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土文化人的自觉与追求
——读张廷栖先生《保护与传承——南通文史存稿》
陈 亮
(原载20190701“南通发布”微信平台)
(一)
张廷栖先生是南通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骨干人物。我在市委宣传部任职时就认识他。那时主要是在各种会议上见到他,听他的发言。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南通大学举行的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他忙上忙下,是会议的重要组织者。那时,他是南通张謇研究中心的副会长兼秘书长。那次会上,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章开沅做了演讲,听了很受启发。会上还讨论了“张謇学”的问题,所以印象很深。我担任市文广新局局长后,和张先生的见面更多了些。张先生现已八十多岁,长相清秀,朴实平易。会议发言有浓重的启海口音,听起来十分亲切。去年,他送我一本他的著作《保护与传承——南通文史存稿》,是他近年来所撰论文、发言、书信的合集,共四十多万字。他说这是他对南通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个交代。可能是由于我工作岗位和领域的关系,我对这部著作很感兴趣,读着读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脑海中不断强化着张先生的鲜明形象——南通历史文化的勤奋研究者,认真呼吁者,积极保护者。
(二)
张廷栖先生本不是南通本地人,他出生于启东市,是土生土长的“沙地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62年从上海调回南通,在南通医学院工作,后结婚生子,落户南通。一开始他连南通话都听不懂,对南通历史文化更是知之寥寥。对南通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完全出于后来的工作需要。为了讲授中国革命史的需要,他注意收集学习南通大革命时期的红十四军、抗日战争期间的“反清乡”斗争、1946年的南通“三一八”斗争和苏中七战七捷等史料,这可以说是他对南通地方史研究的入门和发端。从此,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宝库,一发不可收地开展了南通近代史的研究,尤其是张謇的研究,历史街区的研究,唐家闸工业遗产的考察研究。
在张謇研究方面,他一方面承担了多个省、市级社科基金课题,开展深入的考察研究。他的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教育、人才、社会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大多收录在他的著作《学习与探索——张謇研究文稿》中。另一方面,作为张謇研究中心的重要组织者,他致力于张謇研究工作的整体设计和组织,起草了《十一五张謇研究五年规划》《2014-2018张謇研究规划纲要》等,并积极投入张謇学术研讨会和《张謇研究年刊》的组织、编撰工作。
在唐家闸工业遗产研究方面,在市有关方面的关心下,他最早牵头成立了课题组,在唐闸开展了为时3个月的拉网式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基本摸清了唐家闸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的分布状况,并对唐家闸工业遗产的价值、特点开展了梳理和研究。这期间,张先生和姜平、曹云泉、陈佐等课题组成员,或合作、或独立完成了《唐家闸近代工业遗产普查实录》《百年工业重镇唐家闸近代工业遗产概述》《唐家闸近代工业遗产价值论》《唐家闸近代工业遗产特色论》《唐家闸近代工业遗产的特点分析》等一系列理论成果,尤其是《唐家闸近代工业遗产价值论》,从唐家闸工业遗产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物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的梳理和论述。虽然,现在看来并不完全准确,但无疑在当时对唐家闸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一步,为全市上下加强对唐家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同时,他认为,唐家闸工业遗产的主要特色不在单体文物的突出方面,而是涵盖了工业遗产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是个完整的近代工业园区,保持了原有的近代民族工业基地的整体风貌,在国内很难找到如此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城镇,完全可以创造条件申报世界工业遗产名录。这些研究,为后来唐闸工业城镇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做了理论准备和史料佐证。
(三)
在张廷栖先生的《保护与传承——南通文史存稿》中,除了论文和调研报告以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的会议发言、书面建议和呼吁。这是他这几年凭借对南通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丰富成果,向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提出的建议意见,有些甚至是对社会上少数割断历史,毁坏文物和历史建筑行为的“抗争”。我粗略统计,收录的这样的文稿有近30篇之多,内容涉及西公园、南公园、寺街、西南营等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而最多的是关于唐家闸的保护,涉及红楼、老工房、新工房、大储堆栈、河东街、北市街、高岸街,还有芦泾港和陈氏花园,甚至还有关于如东掘港镇石板街的保护。仅关于河东街的保护,他就写了两篇呼吁信和一封给朋友的商榷信,从保护工业遗产原真性的角度,对河东街的整体保护提出意见建议,并以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依据,指出对河东街整体保护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对于唐家闸工业遗产,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功能和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原状保护必须始终得以优先考虑。只有把文化遗产本位和历史环境做到尽可能真实性的保护,并且把工业遗存融入社会生活来整体性的保护,才能真实而全面地彰显唐家闸工业遗产的独特魅力。”
对于唐家闸工业遗产,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3个月的实地考察,3个月的资料收集、整理,深入思考,全面论述,无数次的建议与呼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南通的不少重要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南通的历史街区得到较好保护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2017年7月,当市政府大力推动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时候,张先生又为张謇研究中心和江海文化研究会起草了给时任市长张国华同志的信,提出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推进唐家闸工业遗产申报工作”的建议,得到了张国华同志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营造社会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也被聘为南通市历史文化保护建设指挥部顾问。
(四)
为张廷栖先生这部著作作序的是尤世玮先生,他在《序言》的最后写道:“每个人终将渐渐地老去,总有一天会不能写,不能说,不能动,但‘我心依旧’,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是真正文化人的天职。希望他们留下的文字,作为学问、心得、体会、方法,能够传承下去,并推而广之;希望有更多的人增强文化自信,养成文化自觉,一起来保护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这就是一个本土文化人的自觉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