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陈佩庭陈南琴父子轶事及与张謇之交往
时间: 2022-11-09     次数: 10470     作者: 王其康

 

陈佩庭陈南琴父子轶事

及与张謇之交往

 

王其康

 

在南通西南营巷与掌印巷西出口交界的墙面上,2011年南通市政府立有“南通市历史建筑”标识牌,文中记载:“西南营明清建筑,建于清代。建筑采用一进三堂式布局。其中南部为徐宅,北部为陈宅,入口均采用钥匙门,装饰精美,具有典型的南通民俗风格。”其中写的“北部为陈宅”,便是现西南营巷107号。整个宅院原本是一进五堂,如今只剩下一进三堂。陈宅由纵横二十根柱子、二十个斗拱,及水脊梁、两面青瓦、硬山墙而筑成。院内的角柱和檐柱之间,用寿字围栏连接。在梁柱之上,中脊檩、上月梁,架在斗拱上,斗拱架在下月梁上。梁上的云牌,好似天上云朵,透露着祥瑞之气。挑脊被工匠雕刻成蝉肚,像只蝉儿落于梁上,栩栩如生。脊梁的整体结构,利用了拱形力学,体现了工匠的智慧。不仅展现了力学之美,还凭添几分艺术之美。陈宅虽说已没了曾经的宏大气势,但从遗存可见,陈氏家族的历史,悠久厚实。陈氏后人戴先生撰文介绍,祖上数代经商,富庶有余。但是,到陈佩庭这一代,已至鼎盛。

 

陈宅遗存照  张建生摄

陈广绶(1840-1891),字佩庭,曾任清刑部四品部曹(相当于现司法部司长,四品衔的由来见后文)。陈氏后人口传,大门曾挂有“秋官第”红匾。清代中央设六部:吏部管人,天人合一称天部;户部管地称地部;礼部宣礼教如春天称春部;兵部管军队,因夏天最适宜打仗称夏部;刑部管司法,常秋后问斩,称秋部;工部管农业,冬季农闲搞建设,称冬部。因此,陈府大门挂“秋官第”匾,名副其实。

《南通县图志》得知,陈佩庭除工作外,喜书法与收藏,爱金文、石鼓文,以及各种印章等。因他长期在京城为高官,势力较大,人脉甚广,所以收藏颇丰,品位极高。从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拓片,至汉魏唐宋流传下来的碑帖,都努力收藏,毫不吝啬。碰到特别喜爱的,他甚至不惜卖房卖地,也要从市场购得。“饕餮纹尊”,是他的珍品之一。

饕餮纹最早出现于五千年前的良渚玉器,商代至西周,则十分盛行。饕餮纹图案具有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该器被记录成文,见于方浚益所著《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据云是方浚益在陈佩庭处,手拓本摹本而录,尚需考证。陈佩庭曾经以巨款购得颜鲁公《筆势论》的真跡,如获至宝,他日日临摹有千百遍。何子贞(1799-1873),湖南道州人。道光年进士,绶编修,官至四川学政,为晚清书坛极具个性和饶有影响的大书家,见陈佩庭藏品及临帖均十分欣赏。俞樾(1821-1907),字荫甫,清末著名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当看到陈佩庭收藏的南宋周密编著《云烟过眼录》,大开眼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著录私家藏画为主要内容,兼录了南宋皇室部分藏品。俞樾称赞陈佩庭的收藏品很丰富,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因为陈佩庭藏品珍贵,鲜有出手,见之者极少。但后来发生一件事,让人大跌眼镜。

《南通县图志》卷十九载,陈佩庭待人仗义。一位并不熟的人,因冤入狱,将判死刑,他闻讯很是愤怒。于是想方设法,为其鸣冤。不仅如此,他还拿出很多财产,包括珍贵的藏品,与官府周旋,积极营救。几经诉讼审理,终于使其死而复生,坊间传为美谈。此人出狱时,众乡亲闻讯前去迎接。博古通今名人不少,有如此义气者却不多,对陈佩庭积善成德,均存好奇敬佩之心。《南通县图志》评述此事,还感慨地写道:通城名人,观望此事已久,料想陈家为了抒困,必会有收藏出售。没有想到陈家坚持不变卖,而且也不许后代出卖。但从其他望族的后代来看,衰落之后,就有一些不肖之子,怱忙地用各种方法哄骗他人,将家俬变为钱财,变卖享乐,或离开通州。一些普通的家族后代,在衰落后变卖得更厉害。值到張謇征集前辈留下的金文、石鼓文、印章、字画等藏品,来充实博物苑的时候,在当时的通州,古代物件已很少了,这样的征集,已索然而少有所得。但陈家经历一场火灾后,虽然同样开始衰败,还是有少数的古品而应征,提供给了张謇刚开办的博物苑,难能可贵。陈佩庭的的后人,继承良好的家风,守着高尚的传承,固有良好的品德,甘愿过着穷困的日子,住着简陋的房子,仍抱残守缺,将先祖的藏,引以为荣,既使拮据,也不变买,更不争夺,淳朴至致。

