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新发现与中国公学有关的一组珍贵资料
时间: 2020-01-03     次数: 2163     作者: 庄安正

 《张謇研究年刊(2017)》·史料纵横

 

新发现与中国公学有关的一组珍贵资料

 

庄安正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要:笔者在《中国公论》1937年第九、十两期刊物内,新发现一组张謇、孙中山等人于1912年2月-1913年5月间为中国公学筹集办学资金的资料,比上海市档案馆编辑的一组同类资料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所反映该校民初筹集办学资金的过程要具体得多。另外,这组资料两度遭遇民族劫难,两度得以幸免的经历,亦令人油然而生唏嘘之叹。现将两组资料集为一束,开列于下,以便查阅。

关键词:《中国公论》;中国公学;筹集办学资金;民族劫难;珍贵资料

 

中国公学是近代最早建立的私立大学之一,也是学者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时予以较多关注的一所学校。上海市档案馆曾编辑《中国公学档案辑存》,后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在1988年的《近代史资料》总69号中予以登载。其中一组“中国公学校董请拨源丰润押款与财政部等往来文电”[1]50-57(下简称上档资料),一直是学者研究民初中国公学办学的珍贵资料来源。但是,笔者近来在民国刊物《中国公论》1937年第1卷第9[2]36-42、第10[3]41-45内,新发现一组与中国公学有关的资料(下简称公论资料),与前者明显属于同类资料,两组资料除对应文字略有差异(不影响内容完整),起迄时间略有不同外(前者始于19124月,后者为同年2月,结束同为19135月),其他几个方面则颇为相似,如当事人均为两个方面,一方是张謇、孙中山或中国公学董事等,另一方是袁世凯、熊希龄、周学熙或国务院、财政部、外交部等;资料类型均为函电与公文(如呈文、批文);资料主题均与为中国公学筹集办学资金关联。

