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美学思想初探(中篇)
时间: 2024-11-05     次数: 1107     作者: 蒋建民

 

编者按为纪念张謇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本站今天推出南通市社科联原秘书长蒋建先生的精心作《张謇美学思想初探》,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第一篇全面、系统论述张謇美学思想的论文。因本文篇幅较长,分为三次出,希望引起张謇研究爱好者和广大网民的关注和讨论。今天刊出的是中篇。

 

张謇美学思想初探(中

 

蒋建民

 

这一部分,我们尝试着将张謇美学思想进行分类并浓缩于一张表上。

 

张謇美学思想简表

思维美学

崇美好洁。实现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理想美

道德美学

道德优美。塑造以人为本、仁爱之心的美好人格(人格美) 

 

 

 

 

实业

“天地之大德曰生”,对生命尊重与赞美(生命美

教育

美育,涵育人格、艺术教育(教育美

慈善

改良社会, “慈善之美”(慈善美

公共空间

田园城市,一城三镇,合理布局(生态美)

公园园林

唐闸公园,五公园,植树造林环境美)

体育场

建立公共体育场,举办运动会(体质美)

文化场所

更俗剧院、博物苑、图书馆等(文化美)

 

 

建筑

中公园建筑,总商会大楼、濠南别业等(建筑美

书法

自成风格的书法家(书法美

诗词

两千余首诗词(诗歌美

戏剧

戏剧研究,教化民众,寓教于乐(戏剧美

刺绣

沈绣与《雪宧绣谱》(刺绣美

现在,我们就对《张謇美学思想简表》(以下简称:《简表》)的内容做些必要的解释。

理论部分 (理论美学,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1.思维美学

张謇的思维美学,即对美好社会和美好事物追求的崇美好洁”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张謇先生在《南通公园开幕演说词》中3次讲到“崇美好洁”,可见其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建设南通公园的“主旨”,也应该成为张謇美学思想的主旨。《礼记》的“大道之美”,张謇先生烂熟于心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修齐治平,大同社会”等早已融入张謇的思想与言行之中。民国二年(1913)张謇先生应教育部嘱《拟国歌》:“……巍巍兮尧舜,天下兮为公……呜呼尧舜兮,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兮,有而不与……”(《张謇全集》7.160,《拟国歌》仅二百来字,竟有3个“天下为公”!这既是先生含辛茹苦、鞠躬尽瘁经营南通几十年的真实的心灵写照,同时也充分表达了先生在南通建立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

2.道德美学

张謇的道德美学,即倡行“道德优美”、树立仁爱之心的美好人格。核心是求善。前文第二部分中,已例举3篇张謇关于道德优美亦即美德的论述。其实,《全集》的相关论述,远不止这3篇。如在1907年的《师范学校开学演说》中就3次讲了“美德”。篇幅所限,恕不一一枚举。但是,张謇受传统文化熏陶较深,从经典文献中直接或间接借鉴美德方面的例子倒值得我们注意。比如,《全集》第7册诗词中就有两则。一是《题归舟载石图卷子》,“……今日牧民须美政,几人清德与俱传。(《张謇全集》7.75)“美政”一词出自屈原的《离骚》(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意为,管理民众需要美好的品德和清明的政治。这实际上就是古人的德政和民本思想。二是《寿吕道像夫人六十》:庭有珣珉(优秀人才)称其家庆;庑尊梁孟(后汉书·梁鸿传,丈夫梁鸿与妻子孟光),美我里仁。(《张謇全集》7. 481,括号后加)意为,家里出了优秀拔尖的人才,是一个家庭的喜庆之事;屋内夫妻相敬如宾,便是有仁爱道德之居所。诗中的“美我里仁“,源于《论语》中的 “里仁为美”。“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地方居住,怎么有智慧呢?)

