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百年挡潮墙—— 通海垦牧先驱斗海兴垦的一座丰碑
时间: 2023-01-11     次数: 4296     作者: 沈惠忠

 

百年挡潮墙——

通海垦牧先驱斗海兴垦的一座丰碑

 

沈惠忠

 

(来源:记忆南通”公众号  2023-01-05

 

静静躺在启东市吕四港镇挡浪墙遗址文化公园里的近500米水泥桩板,虽墙残柱损、锈迹斑驳,却巍然挺立、雄风犹存。其前身,便是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筹划建筑的防坍海楗。2004年8月,“通海垦牧公司挡潮墙遗址”被列入“南通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1月,该项目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通海垦牧公司挡潮墙遗址

通海垦牧公司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开始规划定界,围圩筑堤。当初修筑濒海大堤,只能承袭水来土掩的原始作业方式,硬靠土方堆积而成。所谓海堤,不过是苦力打造的一道泥墙而已。风撕潮打,堤脚首当其冲,泥沙洗刷淘空,堤身随之崩坍。公司历经飓风大潮,特别是1905农历八月初三正汛大潮,潮乘风势,排空迭起,跨堤冲入,凶猛非常。沿海南北七十余里,所有堤岸无不残破,甚则荡平房屋,人口淹毙十分之九。潮退后狼籍纵横,沟渠道路田塍岸脚,臭气充塞,人行几绝(《通海垦牧公司开办十年之历史第一章》《事务 / 报灾》)。

公司总理张謇闻讯后赶回垦区,乘坐独轮车,沿潮力所及之处而走,以车辙作为日后堤岸所在。他与执事们商议补救方法,将海堤转弯处由原来的锐角改成钝角,并在风潮最为险恶的第一堤东北角,用石块、木料护坡保堤(《海复乡志》第25页)。方案既定,公司立即派工到南通狼山开采石头,运回后在大堤外坡抛石堆积,以挡潮袭。泥堤披了一件铠甲,坚固多了。

水利系垦牧命脉所关,而筑堤造闸则是水利之重。19113月底通海垦牧公司第一次正式股东会,公司总理张謇提议案今公司计划保坍海楗、北河及蒿枝港两闸皆必要之事(《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1》第189页)。

遗址文化公园内的张謇塑像

应该说,保坍海楗与长江水楗一样,是挺身潮流最当冲处、用于保护大堤的一道屏障。遗址文化公园《挡浪墙简介》说得很清楚:张謇在堤外海潮最为凶险的寥角口处,用石料、钢筋、水泥修筑坚固的挡浪大墙,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把狂潮恶浪拒之于堤坝之外,以保大堤的安全。先贤的高招十分见效,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张公水堰的挡浪墙建成后,堤岸抵御风潮冲击的能力大大增强,有力地确保了蒿枝港口围垦的成功。应该说明的是,最初修筑海楗还没条件使用混凝土,只能效仿长江水楗,采用塘柴、木垫、沉石法建造,即以竹篓沉石为基础,然后柴石相间层叠而上。在近溜顶冲处,再增建护坡(《南通文史资料选辑》1991年第十一辑《南通盐垦始末近代南通保坍》第23页)。总之,海楗分杀水势,起到护岸、挑溜、落淤作用,是海堤守护神。

原启东秦潭乡文化站长宋评(已故)对近在咫尺的挡潮墙较为熟悉,他在《挡浪石墙》一文中写道:在秦潭以东,解放军驻秦潭部队营地以北海堤外侧,有一处清末修建的挡浪墙遗址。挡浪墙呈东西走向,全长约2公里,目前保存基本完好的近500米。其西边大部分已融入后来修筑的石堤护坡之中,但仍清晰可见。(《南通市旅游文化丛书启东篇》黄山书社200210月第一版第50页)从方位上辩别,第一堤北之海楗在原秦潭海神庙东滩外,正是通海垦牧公司挡潮墙遗址之处。从时间上推算,海楗的诞生,应是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设计建造蒿枝港大闸(合中闸)之时。笔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常听跑海人提到东海石楗,即指此物。泥堤堆石护坡,海楗沉石筑楗,双重堤防,均以为本,有效抵挡了风潮冲击,护卫了家园,泽被一方。当地百姓感恩戴德,将此称作张公水堰解放前建政时以黄海边的石堤岸建石堤乡,后在启东县行政建制一度出现的石堤人民公社(《江苏省启东县地名录》1983年版第24页)缘此得名。

 