但若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两组同类资料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首先,资料数量悬殊。相对于上档资料的20件,公论资料达35件,后者资料数量几近前者两倍;其次,资料内容互补程度悬殊。后者资料数量远超前者,但并不囊括前者全部内容。前者有5件资料的内容后者没有,但后者有而前者没有的资料竟达20件,互补程度为前者四倍;再次,张謇领衔的资料数量悬殊。张謇、孙中山均列入两组资料中最重要的当事人行列,孙中山领衔的数量前后两组资料相同,均为4件。但张謇领衔的前者只有3件,而后者有7件,为前者两倍多,且其多出的4件不见于2012年前出版的各种张謇全集或存稿。上述三方面说明,公论资料的内容比上档资料要丰富得多,反映中国公学民初筹集办学资金的过程要具体得多,有利于学者研究相关问题时得出更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故显得更为珍贵。仅举两例:一,查阅上档资料,其独有的5件资料,似乎表明陈其美的争夺是中国公学难以收回源丰润抵押款项的重要原因之一,公论资料中虽缺少这方面内容,但其独有的20件资料(加上两种资料共有的15件资料)揭示的事实,都表明中国公学为收回抵押款项再三交涉,延搁年余无果而终的原因主要来自北京政府。深而究之,究竟是北京政府屈从于“比领事署”或捷成洋行的压力,还是借此设置障碍,以刁难中国公学,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公论资料虽未给出答案,但北京政府脱不了干系毋庸置疑,陈其美的争夺只是极短时间内一段小插曲而已。二,张謇与孙中山均为近代史重要人物,但两人自民国元年南京政府成立初次会面,张即认为孙的主张“未知涯畔”[4]732,交往中一直多有龃龉,这一点几成学界定论。上档资料中,张、孙联合为中国公学筹集办学经费已见端倪,公论资料中张謇领衔的资料由3件骤增至7件,则学者对两人早期交往中携手合作的另一面应无疑问。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双方此时的携手合作?如何全面准确地评价张、孙关系?公论资料披露的事实同样将有助于对此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另外,对上档资料与公论资料分析比较后更能显示后者珍贵程度的,还表现在两种资料出处上的一暗一明。查阅上档资料,发现编辑旁注“此组档案均为抄件”一行字[1]50,学者自不会怀疑其真实性,但抄自何处?原始资料情况如何?毕竟未获说明。至于公论资料的出处,《中国公论》编辑部在刊登这组资料之际,附有长达千言的“写在前面”[2]35-36,进行了详尽披露。民国建立后,中国公学建校的全部资料一直由校方妥善保管在学校档案室内。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时,位于吴淞炮台湾的中国公学突遭日本军队野蛮轰炸,不幸被夷为平地,教职员、学生多仓卒外逃躲避,“学校里面的一切一切,就跟秦始皇烧诗书百家语一样,到现在你还能去焦土之中撙灰为字?不特这一篇老账(指中国公学建校的全部资料)无法从头到尾清算起来,就连片纸只字都没有了”[2]35,中国公学翌年3月也只能遗憾地由教育部下令停办。19374月,《中国公论》编辑部为呼吁复兴中国公学,经曾担任过公学董事的于右任等人的指点,在浙江兴业银行的保险箱内发现了学者现在有幸得以查阅的这组公论资料,“这大概是曾经作为抵押性质抵押给这银行的。这一部文件是幸免秦火之灾的汲冢竹书,是中(国)公(学)仅存的一点文献,确乎值得宝贵了[2]35。于是,遵照于右任“一齐发表”的吩咐[2]36,《中国公论》编辑部作出了一个后来被证明非常正确的决定:立即将公论资料安排在当年第1卷第9期、第10期上连载。连载结束时,已是1937年五月中旬,距离“七·七”事变只有五十来天,距离“八·一三”事变亦仅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华民族正面临一场远超“一·二八”事变的更大的劫难!《中国公论》编辑部连载的主观用意也许仅在于制造舆论,以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复兴中国公学的支持,还预料不到这场更大的劫难会来得如此迅猛,但客观上却起到了将保存在兴业银行保险箱内的公论资料,迅速移交社会各界人士分散保管的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它在即将到来的民族劫难中的生存概率,也赋予了公论资料再度经历民族劫难再次得以幸存的传奇色彩。今日,当学者面对这组公论资料时,除深感其真实可靠外,油然而生得之不易的唏嘘之叹!

自然,公论资料的内容虽比上档资料丰富,也显得更为珍贵,仍非中国公学民初办学资金资料的全部,正如“写在前面”所言:她是劫难后的“一点吉光片羽”,仅仅“画出了部分的轮廓”,从中“实在无法整理出一个系统来”[2]36。上档资料亦含有公论资料没有的5件资料,便可佐证。但在现时无法搜寻到更多资料的情况下,最佳方案便是以公论资料为主,合并上档资料中的独有资料,以飨学者。笔者现按此方案将两组资料中全部40件资料集为一束,开列于下。内容不作变更,顺序按时间先后排列并编号,名称按规范稍加调整,资料出处各作说明,同时进行必要的注释,以便查阅。

 

  1)张謇等呈孙中山文(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二月下旬-三月中旬(1912年2月下旬-3月中旬)

 

窃维中国公学创自前清光绪三十二年,实因日本取缔风潮,学生回国,各省绅民奔走联合,愤激而设此校。其宗旨纯属民办,即以董事会组织保管。数年以来,筹集开办经费,已及百数十万金。而常年费则取给于各省公摊,约二万余两,历有案卷可稽。

上年新建校舍落成,适值民国起义之际,校内师徒多半从军,校舍亦为吴淞民军所借驻,各省公摊之款更皆无着。公学停办,职此之由。今者南北统一,民国成立,凡属学校,均宜及时起学以兴教育。惟是公学性质,本由各省集成,当此军备未撤,财政困难,公摊一项,甚难希望。而教育所关,公学又系对外而设,若因款绌停办,恐不免贻日人之诮,而为民国之羞。兹查有前清上海道蔡乃煌,以部款存放源丰润等钱号致被亏倒,仅有房产、股票各抵押契据移交后任刘燕翼,其价约及百万。若蒙拨为公学经费,于义相合,而公学即赖以不坠。

