界的一件大事。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南通市委、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向张謇研究中心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从各地赶来参会的友好协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以来从事张謇研究和宣传的各位老领导、全体会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在民族危亡之际,回到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建城市、做慈善,建设了 370多所学校,创办了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等 20多个“中国第一”,南通因此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称赞“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同年11月12日,总书记亲临南通考察,称赞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一百多年来,张謇先生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民本意识等等,已经深深镌刻进南通的城市基因,逐渐形成“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激励一代代江海儿女干字当头、乘势而上、奋勇争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八龙过江”格局加速成型,南通已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继2020年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后,2023年经济总量超1.18万亿,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9414.4亿元,同比增长 6.3%,增速位列全国 26个万亿城市第2位,全国大中城市第19位。特别是民营经济活力奔涌,可以用789来概括南通民营经济的贡献:对全市GDP 贡献近 70%,税收和就业贡献超 80%,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占比超过 90%。
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历任老领导、老专家的关心指导下,40年来,张謇研究中心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一道,发扬甘坐冷板凳、咬定青山的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学术传统,深入挖掘、潜心研究,取得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成果。先后牵头举办8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30多次专题研究,两度出版《张謇全集》,连续20多年出版学术年刊,为南通的城市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提升作出了积极不可替代的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的重要力量。站在新征程,张謇研究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以新思想引领新作为。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家精神、张謇和考察南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办会方向,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投身张謇研究,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以新举措激发新动能。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5周年,也是大生纱厂创办 130周年、南通博物苑创办120周年。要把握重要节点,开展深入研究、深刻阐释与生动传播,将全社会学习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一流的营商环境,充分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三是坚持实干担当,以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要以更高定位、更严要求,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注重强策划、提质量、扩影响,努力把平台打造成品牌;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围绕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坚持开放办会,强化学术合作、交流互鉴,持续增强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在此,也真诚期待各兄弟单位与南通一道,不断开创张謇研究新局面。
四十年风雨不惑,四十年砥砺前行。最后,再次向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表示祝贺!祝研究中心越办越好!春节将至,也衷心祝愿各位老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志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胜意!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