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爱兰种兰写兰
曹玉星
一、张謇爱兰佳话
(一)张謇与唐驼的爱兰佳话
张謇与唐驼的爱兰佳话。唐驼(1871~1938年),原名唐成烈,又名安邦,字孜权,号曲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我国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书法奇才(时称唐体),唐驼对兰花培植选育,造诣颇深,甚有心得,曾为整理兰谱,校订出版《兰蕙小史》(民国·吴恩元撰;唐驼校订《海棠谱·凤仙谱·兰蕙小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三卷行世。《兰蕙小史》书中跋一曰“小而持身涉世,大之极于家国天下,能消息乎阴阳盛衰之理,各顺其性之自然而培养之。而化裁之,以几于有利而无病,则修齐治平之道在是矣。兰蕙云乎哉!因濡笔而书于后。民国癸亥天中节同里谱兄汝梅孙人杰识。”,民国癸亥端午节同乡族兄汝梅、孙人杰记述:小到个人修身立世,大到家国天下之事能掌握自然规律,兴利除弊,努力达到有利无害,那么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了。此语意味深长,难道仅仅说的是养兰吗?跋二“今竟能观此书之成,亦非徘徊于土地祠前时之所能梦想及之也。吴君真益我哉!中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校订者武进唐驼谨跋。”唐驼感叹:现在竟能看到此书成印,也不是当年徘徊于土地庙前所能想到的。吴恩元先生真使我受益非浅啊!(宋·陈思,清·赵学敏,民国·吴恩元撰;唐驼校订;周膺,吴晶点校,海棠谱 凤仙谱 兰蕙小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06,第176页)
图1 唐孝子祠校记 碑文拓片
两人均爱兰成癖。唐驼有书法奇才之誉,书法时称唐体,在已出版的众多论书法成就和声誉唐驼完全能胜任祠校记的书写,但出于对南通张謇先生在家乡兴办实业、教育的崇敬和仰慕,唐驼不顾身有残疾,于1925年底专程来南通请张謇先生撰写《唐孝子祠校记》,以勒石刻碑作祠校永久纪念,张謇欣然应诺,亲撰和书写的书法碑拓,真书书写,碑拓共25页,经折装,全文及落款433字,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沉稳大气、深秀圆润、外柔内刚以及淋漓生气的书风。唐驼镌《唐孝子祠校记》于碑,今有碑帖传世(图1)。唐驼爱兰成癖,而张亦有此好,在南通期间张謇特地陪同唐驼来到南通军山的“东奥山庄”花圃观兰、品兰。唐驼在南通一共待了4天,并许诺来年去张謇的花圃手植兰花。陈吉龙《书坛奇才唐驼事略》一文称“得知张謇亦爱兰甚,唐驼便许以来年亲自赴张的花圃手植。”不意张謇翌年辞世,唐感伤不已,特赴张謇先生墓地遍植兰花,以不负故人,克效延陵季子挂剑徐君墓。后来,他还多次寄兰蕙于南通,以备啬公墓补种。以不负故人。张文标先生所著《老广告收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有载:张謇除写《唐孝子祠校记》,还写有唐孝子祠校楹联与匾额:“非学不可为人,能识鸮音,即知凤德;凡学所求乎子,虽生今世,勉希古贤”,“以孝教孝”。楹联的款识是“民国十五年三月,唐孝子祠校落成,祠孙驼属,南通张謇题楹”(徐俊杰《一张老广告 三件啬公书》http://www.zhangjianchina.com/view.asp?keyno=3604)
(二)张謇收藏兰文物选赏
图2 清·戴大有 绢本设色《幽谷兰竹图》 南通博物苑 藏
张謇爱兰,收藏涉及兰文物,后捐与南通博物苑收藏。如清代戴大有的绢本设色《幽谷兰竹图》(图2),纵180x 横96cm,张謇题戴有幽谷兰竹图:“《画史汇传》引《图绘宝鉴》:戴,清雍乾间杭人,兰竹尤佳。此其擅场之作也。民国十年辛酉七月,张謇啬翁记。”画中钤“戴大有印”白文方章,“李氏书”朱文方章,以及“张謇”朱文印鉴。