等谨合词公恳大总统俯念公学系属民立,饬令前清上海道刘燕翼将源丰润等抵押之房屋、股票字据发交公学存充经费,以资持久,而免旷废,等情前来(后缺)。

 

  2)张謇等呈熊希龄文(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四月二十七日(1912年4月27日)

 

中国公学董事张謇、夏敬观、梁维岳、陈作霖、叶景葵等为前大总统准拨校款今请领用事。

窃前清沪道蔡乃煌于源丰润抵押之款,董事等呈请孙大总统及教育部将全数拨归中国公学作为教育经费,已蒙批准在案。兹中国公学改办政、法、商各科并续办工科,需款甚巨,接济维艰,所有源丰润抵押之款,应请贵部核准,将全数拨归中国公学,以便开办各科。由董事会特派钟君文恢前来请领,支付一切。实纫公谊,须至呈者。

 

  3)财政部批张謇等文(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四月二十八日(1912年4月28日)

 

中国公学董事呈请将源丰润押款全数拨归公学以便开办各科由。呈悉。

此案前准通商交涉使温忠尧咨,将前大总统孙批准案卷知照本部,并经前清沪道刘燕翼呈录前交领袖领事之源丰润号各项抵押契据目录存部备案,当由本部咨请通商交涉使妥为交涉。等因在案。

兹据该董事呈称各情,事关振兴教育,既奉前大总统批准拨归公学经费,自应准如所请,一俟通商交涉使与领袖领事交涉妥贴,将前源丰润抵押契据接收送部,即行发交该公学具结承领可也。此批。

 

  4)张謇等致国务院财政部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五月三十一日(1912年5月31日)

 

北京国务院、财政部钧鉴:

前清沪道刘燕翼贮存比领事署之源丰润等户财产契据,曾由董事等呈请前大总统拨充中国公学经费,蒙批:“呈悉。所请以源丰润等户抵押之房屋、股票字据发交中国公学存充经费,事属可行。闻此项票据,由刘燕翼交上海领袖领事署存贮,候令通商交涉使清查提还,即行指拨。”奉此。嗣复呈请财政部,蒙批:“既奉前大总统批准拨归公学,自应准如所请,候与领事交涉妥当,即行发交该公学具结承领。”

查此项财产迭经前总统、财政部批准为中国公学所有,已成铁案。现公学经费艰困万分,而沪局亦已大定,恭恳钧院、贵部饬交涉使火速提出,发交公学,以兴教育。不胜祷叩待命之至。

中国公学董事:张謇 陈三立

马良 叶景葵 谭心休

郑权 钟文恢 梁维岳等叩

 

  5)张謇等致陈贻范函(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五月三十一日(1912年5月31日)

 

敬启者:

前清沪道刘燕翼贮存比领事署之源丰润等户财产契据,曾由董事等呈请前大总统拨充中国公学经费,蒙批:“呈悉,所请以源丰润等户抵押之房屋、股票字据发交中国公学存充经费,事属可行。闻此项票据,由刘燕翼交上海领袖领事署存贮,候令通商交涉使清查提还,即行指拨。”奉此。嗣复呈请财政部,蒙批:“既奉前大总统批准拨归公学,自应准如所请,候与领事交涉妥当,即行发交该公学具结承领”各等因,奉准在案。

查此项财产,迭经前总统及现在财政部先后批准,本日又复电请国务院、财政部即日指拨,伏希我公依照前总统、财政部原案,迅速与比领事交涉提还,发交敝公学存充经费,不胜祷盼之至。专函奉恳,顺颂

时祉!