实践部分(实践美学,对美的创造与奉献)

张謇先生的美学实践十分丰富,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经营美学(地方自治)

先生经营南通二十余年,主要功绩是3大板块,其逻辑顺序,按先生自己所说,依次为:实业、教育和慈善。他本人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诸如,“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謇自乙未(1895)以后,经始实业;辛丑(1901)以后,经始教育;丁未(1907)以后,乃措意于慈善。《张謇全集》1.430-431.括号后加)举事必先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既相资相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张謇全集》5.198,括号后加)(更正一种说法,实业、教育、慈善三者不是“与此同时”,而是相隔五六年。看到不少文章出过错,包括我自己也错过。)

实业。众所周知,张謇实业的支柱产业大生纱厂,其名称来源于《周易》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下传》讲道:“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天地最大的德泽是化生万物,圣人最宝贵的是守住位子,通过聚拢人心来守位,通过创造财富来聚人。管理财物,端正言行,禁止民众为非作歹便是道义。)张謇先生曾与好友刘厚生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饭吃的,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人,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份。” (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书店,1985,251.)这段话,可以认为是张謇的实业美学,亦即“大德之美”,是张謇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关爱生命!

教育。张謇的教育美学,主要体现在美育上。“他重视培养人才,而且更为重视涵育人格。”(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自序3.)“涵育人格”,即培育人的素质和涵养,与美育相通。广义的美育,关乎到人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培养;狭义的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张謇的教育思想中这两种美育问题似乎都有。人格的培养,如南通师范的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艺术教育之手段,不仅关注个人情感与智慧的培养,也强调美育对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作用,在张謇当年所办的大中小学里都应该有。这里不具体讲了。

慈善。张謇先生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美、营造美,“像蜜蜂和蚂蚁那样忙忙碌碌。”(章开沅)他自己就是一位极具美好德行与价值观的大美之人。张謇先生的大美,即为以人为本、始终想着黎民百姓的民本思想。所以他深谙《礼记•礼运》中的那段话:“……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们不只是孝敬自己的双亲,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可以颐养天年,壮年人可以发挥所能,幼年人能够健康地成长,鳏夫或寡妇、孤儿或无后者、残废或生病的人都可以得到照顾和供养。) 张謇在兴实业、办教育之后,陆续建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贫民工场、栖流所等一批慈善与公益事业。办慈善虽很苦,但先生却认为是美在其中。所以他在1921年《致孙仲英函》中独创了一个词:“慈善之美”。函电写道,“久闻盛誉著于南北,顷至沪滨,复闻史君为言热心慈善之美,率以事冗未克诣谈,颇以为怅(《张謇全集》3.961-962 

城市建设(城市美学)。 如上所述,张謇先生经营南通,主要功绩是实业、教育、慈善这三大块。与此同时,他还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财力,并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因此,城市建设也应该成为张謇经营美学的重要内容。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两院院士吴良镛欣然题词:“张謇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2009年,文化学者余秋雨来通作了一场题为《城市美学与城市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我在研究城市美学过程中,南通一直是我的一个范本。”(参见黄正平《典范的力量——张謇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济大学出版社,2024.233-235)无论是吴良镛的“中国近代第一城”,还是余秋雨的“研究城市美学的范本”,都是对南通这座城市的美好赞誉。而张謇先生,正是南通城市美学的总设计师。城市美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指提供大众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室外空间(如街道、广场、公园、体育场等)及室内空间(如机构、学校、文化娱乐场所等)。余秋雨认为,“南通是第一个有公共意识的城市……博物馆的意义不在于它收藏了多少东西,意义在于它向公民开发。这样的博物馆是从张謇开始,从南通开始的。这就是公共空间意识。……张謇先生当年建设的一城三镇的城市格局,完全符合城市美学。”(参见陈亮《一次让南通受益匪浅的演讲》,江海晚报,2024.1.24)章开沅说,张謇“他对南通城市建设有较完善的布局,其目的也是为市民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一个合理而优美的整体环境。” (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自序3)换一种说法,合理而优美的整体环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或曰和谐美。