挡潮墙遗存内侧一瞥

通海垦区没有山,石料全从外地(南通五山为主)采购、运回,成本较大。而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文化遗迹,张謇在《通海新报》发布《禁止地方采用五山石启事》。由于五山土石严禁开采,外购石料成本倍增,公司财力难以承受。加上拋石护坡虽有一定成效,但也有短板:风浪无常,经几个大汛,石块渐被冲散移位,散落四处。潮后再将石块找回,重新堆积;费工费料,且不能根治潮患。重重困难,难不倒通海垦牧水利人,通过反复试验、比较,一项较为经济易行的板堤工程应运而生。

    据通海垦牧公司最后一任工程部主任邱云章先生回忆,约在1926年他上任后,经手修筑了四年左右板堤。所谓板堤,是用两寸厚、一尺宽、七八尺高的洋松板,夹在竖桩里,箍头横料固定,辅以攀桩加固。底脚柴牛,用芦柴按五尺宽横一批、竖一批的排列,再用石头压住护脚(《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南通盐垦始末通海垦牧四十年》第78页)。板堤的优点是施工简易,价格便宜。对于修堤经费十分拮据的垦牧公司来说,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堤脚改用木板作为保护层,御潮结构更为紧凑,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旦暴风怪潮相袭,洋松板被冲断,有的整片整片被刮出,损失仍然不小。据公司1925年第二十四届《说略》记载:七月白露,适当大汛之期,连三昼夜之风暴,合中闸(注:蒿枝港大闸)水准标尺潮涨逾定度三尺八寸,一堤东北板堤为浪冲拔,护脚之石板掀翻,大半柴牛完全散失,其南北两沿护脚亦冲刷过当。(《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2》第312页)

挡潮墙遗存外侧一瞥

通海垦区地基多为软泥或粉沙,易淘刷和沉陷;而抢潮施工,能够利用的工期又较短。因此,从风浪强度、地基地质、建材价格和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必须寻找一个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西风东渐,作为从国外传入的混凝土建筑技术,此时已被国内城市建设及桥闸建筑广泛应用,并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善于学习借鉴、探索思考的垦牧水利建设者,决定在一堤东北角保坍海楗的基础上,修筑水泥岸墙

此时已是1930年底。据通海垦牧公司第三十六次董事会(会议主席张孝若)议案之五记载:查一堤东北角本年秋潮板堤大半损伤,唯旧建水泥护堤之处未遭潮灾。经工程经理精密计算,与其年费巨款于不可保之板堤,不如规建水泥岸墙最当冲之处。六十五丈虽费八千元,而可以一劳永逸,亦计之得也。因与南通祥新建筑公司计议,归其承造,限三个月竣事。(《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1》第354页)次年九月十日召开的第三十九次董事会,又公布本年工程用于建筑水泥岸墙以及修复各外岸堤防,总计在二万五千元左右。(《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1》第360页)由此可知,水泥岸墙始建于1931年。

据邱云章先生回忆,改筑水泥堤时,他监工,参与实际管理,还从上海、宁波等地采购钢筋、水泥、黄砂石子。工程由南通祥兴(注:应为祥新)建筑公司承包,一位名叫于育之的南通骑岸镇人设计的(《南通文史资料选辑》1991年第十一辑《南通盐垦始末通海垦牧四十年》第78页)。应该说,邱云章先生是亲历者,其述说当有一定参考价值。然而,可能年代久远,回忆录中将建筑物名称叫做水泥堤,由于育之设计,工程上马时江知源已死等表述,似与事实不符:通海垦牧公司档案将此工程称作水泥岸墙,无水泥堤于育之设计之类字眼,公司首席执行官江知源因冤案缠身,此时正避居大连,直至1939年方才逝世於上海(《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1》第401页)。为确保通海垦牧水利史的连贯、正确、完善,必须提及一段较为重要的史实。

挡浪墙遗址文化公园内南通水利建设五先驱雕塑,

左起:张詧、特来克、张謇、奈格、江导岷

1916年夏,张謇陪同南通保坍会、水利会的驻会工程师——荷兰水利专家特来克,来到垦区蒿枝港入海口实地查勘。时任公司第六堤副主任邱云章回忆:特来克是为了蒿枝港建闸,并同时从总办事处向西南视察公司水利的。他与我共进午餐。特来克认为,蒿枝港可建闸,而川流港因为泥沙多,不可建闸。(《南通文史资料选辑》1991年第十一辑《南通盐垦始末通海垦牧四十年》第72页)负责垦区水利建设系特来克职责之一,此行他为筑保坍海楗筑蒿枝港之大闸,作了缜密的考察与设计,帮助张謇落下实施之槌。

