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张謇故事•
中国近现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
(上篇)
撰稿:瞿焕忠、黄仲英;绘画:瞿 溢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研究学者与专家除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张謇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业绩外,还有义务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普通民众宣传张謇的业绩和张謇的精神。本网站在推出《江风海韵张謇情(张謇故事汇)》系列作品的同时,今天我们又推出了以水彩国画形式手绘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张謇故事系列连环画,请读者欣赏南通博物苑画家瞿溢先生的水彩国画《中国近现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张謇(上篇)》。瞿溢先生是一位天生重度失聪的残疾人画家。他从小在父母(即本篇文字脚本撰稿人)心血的浇灌下自学成才,以优秀的成绩考取长春大学艺术系,成为南通市第一位残疾人大学生。我们读他的作品,不仅可以了解到先贤张謇先生的辉煌业绩,更能感悟到绘画者和他的父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1.张謇,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海门人。光绪间状元,辞官归里,大办实业、教育、慈善,业绩卓著。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提起民族工业……轻纺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先生忧国恤民,声望显赫。
2.张謇青少年时读书刻苦。每夜要读完两盏灯油。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业大进,见识日增。但是时不遂人,他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受挫,又因冒充他人籍贯,而饱受敲诈凌辱之苦,几乎倾家荡产。种种磨难,使他从小感知人心善恶,感知世态炎凉。
3.张謇考中状元光绪接见。他先后多次参加会试而不第。光绪二十年(1894),因慈禧太后花甲大寿,朝廷举行恩科会试。张謇取第六十名,复试取一等第十名。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授六品翰林院修撰,时年四十二岁。光绪帝接见,张謇无尚荣光。
4.张謇状元忧世不忘国耻。就在这一年,中日发生甲午战争。这是由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海陆军挑衅引起的。由于清政府无能,中国海军惨遭失败,最后李鸿章赴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不忘国耻,上疏朝廷,斥责李鸿章庸劣误国。
5.张謇为父守孝立志救国。父亲去世,张謇告假辞别朝廷,回到南通守孝三年。望着家乡栉比鳞次的民居,他更担忧国家存亡。他思考,中国何以落后西方,而屡屡被欺,原因是清廷腐败,国力衰弱,于是他萌发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
6.张謇组织预备立宪工会。预备立宪公会是江浙进步人士,为促使朝廷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团体,1906年在上海宣布成立,为旧中国立宪之前导。该会的灵魂人物,是江浙立宪派的领袖张謇。当时他们对摇摇欲坠的朝廷,抱有立宪救国的幻想。
7.张謇促使清朝皇帝退位。1900年张謇和东南精英人物大搞“东南互保”。1911年辛亥革命震撼天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张謇不久写成《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代六岁儿子宣统皇帝溥仪,颁布此诏,清朝灭亡。
8.张謇得到翁同龢的举荐。新科及第的状元张謇,除了本人对举业有非凡功力外,也得到老师翁同龢的器重和举荐。翁同龢,常熟人,咸丰间状元,先后为同治、光绪两帝师,历任朝廷高官。张謇倾向翁师清流派而卷入党争,主张对日“以战求和”。
9.张謇很敬重恩师翁同龢。翁同龢是近代著名爱国政治家,他为求得张謇脱颖,竭尽心力,真情动人。张謇为报师恩,后在南通江边黄泥山上建“虞楼,”,眺望江南常熟翁师故里虞山,匾跋中写道:“时一登眺,悲人海之波潮,感师门之风义。”
10.张謇送别被开缺翁同龢。张謇因丁忧期满,回京上班。这时由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大搞“戊戌变法”,得到光绪帝支持。而守旧派慈禧太后软禁光绪,捕杀维新人士。翁同龢张謇站在维新一边,翁师被慈禧开缺回籍,张謇到火车站含泪送行。
11.张謇到常熟看望翁同龢。翁师走后不到两个月,张謇也毅然南返,离开政治漩涡,回南通搞自己的事业。他到一江之隔的江南常熟去拜见翁师。早在七年前,张謇就劝翁师退隐,翁师云:“吾方念之。”现在“烟水江南好相见”,师生无限感概在心头。
12.张謇谒两江总督张之洞。张謇原来倾向清流派,而张之洞是洋务派。现在要和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在南通、苏州分别筹办纱厂,张謇只好说些以前不会说的话,“以爵然自持之身,溷秽浊不伦之俗”,担心被社会流俗讥讽,因此觉得羞愧难当。
13.张謇看望养病的袁世凯。1911年6月,张謇为请求朝廷立宪,由沪粤津汉四商会公推入京,对清政府“进最后之忠告”。他特地到河南漳德,看望暂时在家养病的袁世凯,这是两人自1884年分手后的第一次会晤,两人抛弃前嫌,交谈甚欢。
14.张謇办厂筹款心力交瘁。他奔走通海、上海、南京、湖北等地集资,然而并非易事。一筹莫展时,他孤坐黄浦江边垂泪长叹。他晚年回忆写道:“秉政者既闇蔽不足与谋,拥资者又乖隔不能与合,然固不能与政府隔,又不能不与拥资者谋。”
15. 张謇历经万难办成纱厂。在万般无奈时,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拍板,将三年前张之洞用官款购买,而搁置于上海码头的美制纱机,作价50万两入股给张謇,于是大生纱厂在南通唐闸镇动工兴建。1899年开机纺纱成功,不久大生纱厂名闻天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