——公园和园林绿化。张謇先生于民国二年(1913年)在大生纱厂所在地唐闸镇为工人建了唐闸公园(江苏最早的工人公园)。之后,又花了4年时间在城南濠河边建了东西南北中5座公园,为民众在劳动之余提供了几处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全集》中多处含有园林美学思想。如,1924年在《女师范校友会演说》中说,“园亭的建筑和布置,本含有美艺(美学)的意思,当然这里面就很有学术可讲究了(《张謇全集》4.578)百年过去了,看看唐闸公园和人民公园(南通博物苑),张謇先生的美学创意犹在,先生的话语这里面就很有学术可讲究了”依稀可见。张孝若说父亲有两大爱好:一是建筑,二是种树。“他认(为)种树非但有关农事气候的调节,并且增加幽美的风景。……五山也分年种了十几万棵树,现在江中一望,都已经成林了。我们中国的植树节,就是他任阁员的时候规定的。”(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327-328)

——体育场。张謇先后于1917年和1922年在南通建立两座公共体育场。这在当时全国约1700个县中是绝无仅有的。他“非常注意国民体育锻炼。他所创办的各类各级学校,体育课均与其他学科并重……每逢全县开运动会,张謇必定亲自参加,并且发表演说给以评判。……提倡体育运动的目的,仍在于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国民素质。”(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324-325)

——文化场所章开沅说,“张謇对发展社会教育(亦称民间教育)也花费了极大的精力。除了公共体育场,他还创建了博物苑、图书馆、伶工学社、更俗剧场以及城南五公园、唐闸公园等等。他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希望能为南通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而又富有教育寓意的社会环境。”(同上,326)

这些诞生于中国早期现代化期间的众多的文化与体育场所,为南通这座“第一个有公共意识的城市”增色不少,也是张謇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张謇的艺术美学

先生有很深的艺术修养,除了被公认为是书法家、诗词楹联家外,对建筑、戏剧等也颇有研究,触及艺术的面比较广。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所概括的3种艺术形式,张謇均有涉及。“1.目所见的空间中表现的造型艺术”,如建筑、书法、刺绣。“2.耳所闻的时间中所表现的音调艺术”,如诗歌。“3.同时在空间时间中表现的拟态艺术”,如戏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5个方面的内容,可能还不止这些。

建筑。张孝若说,我父生平有二件嗜好,一件是建筑。他幼时就有建筑的兴味。后来办实业教育所造成的建筑,一年比一年多……他大有必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气概”(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2014.南通张謇研究中心重印,327-328)历经百年沧桑,张謇先生当年所建的一批中西结合、别具一格、各美其美的建筑群,可惜不少已灰飞烟灭;所幸还有部分遗存。如,已列入中国建筑史的濠南别业、通如海泰总商会大楼(今崇川区委办公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等等。

书法。张謇先生书法上刻苦用功,至老不衰。有人将先生的书法美学风格概括为:“他的早期书法秀雅峻拔,端庄刚正;中期有意变化结体自然雄健;到了后期,臂力遒劲,苍劲有力,自成一家。”(书法艺堂公众号2023.12.24)2021年8月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引进南通博物苑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展,介绍词中称张謇是“四个家”: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澎拜新闻客户端,2021.8.9)另据浙江温州王羲之书法教育馆公众号报道,9月份推出《经世伟才——清代状元书法系列——张謇》展览。这两则消息从一个侧面说明:先生的书法造诣堪称一流。

诗词。张謇还是诗词楹联家,他一生创作诗词两千余首,被称为“江苏五才子”之首《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收入了先生的两首诗。第一首:张謇187421岁时写的《从孙观察公奉淮安纪行16首(选一)》“湖田处处鸭阑遮,一片菱花间藕花。养得鸭肥菱藕足,一年生计抵桑麻” (《张謇全集》7.28)当时诗人在江宁(今南京)提调知州孙云锦处任文书,这是一首随孙去淮安途中的观感。诗人记述农家养鸭、种菱之盛景。此诗虽为途中观感,却也表露了诗人的一种经济眼光。第二首是1902年张謇49岁时写的《屡出》:“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鹳影中赏月,蛙声半夜潮。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张謇全集》7.123 )自道其艰苦与怀抱情景交融,意境浑成。“用语顿挫有力,行文以气贯注,风骨卓然可见”(参见《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613)除了收入《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的两首诗,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张謇1921年68岁时写的《今日》:“……有花有鸟一绚烂,无花无鸟一平淡,平淡绚烂都有情,自然适之天地宁,有有无无安足争(《张謇全集》7.259)前两首分别为青年、壮年时期,这首是老年时写的。3首诗分别写出了不同时期的作者心境。我于诗词是门外汉,不敢妄言这首《今日》是张謇诗词中写得最好的,但无疑是描写老年从容平和的心态最到位的。而其中的美学理论,又是运用的最得心应手的。他把中国传统美学两种不同的境界:绚烂与平淡,不露痕迹、十分巧妙地嵌入诗中,让人拍案称奇!