中国公学董事:张謇 陈三立

 马良 叶景葵 谭心休

郑权 钟文恢 梁维岳等启

 

  6)国务院致张謇等电(载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一日(1912年6月1日)

 

中国公学董事张季直先生暨诸君鉴:

卅一电悉,已转电陈沪督21与诸公妥商办理。希就近面商一切。

国务院

 

  7)谭心休致蔡元培、宋教仁电(载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四日(1912年6月4日)

 

北京教育部蔡总长22、农林部宋总长23均鉴:

中国公学教育宗旨、困难情形久邀洞鉴。光复后,董事会曾以刘燕翼存比领事署之源丰润等户押产呈请前大总统拨充公学经费,既蒙孙大总统批准,复蒙财政部咨催取回发交公学,事成铁案。乃沪督陈君24借名遣散军队,竟思争攘。夫沪督筹款多方,何必攘此区区?所济无几,而甘冒破坏公学、弁髦成案之名!诚恐国务诸公荧于一面之辞,或作调停缓急之计,致令同人等千辛万苦所建公学一旦为所破坏。敬恳两公于国务会议时合力主持,勿为所动,并乞电饬交涉使迅将存贮契据交部,以便具领,无任祷祝。

谭心休

 

  8)熊希龄致张謇等电(载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七日(1912年6月7日)

 

中国公学张季直诸君鉴:

卅一电悉,前陈英士君25以沪军需款急迫,曾请将存比领事之押款契据作抵,因急电陈,属将公学之款留出。兹接复电云:“源丰润财产等由中国公学请领,既经前总统暨财政部批准,其美26无不赞同。惟权事之缓急,此间饷竭日久,致生变端。其美何足惜,国事危险,自在意中。其美支撑至今,血枯泪竭,交涉使亦不负责任。恳照前电,先救急要,即以救大局,然后徐图教育,未为晚也”等语。特奉达。

国务院财政部长27

 

  9)谭心休等致财政部电(载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八日(1912年6月8日)

 

北京国务院财政部鉴:

  虞日奉钧电敬悉。陈君英士为难各节亦系实情,董事等讵不体(谅)政府艰困,只图便己?惟中国公学赤手创办,前虽哀号当路稍事接济,然建筑校舍,广聘教员,亏欠已达二十万金。各省饷绌,万难求其补助。仰屋兴嗟,点金乏术。况民国成立,恃教育为命脉,倘学舍鞠为园蔬,则人才愈形寥落,国是尤难设想。更有进者,公学数年以来,死义之士前后接踵。去岁倾校奔走于湘、鄂、秦、豫、苏、蜀,联络光复,一腔热血遍洒河山。孙总统俯念公学教育宗旨迥非他校可比,将源丰润等户财产批充经费。成案具在,岂得视为无效!董事等愚昧,惟有仰恳大力主持,仍照前批,以宏造就,不胜祷盼。

中国公学董事谭心休、

梁维岳、陈三立、叶景葵、

钟文恢等叩

 

  10)国务院致中国公学董事电(载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十日(1912年6月10日)

 

中国公学董事诸君鉴:

齐电悉,已转电陈都督28,希就近妥商办理。

国务院

 

  11)财政部致中国公学董事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十一日(1912年6月11日)

 

中国公学董事诸先生鉴:

齐电悉。孙前总统批将源丰润等户财产拨充该校经费一节,已咨国务院办理矣。

财政部 真印

 

  12)中国公学董事呈财政部文(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六月(1912年6月)

    