张謇像

陈佩庭逝世后,悼念的人众多,张謇是其中之一。那年张38岁,尚未考中状元,仍在四处奔波中,他在日记中有段记录:

1891年1月12日(十二月初三),作陈佩庭挽联:“等闲散尽黄金,万卷图书,过眼云烟成小录;魂兮归来沧海,孤儿门户,伤心宾客更何人。”

1891年2月3日(二十五日),“书箴邀往通州看陈佩庭书画,舟泊西亭。”

1891年2月4日(二十六日),“至州,吊佩庭之丧,门户凄凉,为之酸楚,看画至夜半。”

1891年2月5日(二十七日),“丑刻定买陈氏田三十六亩,付值先以百番,从书箴借。”

《张謇日记》节录

从《张謇日记》来看,接连三天均写有关陈佩庭的记录,并不多见。里行间,不仅亲赴吊丧,还对陈佩庭有敬慕之心,观赏收藏的字画至深夜。在看到陈家“门户清”后,向同行人借钱付点金,买下三十六亩地,以解陈家燃眉之急,乃古道热肠。

曹文麟有文赞陈佩庭:“席累世之产,又生值清咸、同之世,得位不居,优游乡里,以文史自乐,碑帖盈床,力求往哲神意,其时士林皆远企而莫能及。”

陈佩庭1891年去世,年仅51岁。陈氏家族之后能得以维计,家风能得以传承,其夫人陈孙氏,功不可没。陈孙氏是通州东门的名门之后,孙铭恩的次女。据孙海雄著《崇川孙氏撮要》,孙氏五代竞出孙闳达、孙兆鳌、孙廷元、孙铭恩、孙登瀛、孙赞清六进士,称之名门,名至实归。

孙铭恩(18091854)字书常,号兰检,江苏通州人,道光十五年进士。清朝名官,连擢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督安徽学政等职。咸丰二年,太平军起事。据史料记载:太平军攻下安庆,时任安徽学政孙铭恩,激励绅民,举行团练,捐廉为倡。当官兵溃败,侮官劫市,孙铭恩见状气愤不已,毫无惧色,谕以大义,曰:“城亡与亡,以明吾心!”不久城陷。他衣冠坐于府堂,大声叱贼,被俘后囚於江宁,拒食。贼胁其投降而被怒叱,贼恼羞成怒,割断其舌,喷血而死。平定贼乱后,朝廷下诏,嘉孙铭恩抗节不挠,入祀京师,安徽、江苏昭建忠祠,予骑都尉世袭,谥“文节”。曾国藩挽孙铭恩:以文来,以节归,毅魄常留两江上下;因孝黜,因忠死,苦心可质百世鬼神。

    有其父,必有其女。孙铭恩一身正气传承于陈孙夫人。据《南通县图志》卷二十,列传二载:陈广绶妻孙氏,侍郎孙文节铭恩次女也。幼工书诗,年十九归广绶,以孝姑闻。始粤寇犯安徽,文节公死官所,孙年十七,侍母往觅忠骸不得,归以所堕齿具衣冠葬之。孙追痛,作《齿塚》二律,文节门下士俞樾见之,击节叹曰:吾师有女矣。后广绶家不戒于火,焚及堂奥,姑迷不得出,孙夺身投烈焰中,掖出之。由是惊悸成疾,终身弗瘳,殁年五十有三。著有《未灰阁诗集》。

作为女儿,孙铭恩逝世时,“孙年十七,侍母往觅忠骸不得,归以所堕齿具衣冠葬之。孙追痛,作《齿塚》二律。”大丈夫概也。连孙铭恩高足俞樾见之,也“击节叹曰:吾师有女矣。”后陈佩庭家人又天灾,不慎失火,在“焚及堂奥,姑迷不得出”危急时刻,孙氏“夺身投烈焰中,掖出之。由是惊悸成疾,终身弗瘳,殁年五十有三。著有《未灰阁诗集》。乃烈女士也。陈孙氏去世,范当世写有挽联:挽陈启谦母(陈启谦即陈佩庭之子)孙淑人联:

尝以齿冢二律,受知于当代魁耆,孑然寡俦,女学至今犹否塞;