蒿枝港大闸1920年奠基开工,次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落成(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10月版《张謇日记》第775页)。作为与长江水楗同一设计理念,且为蒿枝港大闸同期目标、次第建设的保坍海楗工程,可认定是与合中闸相继设计施工,先后告竣之姊妹篇。
说到特来克,不能不提及张謇精心栽培的本土水利专家宋希尚。早在1917年,宋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张謇创办)毕业,进入南通保坍会见习。期间,宋与特来克相处融洽,作为唯一助手,花两年时间协助特来克将明代潘季驯所著《河防一览》译成英文6大册,介绍到国外。见习期满,宋留在南通保坍会工作(宋希尚回忆录《河上人语》之《濠阳立雪记从头》)。1918年遥望港大闸开建在即,南通、如皋两县水利会聘请设计者特来克主持督造,宋希尚负责施工。痛惜的是,工程尚未告竣,特来克感染霍乱时疫而离世;二十四岁的宋希尚毅然担起施工重任,依照特来克原定设计,按部就班逐步推进。(《南通文史资料选辑》1991年第十一辑《南通盐垦始末近代南通保坍》第23页)

遥望港九孔大闸落成庆典上,张謇对宋希尚备加赞许,颁奖两千银元。宋婉谢不受,只希望将来有机会赴美深造并考察欧美水利,充实自己。张謇极为赞赏,两年后以运河工程局名义,斥私资千金资助他赴美留学。宋希尚勤奋好学,三年后获工学硕士学位,随即转赴欧洲多国考察水利建设。宋希尚学成回国,即被上海吴淞商埠局聘任为建设科长。1925年应张謇之邀,出任南通保坍会经理。当年出版的《工程》季刊第二卷第一号,发表了宋希尚的南通保坍树楗计画书(《申报》1926819日第23出版界消息)。1928年他受聘为江南水利局总工程师,详细查勘,设计并拟定修筑新式钢筋混凝土工程详细计划(《申报》192817日第14页)。通海垦牧公司董事会随后提出修筑水泥岸墙,似乎前呼后应,天作之合。通海垦牧公司挡潮墙——水泥岸墙,确由南通祥新建筑公司承造。至于谁是这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程设计者,暂无详实资料予以认定。

遗存的水泥踏步水泥板驳和保护墩

那么,水泥岸墙是怎样一副模样?翻开公司第十七届股东会档案,大堤工程用款账单为我们勾勒出大致轮廓:一堤东北部西段,水泥板驳一百丈,每丈约一百四十三元。一堤东部中段,水泥护脚一百零二丈七尺,每丈约一百七十三元。一堤东部南段,水泥板驳七十五丈四尺,每丈约一百五十五元。一堤东部水泥踏步三座,每座约一百零二元。一堤东部保护墩二十九个、放大墩十九个,洋一千四百七十八元三角二分五厘。(《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1》第304页)由此可见,水泥岸墙由水泥踏步、水泥板驳、保护墩和放大墩等几个部件构成。走进挡浪墙遗址文化公园,我们仍能找到这些遗存物的踪影。

1937年垦牧公司第六十六次董事会议案,提及堤防岁修经费时说拟订一次征收之办法,以半数筑海楗板驳,半数为岁修基金(《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1》第395页)。海楗板驳这一说法,证实了约六年前于育之为代表的南通祥新建筑公司承造的水泥岸墙,与当年防坍海楗同根相生,一脉相承。起先的丑小鸭几经蜕化,出落成了白天鹅。自从最当冲之处筑了水泥岸墙,垦牧公司第一堤再无破堤之险。每汛只须及时整修水泥板驳,水泥岸墙和濒海大堤即告无虞,从而确保了整个通海垦区堤渠系统岁月静好,物阜民丰。与海潮争区区二百里之荒滩,成其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一亩之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月版《张謇的交往世界》第289页),通海垦牧公司挡潮墙功垂千秋;不愧为抗击风潮实践中不断探索、渐臻完善的一项民生工程,一部浸透垦牧先民汗水与心血的潮口夺田连续剧,一座凝聚通海水利人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旷世丰碑!

 

远眺挡浪墙遗址文化公园

走进挡潮墙遗址文化公园,轻抚那些锈迹斑驳的残垣断柱,似乎每道缝罅、每个气孔,都在默默诉说着一段中外水利专家精诚合作、联袂防坍的传世佳话,默默诉说着一段通海垦牧人百折不挠、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默默诉说着一段捍海大堤风雨百年、华丽似虹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沈惠忠: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96届文学创作班学员。曾应聘担任《中国乡镇企业》月刊首席记者,《中华实业家》杂志社总编辑。原创文学作品有:小说集《村趣》,诗集《南风告诉我》等7部。与人合著纪实散文集《春满东疆》等2部。现已退休。

 

作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莉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