图3 清·江鼎 绢本设色《兰竹册》南通博物苑 藏
还有清代江鼎的绢本设色《兰竹册》(图3),纵36.8x 横47cm,画中钤有“崇川人”“本心易失初心易昏”白文章,“新生”朱文圆章,“紫狼江鼎”朱文方章。还有郑燮的墨笔兰石立幅(图4)等。
图4 清·郑燮 绢本设色《兰石图》立轴 南通博物苑 藏
《柳西草堂日记》有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年),农历十二月,六日(1926年1月19日)“为唐子权写其族曾祖《孝子祠校记》”,九日“与唐子权至东奥山庄,说种兰”,二十六日“视种兰于林溪并西山村庐”(张謇全集⑧第976页),《啬翁自订年谱》又记载:1925年乙丑,十二月“唐驼来种兰”(张謇全集⑧第1049页)。直至张謇去世前4个月,日记中还记载:民国十五年(1926年),农历三月十四日(1926年4月25日)“唐驮来,试教园丁种兰。”(张謇全集⑧第980页)
二 张謇种兰
从历史上《南通博物苑品目》记载张謇赠种苑里“植国秀坛”之精品兰有春兰、蕙兰、建兰,分别是《品目》第110-112号。
“110、兰Cymbidium virens Lindl.产浙江,啬翁赠,植国秀坛”,查学名即:兰科 Orchidaceae 兰属 Cymbidium 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 f.) Rchb. F.
“111、蕙Cymbidium ensifolium,Sw. 产浙江, 啬翁赠,植国秀坛”,查学名即:兰科兰属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俗名:云南美冠兰。
“112、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Sw. 产浙江,啬翁赠,植国秀坛”,查学名即:兰科兰属建兰 Cymbidium ensifolium (L.) Sw.俗名:四季兰。
《品目》记载兰科植物还有“印度兰”、“风兰”。第113号“盆植”的“印度兰Dondrobium. 产印度,啬翁赠”,查学名是兰科石斛属 Dendrobium植物,可能是扁石斛兰Dendrobium lamellatum(Blume) Lindl.或者是兰科石斛属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俗名:金钗石斛,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与《品目》记载“产印度”符合。
另外《品目》记载非兰科带兰的观赏植物有“金粟兰”、“吊兰”、“白兰”、“一叶兰”、“千叶兰(属)”、“夜香木兰”、“玉兰”、“格兰德玉兰”、“软叶丝兰”、“泽兰(属)”10种。
“114、金粟兰(珠兰)Chloranthus inconspicuous Sw. 产广东,啬翁赠,盆植”,查学名是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金粟兰属 Chloranthus 金粟兰 Chloranthus spicatus(Thunb.) Makino,俗名:鸡爪兰、珠兰、米子兰。
“115、风兰Chlorophytum comosum Bak. 产印度,啬翁赠,盆植”,查学名是天门冬科 Asparagaceae 吊兰属 Chlorophytum 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 Baker,而风兰则是兰科 Orchidaceae 风兰属 Neofinetia植物,拉丁文是:Neofinetia falcata (Thunb. ex A. Murray) H. H. Hu
“116、白兰orchidaceae 产印度,啬翁赠,盆植”查学名是木兰科 Magnoliaceae 含笑属 Michelia 白兰Michelia × alba DC.