不亲鬓师廿年,自写其胸中郁勃,善哉有子,家声从此卜遐昌。

范当世挽联,除表达了对陈孙氏逝世的哀悼之情敬仰之意,还暗示了陈佩庭官为四品。因清代夫人被封赠“淑人”,大凡为三品或从三品,比其丈夫常规要高一阶。“淑人”是妇女很高的荣誉之称。曹文麟有文曰:“孙夫人出于文节公,范肯堂尝称其《齿冢》二律,为当代耆宿所许,室家之乐可知也。”陈孙氏19岁嫁入陈佩庭后,相夫教子一生。在丈夫去世后,她含辛茹苦,将子女培养成材,陈南琴是优秀杰出代表。

 

陈启谦(1878-1935),字南琴,13岁毛羽未丰,父亲即早逝。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他艰苦力学,19岁时即获秀才。阅陈南琴三子的信札获悉,1898年陈南琴20岁时,经其姐夫、京城学台孙文杰(为孙铭恩族人,学台由皇帝直接任命)撮合,娶京城名官杜文正受田之孙女为妻。出席婚礼者不少是京城高官,多为杜受田、孙铭恩的后人或部属。男女双方为文正、文节之后,门当户对,实属罕见。双方聘状元公张謇为婚礼执事。张謇1895年高中状后不久,其父不幸逝世,回乡丁忧三年。丁忧期满,18985月启程至京师翰林院销假,至7月离京。张謇长南琴25岁,与其父陈佩庭为忘年交,也是父辈之人了。婚事正值张謇在京期间,由他执管,于情于理,再恰当不过。

陈南琴娶陈杜氏后,家庭幸福美满,也开启了他与张謇长达数十年的交往。至于陈南琴之妻陈杜氏的概况,这是后话。

1903年,陈南琴25岁时,自学成,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农话》一书,轰动通州。此书将枯燥乏味的农业知识,深入浅出,写了通俗易懂。至1912年,就有14次印刷,成为民国高等小学教材。他在“农话序”中写道:“农学分二大派,曰士夫之农学,曰农夫之农学。士夫之农学详于理,农夫之农学详于法。”他对《农话》一书的定义为:“农话话农夫也。”这个阶段,他不仅编写了教材,还编出了“通州农作物表”,此表保存于北京博物馆。陈南琴此举,与张謇1905年在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农艺试验场”,定农业为师范必修科,“习师范者,兼习农,知农事也。”,普及农业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陈南琴编著《农话》 顾颢先生提供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年(1905),张謇、王旭庄、陈南琴、张詧等发起建新育婴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在唐闸鱼池巷口(裕稚港西)建成,占地24亩,建筑楼房112间,平房51间,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所。

张謇、王旭庄、陈南琴、张詧等发起建新育婴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南琴28岁时,将柳家巷15号陈家旧宅,与张詧张謇筹设了“通州女子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庄安正教授著《张謇先生年谱》记载:1906325日(三月初一),由詧、謇、陈启嫌、徐联蓁筹设,公立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建成招生。”“校址初设城内柳家巷陈启谦宅。”《南通地治十年成绩》书中也有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詧张謇与陈启谦、徐联蓁等筹款创设公立女子学校。以吕家巷(笔误,应为柳家巷,笔者注)陈氏旧宅为校此校址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依存。但门楼杂树环绕生长,导致墙体破损倾斜严重,门楼充满了沧桑感,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最近市政府投资修缮,主要是门楼和辅房。清理掉墙体里的杂树之后,再用钢支架来矫正,最后将修旧如旧。  

“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在柳家巷办学时间不长,原因是生员爆棚。于是张謇决定迁至珠媚园(现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继续扩大办学。珠媚园系明嘉靖进士、曾任苏辽总督、兼管朝鲜事务的顾养谦所建,“园中山楼水榭胜甲一城”,总面积达30余亩。顾养谦去世后,家道衰落,此园数易其主,渐至荒落破败。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謇购得此园,曾作《游珠媚园》诗两首云:

太守回田日,微闻父老言。楼台平地起,裙屐一时尊。珠去川难媚,碑残字仅存。奉舆旧堂事,怆绝不堪论。

兴废由来事,游观尚此园。桥倾人碌,花杂鸟啾喧。金谷谁宾主,鸟衣尚子孙。徒看荒诏水,一碧带城根。

张謇于宣统二年(1910)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从柳学巷15号迁于此建校舍。陈南琴积极参与了这次搬迁,捐了2800银元。

陈南琴捐款史料(《南通县图志》节录 顾林昂先生提供)

