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论张謇慈善精神的“共同富裕”内核
时间: 2024-01-08     次数: 945     作者: 徐红波

 论张謇慈善精神的“共同富裕”内核

 

徐红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近代社会,张謇在南通积极“弥缝不及”,兴办慈善和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推进了南通的共同富裕,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共同富裕”实践的鲜活范本。深入探究张謇慈善实践的内在逻辑,深刻把握张謇慈善精神的“共同富裕”内核,对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推进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謇慈善实践目标指向是共同富裕

清朝末年,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下不得已推行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自治。1908年,南通试办地方自治,张謇当选为州议事会正议长,开始勾画南通地方自治现实图景:通过兴办实业带动南通教育、公益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形成榜样示范效应。在此基础上,将“南通模式”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从而实现用“村落主义”理念改良旧中国的终极目标。

张謇敏锐觉察到,实业经营的快速发展,可能拉大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慈善和公益事业及时“弥缝不及”,可以起到填补社会触角空白、扶持弱势群体、调和社会矛盾的润滑剂作用。可见,张謇兴办慈善事业主观上是为了确保地方自治“村落主义”理念得以推行,客观上起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止社会出现两极分化的作用。这正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从实际效果来看,张謇先后创办了育婴堂、养老院、栖流所、贫民工场、盲哑学校等一系列社会慈善机构,还兴办了博物院、气象台、医院、公园、剧院等公益机构,构建了当时州县一级地方最完善的慈善公益体系,极大促进了南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

张謇慈善精神的价值内核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关键是雪中送炭。张謇在南通构建了当时全国最全面的慈善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将“雪中送炭”可谓做到极致。普惠性的公益、体系性的教育与补短性的慈善相互补充,全方位覆盖不同阶层的各类弱势群体,形成了独属于南通的以共同富裕为内核的近代慈善实践范式。

张謇的慈善实践集中彰显了张謇一生“士负国家之责”的深沉而厚重的家国情怀。他把南通看成是实现自己“村落主义”思想的理想之地,在《垦牧乡志》中表示,“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他认为,乡里是各项事业的起点,爱国首先应该爱乡,报国要落到实处,就首先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慈善对于张謇来说,不是装点门面、沽名钓誉,而是地方自治系统工程的核心要素,是其毕生追求救国安民路线图中的重要一环。

张謇兴办慈善以“人人自养,人人自治”为目标,体现了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张謇认为:“盲哑而能受相当之教育以自养,则凡不盲不哑,更不当为待养于人之人……夫人人能受教育以自养,则人人之能自治,岂惟慈善教育之表见而已。”张謇“人人自养,人人自治”的慈善目标,体现在不带道德评判,对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全覆盖上。比如,对于街上流浪的乞丐,张謇成立收留并改造乞丐的栖流所。

可见,造福乡梓的家国情怀和共同富裕的思想光芒是张謇慈善精神的集中体现。由此,张謇慈善精神可以用“造福乡梓,共同富裕”八个字来概括。“造福乡梓”是张謇慈善精神的逻辑起点;“共同富裕”是张謇慈善精神的价值内核。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弘扬张謇慈善精神

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图景下,进一步传承弘扬好张謇慈善精神,彰显其当代价值,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首先,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謇“为国担当、造福乡梓”的家国情怀,在构建“大慈善观”中推进共同富裕的理念创新。张謇超越时代的慈善壮举,处处展现出张謇“大慈善”的实践格局;他从慈善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大慈善观”,标志着近代中国慈善公益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构建新时代的“大慈善观”,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理念创新,齐心协力补齐“弱势群体”帮扶的短板,真正做到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让人民的幸福感更浓、获得感更足,从而齐心协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次,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謇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不断自我革新中开拓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张謇的一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一生,他以顽强意志和毅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闯过了一个个险滩,终于成就了时代伟业。我们唯有学习弘扬张謇“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铁杵磨针”的坚强毅力,才能在自我革新中不断进取,才能克服南通“慈善之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努力开拓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思想、新路径、新高度。

最后,我们要传承弘扬张謇甘负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在真诚回报社会中追寻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张謇以南通为重心的慈善事业关爱弱势群体,造福一方百姓,促进和改善了民生,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助推了南通早期现代化。新时代企业家应该像张謇那样树立“义利并举”的企业精神,将追求经济效益与实现社会价值相统一,积极反哺社会,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在真诚回报社会中展现新时代慈善精神。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原载《南通日报》2024年1月8日A04版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