“139、绿竹 Aspidistra elatior Bl. 产广东,本县高君立卿清赠,植例外竹坛”
学名是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 蜘蛛抱蛋 Aspidistra elatior Blume俗名:一叶兰
“142、地竹 Chloranthus brachystachys Bl. 产本县,啬翁赠,植例外竹坛”,学名则是: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草珊瑚属 Sarcandra 海南草珊瑚(图24)Sarcandra glabra subsp. brachystachys (Blume) Verdc.该属另外一种草珊瑚,通称接骨金粟兰,还有异名:九节风(江西),九节茶(浙江),九节兰(湖南)等。
“143、扁竹 Platchovn. 产美洲,北京农事试验场赠,植例外竹坛”,查学名,是蓼科Polygonaceae千叶兰属 Muehlenbeckia 竹节蓼(图25)Muehlenbeckia platyclada(F. Muell. ex Hook.) Meisn. 它的俗名是扁竹蓼。该属还有一种带兰植物千叶吊兰Muehlenbeckia complexa。
“186、夜合花Albizzia Julibrissin Boiv. 产本县军山,本苑主任孙子鈇采集赠苑,苑植”,则是豆科Fabaceae合欢属Albizi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而木兰科 Magnoliaceae长喙木兰属 Lirianthe的夜香木兰(图27)Lirianthe coco (Loureiro) N. H. Xia & C. Y. Wu ,它的俗名也叫夜合花。
“247、玉兰Magnolia Mobus DC. 产本县,啬翁赠,苑植”,学名是:木兰科 Magnoliaceae 玉兰属 Yulania玉兰(图28)Yulania denudata (Desr.) D. L. Fu
“249、格兰德玉兰Macno Llacpanbl Flopa L. 产美洲,啬翁赠,苑植”,该种中文名与拉丁文均查无此物,待进一步考查。
“254、玉加Yucca.产意大利亚,啬翁赠,植秋色坪”,学名是天门冬科Asparagaceae 丝兰属Yucca植物,如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前绿地种有凤尾丝兰(图29)Yucca gloriosa
“290、香草Eupatorium chinense L. 产广东,南洋劝业会广东馆赠,陈列南馆”,学名是菊科Asteraceae 泽兰属Eupatorium多须公Eupatorium chinense L. 俗名:广东土牛膝、华泽兰、白须公、六月霜。泽兰属有600多种,上古、中古所说“兰”之香草已经考证为该属泽兰、佩兰、林泽兰(王锦秀、汤彦承、吴征镒,《植物名实图考新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301)。
三 张謇写兰
张謇早在约1870年(17岁),就有写有赞美宠爱盆兰的诗《瓷盎兰花盛开芬郁蒨茂以诗宠之》:“浥露珠泠泠,笼烟碧楚楚。宛转媚清风,如闻香口语”(《张诗》:23,《全集》:10)。瓷盆兰花盛开,清晨兰叶上凝着晶莹的露珠,如烟的雾气笼罩盆花,清晰洁净。宛转的兰叶吸引来清风,委婉、转折又动人,好像人轻声细语中闻见兰花淡淡芳香。
张謇写兰,同样多应用典故,如1876年《送杨之承孝廉归无锡》“桂亲兰怨浑凭化,蚿笑夔怜尚此年”(《张诗》:110,《全集》:38),“桂亲兰怨”出自《晋书》卷五十四《陆机传》“是知兰植中涂,必无经时之翠;桂生幽壑,终保弥年之丹。”(晋·陆机著;张怀瑾译注,文赋译注,北京出版社,1984.01,第53页)之典。(又见:傅云龙,吴可主编,唐宋明清文集.第1辑:唐人文集 卷1,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11,第117页(唐)李世民撰;吴云,冀宇编辑校注,唐太宗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09,第200页)。
1883年《招隐赠金石菱》“山泽有坦途,结兰钦幽人“(《张诗》:175,《全集》:64)。幽人,谓“隐士”,用《楚辞》“招隐士”典。(东昌,庆丰主编;高兴副主编,古诗源 白话楚辞卷,哈尔滨出版社,1995.11,第410页)。“结兰”,谓亲近香草,与雅士结交,古典有“义结金兰”,见《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鲁涤非主编,花卉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第292页,又:陈育德著,美学与文学艺术论稿,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05,第188页,又:齐济著,周易正讲,线装书局,2013.09,第607页),又有“契若金兰”典:见《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南朝宋·刘义庆撰;卜宪群编著,世说新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0,第298页,又:李振宏主编,世说新语,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05,第419页)。