据《南通县图志》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通州地方自治公所成立,当时按照天津县自治章程,拟具草案,呈奉督抚核准照行。其中设有董事会,正会长为琦珊,会长张詧,陈南琴等人担任了会员(相当于董事)。这是陈南琴步入政坛的开始。宣统二年(1910)32岁的陈南琴浙江龙泉县县知及税务局长,当年二月十九正式上任。在此任上,由于他一以贯之地主持正义,在办案中发现有上下勾搭腐败,于是将这些无法定案的卷宗搁置不理,得罪了不少人。终于因不适应官场,六个月后他愤然辞官回到通州。

据陈南琴三子信札记录,1911年南通光复后,受张謇之邀,陈南琴担任临时南通县知事(即县长),还担任过农业局长,尚需考证。

1933年前后,陈南琴张孝若、曹文麟、费范九等合影。

前排右3孝若,第二排右1陈南琴,

后排左1曹文麟,右1费范九。赵鹏老师提供

 四十多岁后,陈南琴因身心疲惫,体虚多病,开始研究中医,除给自己保健外,还给亲友诊治。此外,还潜心研究易经,写有心得笔记。他将厚厚的笔记,由在南京工作的三子,交南京图书馆时任馆长张祖言,保存于馆内,成为难得的易经著作。在南通,研究易经的,除了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益修,当数陈南琴了。曹文麟有文曰:“余友治《易》者徐益修、陈南琴…。”

信札记录,陈南琴赋闲之时,还曾与丁宗一先生合作,出版了若干本英文小说,由上海商印书馆出版,笔名冷观。

丁冕英(1882-1917),字宗一,湖南长沙人。曾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应张謇之聘,担任通州师范学校及中学的外国语教席。张謇评价丁宗一“文擅中西,侨居通沪。本湘泽右族,作巴蜀壮游”,又曰:“任吾邑教育十二年。时雨化人,成各校生徒千百计”,可见丁宗一在通州师范教书时,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深受张謇的重视与尊敬,可谓南通教育界的闻人。张謇说丁宗一“文擅中西”,是说他中英文俱佳。陈南琴能与丁宗一合作出版英文小说,可见他也是学贯中西。

陈南琴不仅学问好,人品正,还是大孝子。曹文麟著有《觉未寮文汇》,其中“陈南琴五十寿序”中赞曰:“南琴竭其力孝养,每呼二保(陈南琴乳名),有所需,虽至奇不敢不应。至今吾母尚能言之。”“论乡士者莫不曰南琴长厚,穷于理,达乎道,南琴盖乐受斯名矣。”

陈南琴1935去世,曹文麟挽联曰:“频年乞药,枉用其忧劳,惊白日飞驰,庭阶恍见吾儿迹;乱国为官,实于瓦砾,叹黄金散尽,身世尤伤侪心。

曹文麟著《觉未寮文汇》

陈南琴一生,虽命运多舛,“频年乞药”,但正气凛然,积善成德,得到如此多的赞誉,除父母教悔外离不开他的妻子杜氏默默地支持。陈杜氏是帝师受田孙女,传承了杜氏家族的良好家风。

杜受田(1788-1852),字锡之,号芝农,山东滨州人为咸丰皇帝之师。因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加授了"太师太保"。作为帝师,杜受田一生受尽尊重。在民间流传有一件轶事咸丰皇帝小时贪玩,完成不了杜受田讲授的功课。有一次,杜先生对其罚跪,正好被道光皇帝碰到,道光非常生气,便在门外说:“念书是君王,不念书也是君王。”杜受田听,不仅没有道歉,还说道:“念书识字的君王是明君,不念书识字的君王是昏君。”道光听了但没生气,心想这才是真正的帝师之道,便忙走进屋里撩衣欲给杜受田叩头。杜受田急忙上前扶起道光。道光对太子斥道:“从今往后不要再贪玩,要好好听杜先生讲书。”

咸丰二年六月,山东江苏连降大雨,滨州等三十余州县受灾严重,大水淹没庄稼,民宅倒塌,舟行陆道,鱼虾遍野,沿河居民漂溺殆尽,一片萧瑟凄惨景象。杜受田受皇命赈灾。接此任后,日夜兼程,驰赴灾区。杜受田来到赈灾地点后,置暑湿于不顾,宵衣旰食,察民情,问疾苦,不幸染疾,病势陡转,医药无效,于七月九日卒于赈灾点,终年六十六岁。

杜受田死后,咸丰帝万分悲痛。灵柩抵京,亲往杜宅祭奠,抚棺痛哭,并赐陀罗经被一袭,赏银五千两治丧。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这与陈佩庭岳父孙铭恩去世后,享有“文节”号一样均因对国家人民有重大贡献者由内阁票拟,再由皇帝钦定。 

(感谢赵鹏等老师指正,感谢陈南琴后人提供史料并审阅。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