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的近代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启示
时间: 2021-06-09     次数: 3228     作者: 张廷栖

 

张謇的近代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启示

 

张廷栖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经历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物资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的生产活动远远没有超出自然环境的限制,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原始共生的关系。农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二种文明形态,仍然保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由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是以对自然的顺从为主要特征,自然环境并未受到过多破坏。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第三种文明形态。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征服自然为动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给人类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物质财富,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要克服工业文明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人类就需要建设超越于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文明,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另一种罕见的现象,即在南通工业文明建设过程中,同时出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成果。在这里出现了一位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同时建设者,这位双文明建设者即是清末状元、爱国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

一、在经营南通地方建设的实践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1. 工业企业中最早出现生态化的产业链。我们从张謇在南通地区的产业结构所形成生态化产业链的内容来看,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结构是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这种废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结构,不仅充分利用和节约了资源,而且有利于避免生态环境的污染,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从十九世纪的洋务运动开始至清末张謇创办大生企业为止,并没有出现过这种明显的生态化产业链,无论北方的周学熙办的工业企业,还是南方的荣氏集团,都没有这样的生态化产业链。张謇所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是唯一出现这种生态现象的资本集团。

2. 超前的城市空间布局:“一城三镇”。张謇在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对南通城市完成了“一城三镇”的组团式空间布局。他在南通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理念是很先进的,与世界城市建设最先进的英国霍华德“花园城市”理论不谋而合。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301928)于1898年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花园城市”又称田园城市,其中心思想是具有生态理念的社会城市。其核心是城乡一体化的生活,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城市由永久性的农业环绕。张謇在南通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对空间布局的“一城三镇”,就是城市与乡村结合的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在霍华德花园理论产生时就在中国南通出现了!通州城已是城乡的结合体了。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超前性与前卫性是令人惊叹的!

3. 创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陆地的生态系统以森林为主体。张謇在南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植树造林,特别是以五山森林为主体,创建苗圃,提供苗木;开挖环山河,封山育林;发动学生植树,建学校林。如今郁郁葱葱、古木参天的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当年张謇打下的基石;沿江沿海的防护林,公路两侧的行道林,成为绿色的走廊;在苏东沿海垦牧所建的新农村,与佃户相约家家户户普遍植树,成为村规;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树,千方百计加以保护;众多公园中的许多名木古树是又一支重要的森林生态力量。就这样,张謇以森林为主体创造了近代南通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4. 公园中的花卉和草地是生态文明的又一支力量。张謇创办众多的公园和博物苑及墓园等,除了广种名木古树外,还种植各种异花奇草,同树木一样插上牌子,标明名称和种属,成为广大市民进行科普教育的园地;还开辟宽广平坦的草地,供人们游憩,成为城市的绿洲,与山水相映,形成优良的宜居城市环境。

二、担任农商总长期间在全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1. 首创编栽国家保安林,涵养三大干流。张謇曾一度担任政府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他从水利和民生的角度看到我国黄河、长江、珠江三大干流上游缺少森林涵养水源,造成水土流失,水患不断,灾民遍地,民不聊生。为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少灾害,他首创编栽三江上游保安林;成立了黄河、长江、珠江保安林编栽局,有了这些行政机构,确保了这一重大决策得到落实,生态环境安全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张謇为保护全国的自然环境做出了杰出的直接贡献。

2. 保护全国最大的东三省林业。东三省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林业基地,但长期以来管理混乱,滥伐滥采现象十分严重,外国采木公司,侵犯我林权,任意越界砍伐,更有内外勾结,私砍盗卖。张謇到任农商总长仅二个月左右,即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整顿林政。林政是林业的管理机构,与林业的兴衰息息相关。张謇到任后立即颁布林务局暂行规程,规范管理;拟订林务局分科规则,调整机构,以便有效监督管理,并向全国发出训令,禁止私自采伐国有森林,把采伐权收到中央政府。

其次,勘测东北林区。除了以上行政措施外,又采用技术措施,成立勘测总机关,组织16支勘测队,每队9人,组成一支总数近150人的勘测队伍,对东三省林区进行全面探测,作为划分林区管理范围的科学依据。有了明确的森林界限,就能有效地追查管理责任。

第三,以林养林。张謇面对当时国家财政拮据、林政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成立了专业机构兴京林务局,专掌采伐,兼营补栽,下设制材公司经营木材,经营所得充作林政经费,促使林业管理有了一个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国家林业基地安全,自然生态环境免遭破坏。

3. 支持国际友人为我国植树造林。张謇对国际友人裴义理创建义农会,招收灾民,以工代赈,实行植树造林,减少灾害的义举,一贯倾心支持。从支持并参与创建义农会开始,为他晋谒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牵线搭桥,促成孙中山领衔一大批名人政要,在成立中国义农会呼吁书上签名,并获得紫金山四千亩山地作为林场,建立苗木基地;张謇赴京任职农商总长,又允其请求颁发批文,将全紫金山都提供他植树造林,为他提供条件,在中国自然生态建设方面做更大贡献;张謇还应邀亲自前往他所在的金陵大学创建的农科和林科参观,并出席义农会在紫金山举办的有中外人士参加的大型植树活动,与黄兴共同主持了开幕仪式,还亲自种下了苗木;后来裴义理发现义农会经营中有违慈善宗旨现象而向张謇发出求助信息,晚年的张謇想方设法,帮助整顿,以弘扬其生态文明建设之愿。

4. 首创林业法制体系。张謇主持制订并由政府颁布的《森林法》和《狩猎法》,分别是中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第一部法律,开创了生态立法的先河。加上与它配套的《森林法施行细则》《造林奖励条例》《国有森林发放规则》等,比较完整的林业法律体系形成了。就此,张謇开启了依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新时代,并奠定了深厚的法制基础,成为生态立法之源。这是张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大贡献。

三、张謇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的启示及其现代意义

张謇在农业文明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超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百多年前,出现张謇这样的生态建设典型,直到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1. 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张謇在南通实行地方自治,发展工业经济,进行城市建设,十分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如果张謇的生态观更早得到挖掘与弘扬,或许我国的环境不致于污染,即使有了污染也不致于总体恶化的趋势如此严峻,压力不会持续增大。从以上经验和教训中得出重要启示: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植树造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森林,森林的面积决定了空气和水源的质量。空气和水源的安全是人民生活资源的基本保证,饮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张謇当年花了大量的精力植树造林,付出了很大努力,在维护生态系统方面获得不凡的业绩,为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在全国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巿和花园城市的申报和审批工作,就是花大力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努力将我们的生态环境努力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3.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法制为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既要加强教育,要大家树立爱护自然,敬畏自然,以自然规律行事的道德观念,又必须有法规,强制性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张謇认为:“必有法律而后有准绳。……故拟首订法律”。有了自然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地方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就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违法可究,有刑可量,有责可问,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得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4. 弘扬张謇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生态环境方面,尤其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推进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可耕地面积人均不到1.5亩,由于政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大量流失日趋严重。据专家预测,按现在水土流失的速度,50年后东北黑土区将有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流失掉;土地污染也很严重,目前,我国已有1000万公顷的农田受到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每年由此而引发的粮食减产达1000万吨以上;加上自然灾害频发,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增大等生态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迫切需要张謇这样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启发人们对自然的爱惜和敬畏,积极恢复和促进自然生态平衡。

(作者单位:张謇研究中心〔南通〕)

原载《张謇研究》2021年第1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