1884年《蒋研香女士画兰》:“福慧何缘双乞与,兰芽骈茁称家儿”,“袭佩芬芳雅自宜,征兰谁与梦燕姬”(《张诗》:183,《全集》:67),“兰芽”,兰的嫩芽,典出南朝·粱·刘孝绰《答何记室》诗句“兰芽隐陈叶,荻苗抽故丛”(李文君辑注;林京,区大山图像采集《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第282页),(《张诗》:183,《全集》:67),“征兰”,应验于兰,“燕姬”,即燕姞,春秋时人,郑文公的妾室,郑穆公之母,有“燕姞梦兰”成语,典出《左传·宣公三年》:“将不信,敢征兰乎?”(春秋·左丘明撰;蒋冀骋标点,左传,岳麓书社,1988.12,第122页),又见:邹强著,中国经典文本中梦意象的美学研究,齐鲁书社,2007.08,第8页)。
1897年《江宁送内子归海门》:“梦兰人有说,验艾子当知”(《张诗》:268,《全集》:101),诗说张謇徐夫人随张去江宁看病,从江宁回家,关心张謇陈妾是否怀孕。“梦兰”也是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指称妇人怀孕。
1909年《三月四日花竹平安馆》:“祓除不祥蠲秽尘,贰兰倅药弥可珍”(《张诗》:367,《全集》:139),“贰兰”:副手之兰,此诗说徐夫人与兰、芍药花为伴。典出《国语·晋语一》“夫太子,君之贰也”(春秋·左丘明著;秦峰译注,译注《国语》珍藏版,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09,第285页)。
1919年《赠姜妙香》:“姜郎能画复能歌,秋菊春兰未易多。欲付红牙酬白石,老夫毫秃奈词何?”(《张诗》:597,《全集》:229),“秋菊春兰”:即“春兰秋菊”。典出《楚辞·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宋代敷文阁学士洪兴祖(1090~1155年)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各有专长,各擅其美。(唐启运著,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说,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07,第40页)秋菊春兰,各自都是一个季节中的俊秀。诗句暗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姜妙香(1890~1972年)是姜夔之俊。姜夔(约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张诗也自喻:我的秃笔哪里比得上姜白石呢?
1920年《上巳饮客於观万流亭修禊》:“逸少兰亭叙,胚胎自石崇”(《张诗》:623,《全集》:242),1924年《千龄观消寒第五集闻粤事稍平》:“相随少长兰亭集,渐次龙蛇桂海驯”(《张诗》:856,《全集》:328),同年《导诸君观梅垞因为修禊之饮同作》:“兰亭与金谷,篇章孰骐骀”(《张诗》:869,《全集》:334),“逸少”:王羲之(321~379年)的字,“兰亭叙”也作“兰亭序”,书圣在绍兴兰渚山下兰亭修禊所作序文,为书法绝唱“天下第一行书”,又是优美散文。“石崇”(249~300年),字季伦,晋代南皮人,经常在别墅金谷园召集曲水流觞的雅集,并作有《金谷序》,早王羲之一个时代,因言胚胎于石崇。(梁时、周笃文编,华夏之歌《中华历代壮美山河诗选》,华艺出版社,2003.11,第288页)。 中国古典园林,曾有“南兰亭,北金谷”之说。随之而来的文学经典,便是《兰亭集序》与《金谷诗序》。
1921年《拟古》:“云蒸蒸其为锦,水涣涣而秉蕑(jiān)”(《张诗》:668,《全集》:264),“涣涣”“秉蕑”,出自《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蕑”,同“蕳”,菊科泽兰属“兰草”。(缪天绶选注,诗经,商务印书馆,,第106页;又:叁壹,冯蕾编著,诗经,太白文艺出版社,2010,第50页;朱一清 注评,诗经,黄山书社,1997.04,第54页)。
1921年《惜憶四十八截句》其十九:“如何郝媛荣王湛,不见连波谢若兰”(《张诗》:709,《全集》:273),“郝媛”“王湛”,王湛(249~295年),西晋汝南内史,字处冲,郝媛是王的贤妻,洛阳太守郝普(生卒年不详)之女。典出《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王见井旁汲水郝的背影而知妻之贤(李振宏主编,世说新语,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05,第421页)。“连波”“若兰”,苏蕙(生卒年不详),字若兰,前秦著名女诗人、文学家,与蔡文姬、谢道蕴并称魏晋三大才,是秦州刺史窦滔(字连波)的贤妻,若兰之名指文雅、气质如兰草,美若天仙、高情远致、德才兼备之义。诗句典出《晋书·列女传》(王步高,沈广达,史敏编著,大学语文阅读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09,第111页,又:廖苾君,王路灵编著,图说文景之治,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05,第64页,又:黄绍筠著,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泠印社,2001.03,第697页),张謇说沈寿有郝媛、苏蕙之贤。