其他。所谓“其他”,是指同样是艺术美学,与上述3项有所不同。建筑、书法和诗词,是先生的生平爱好并亲手创作。与之相比,戏剧和刺绣的分量要轻一些,并非先生所直接从事,而是间接地参与其中,但也功不可没,不该被忽略。

——戏剧“把戏剧改良与社会进化联系起来,这也是张謇的高见卓识。” (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329)他在与梅兰芳的书信中多次提到戏剧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譬如,“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曲之捷;提倡美术工艺,不及戏曲之便。”“改良社会措手之处,以戏剧为近。”(同上,329-330)所以,先生创办了更俗剧院和伶工学社,并为伶工学社演习场题词:故曰乐观其深矣”此话出自《礼记·乐记》,意为:通过乐(音乐、戏曲、舞蹈)可以深刻地了解社会,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寓教于乐。戏剧是可以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先生对此非常重视。他认为,“戏剧本身固然要注意社会教育,然而提倡美的艺术尤为最高最后的目的。”(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南通张謇研究中心2014.重印,210)先生对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十分欣赏并时常与梅一起切磋研究,并能够提出有关戏剧美学非常专业的具体意见。如,1924年1月《致梅兰芳函》中,对《别姬》《盗盒》《洛神》3出戏,具体到唱腔、动作、服装都提出了十分详细而令人折服的独到见解。(详见《张謇全集》3.1259 )

——刺绣。章开沅说,“张謇对刺绣艺术的热爱与扶持,也是中国近代工艺美术史上足以长期流传的佳话。”(章开沅《张謇传》,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339)先生全身心地培育发展与弘扬刺绣艺术,与沈寿共同完成刺绣艺术经典著作《雪宧绣谱》。这既是一部刺绣经典,也是美学著作。《中国美学史》(修订本)第七章“明清美学”绘画理论部分的织造-刺绣中写道,“……有沈寿的《雪宧绣谱》、丁佩的《绣谱》、朱启的《丝绣笔记》等。这些论著,描述历史、总结技法。辨析类型,体现了各领域工艺美学的基本特征(张法《中国美学史》(修订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406)《雪宧绣谱》1919年由南通翰墨林印书局出版后,张謇又请人译成英文(书名为《中国刺绣术》),翌年由上海商务部印刷局出版发行,把中国传统刺绣经典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思想向国外传播。

张謇的实践美学,我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共8个条目。只能说是“大概率”。没有细分,也许不止这些。譬如,今年9月6日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公众号“张謇与现代化”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十年如一日研究南通“状元菜》讲的是南通有人在研究与整理张謇菜谱。这或者可以视为张謇的美食文化或曰食品美学。

以上,我不揣浅陋地尝试着用一张简表,将张謇的美学思想归纳为两部分、4个方面、10个条目,并罗列出15个“”,还分别附有简要的文字解释。无论是表格设计还是文字解释,均未及精雕细琢,可能会有待商榷、不准确或欠科学之处。恰如本文标题所示《张謇美学思想初探“浅尝辄止”、“挂一漏万”,在所难免。

张謇之子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深情回忆,“我父本来拿南通当一个大花园去布置点缀,所有的心血,所有的家产,都用在这个志愿上。(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2014.南通张謇研究中心重印,336-337。)读了这段话,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张謇先生倾其“所有的心血,所有的家产”都是为了实现他的美好志向与愿望:布置点缀南通这个“大花园”。对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张謇的志愿或终极目标,便是倾其所有把南通建成一个大花园,用现在话说,就是——建设美丽南通!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南通市社科联)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