1923年《潘汪八十寿》:“况有儿孙尽兰玉,彩衣拂拂照乡间闾”(《张诗》:795,《全集》:305),1924年《李济生采芝小像》:“兰玉阶前定无数,一芝擎出尽能豪”(《张诗》:849,《全集》:327),“兰玉”,芝兰玉树, 典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709~784年)《祭侄文稿》:“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图5)。
图5、6唐·颜真卿 《祭侄文稿》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1924年《清明梅垞诸女弟子来游罗范二生有诗因示》:“清明连上巳,梅垞即兰亭。涣涣花间水,徐徐竹外軿”(《张诗》:872,《全集》:335),“兰亭”典见前文,“涣涣”见前文典《诗经•郑风•溱洧》。
1925年《芙蓉叹》:“灵苗茁苕玉,贞语薰麝兰”(《张诗》:954,《全集》:368),“麝兰”,麝香和兰香的简称,见《红楼梦》第5回:“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1926年《菩萨蛮》:“高邱不信终无女,滋兰树蕙曾凝佇“(《张诗》:1142,《全集》:428),”“高邱(高丘)”“无女”,典出《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战国·屈原,战国·宋玉原作;明·萧云从,(清·门应兆绘图;王承略校释,离骚全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04,第31页)。滋兰树蕙”,典出《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战国·屈原,战国·宋玉原作;明·萧云从,(清·门应兆绘图;王承略校释,离骚全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04,第11页,又:程永涛,倪晓建主编;张志勇,王鸿鹏副主编;周惠编著,宋朝状元诗榜眼诗探花诗,昆仑出版社,2009.01,第326页,又:蔡世华,孙宜君编著,大学生背诵诗文精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2,第7页)。张謇写兰,培育兰花蕙草,其实是在写人,以其真诚感化其人。
美国一位学者叫希尔斯写了一本书《论传统》说 :“那些对传统视而不见的人,实际上正生活在传统的掌心之中,正如同当他们自认为真正的理性和科学的时候,并没有逃出传统的掌心一样。”兰花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它的内涵也不是单一的,它是多重的。中国兰文化它可以发展为这个朝代更替时候的独立不迁;可以展示为山河破碎、异族入侵时候的民族操守 ;也可以展示为和平年代的清正高雅 ,提升人的境界。所以我们说兰 、画兰 、咏兰 、写兰,其实都是在解读自身,这个自身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人类自身,而是有精神世界的人,高层次的人,是在兰的品格中能够读出自己的精神境界。
兰文学和兰艺术是中国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兰文学和兰艺术重含蓄、重意境、重想象、重韵味、重顿悟、重抒情的传统,形成了中国兰文化的价值体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铸成了中国兰文化的诗性特质和美学内蕴。
6500万年前的兰科植物,1000年前人们爱兰、植兰、赏兰、咏兰,兰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延续的传统积淀,是从传统发出的稳定的意象。兰花具有素心高洁、不求闻达的高尚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慕荣利、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象征。所有我们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 ,都应该从兰花身上吸取到道德的力量 ,从而自觉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
最后再读张謇17岁时,绮丽无比的赞兰诗《瓷盎兰花盛开芬郁蒨茂以诗宠之》:
“浥露珠泠泠,笼烟碧楚楚。宛转媚清风,如闻香口语”
瓷盆兰花盛开,清晨兰叶上凝着晶莹的露珠,如烟的雾气笼罩盆花,清晰洁净。宛转的兰叶吸引来清风,委婉、转折又动人,好像人轻声细语中闻见兰花淡淡的芳香。
(作者简介:曹玉星,男,南通博物苑研究员级
高级工程师,南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