中国公学董事等呈为派员领收押产恳祈提交以维教育事。

案据前清苏松太道蔡乃煌以官款息放源丰润等户,而该各户以房屋、股票字据等件作为抵押,旋经继任苏松太通(道)刘燕翼将此项房屋、股票字据等件存贮比领事署,董事等以此项财产堪充地方公益之用,特呈请前孙大总统拨作中国公学经费,以为通国教育之基础,蒙批:“呈悉,所请以源丰润等户抵押之房屋、股票字据发交中国公学存充经费,事属可行。闻此项票据,由刘燕翼交上海领袖领事署存贮,候令通商交涉使清查提还,即行指拨。”嗣经呈请钧部,蒙批:“既奉前大总统批准拨归公学,自应准如所请,候与领事交涉妥当,即行发交该公学具结承领。”伏查此项财产迭经前大总统及钧部批准在案,已为中国公学所有,证据确实,毫无疑义。

现在公学久经开学,下学期创办大学预科,规模渐宏,需费尤巨。不得已请中国公学校长谭君心休趋谒钧部,领收此项押产,仰恳电饬驻沪通商交涉使迅速提还,发交谭君心休携归,以济急需,实为公便。谨呈

 

  13)陈贻范致财政部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七月十五日(1912年7月15日)

 

财政部鉴:

寒电敬悉。唐前总理29允比领偿还商欠洋款收回沪关存项,诚为交换办法。源丰润押产六十一项,即在刘沪送刊布交存比领公款案内,承示与唐元无涉,未得便,颇难另议提回,不如候沪局大定后再议为妙,仍候示遵!

贻范

 

  14)梁维岳致谭毅君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七月十九日(1912年7月19日)

 

北京西河沿金台旅馆谭毅君30先生:

  顷晤交涉使,据称尚有与比领署存件相关之浚浦局31款庄票等,必一并理楚,方能提出。是否陈使藉词延宕,恳速商熊公加电严饬交出。

维岳叩

 

  15)财政部致中国公学董事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八月二十日(1912年8月20日)

 

中国公学董事鉴:

源丰润等户押产令饬江海关施监督32接收办理,俟与比领事妥商收回,即行酌量提拨。

财政部

 

  16)张謇等致周学熙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八月二十二日(1912年8月22日)

 

北京财政部总长33鉴:

号电敬悉。中国公学请拨前清沪道蔡乃煌经手抵押源丰润等财产三百七十余万,前经孙大总统批准立案。前奉钧部电示,有“酌量提拨”等语,稍涉误会,特此声明,请电饬上海关施监督遵照孙大总统原批照拨,实为公便!

张謇 黄兴34 蔡元培

王正廷35等叩

 

 

  17)张謇等呈袁世凯范源濂36周学熙文(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九月十日(1912年9月10日)

 

中国公学董事张謇、黄兴、蔡元培、熊希龄、胡瑛37、王正廷、于右任38、吴敬恒39、马君武40、薛颂瀛41、罗贻(饴)42、夏敬观、黄兆祥43、陈作霖、谭心休、梁维岳等呈为请领押产恳祈电饬提交以维教育事。

案据前清苏松太道蔡乃煌以官款息放源丰润等户,未几源丰润等户相率倒闭,所放官款无着,仅存此抵押之房屋、股票字据。此项房屋、股票字据,向系苏松太道刘燕翼收管。民军起义,苏松太道刘燕翼恐此项字据为民军所得,将其存贮上海比领事署。董事等以此次财产堪充全国公益之用,上海中国公学系全国所公立,办理以来,成效昭著,此项财产拨充中国公学经费,甚为合宜,特呈请前孙大总统,蒙批:“呈悉。所请以源丰润等户抵押之房产、股票字据发交中国公学存充经费,事属可行。闻此项票据,由刘燕翼交上海领袖领事署存贮,候令通商交涉使清查提还,即行指拨。”嗣又呈请财政部,蒙批:“呈悉。所呈各情,事关振兴教育,既奉前大总统批准拨归公学经费,自应准如所请,一俟通商交涉使与领袖领事交涉妥贴,将前源丰润抵押之契据接收送部,即行发交该公学具结承领可也。”又奉财政部号电开:“源丰润等户押产令(今)饬江海关施监督接收办理,俟与比领事妥商收回,即行提拨。”各等因。奉此。查此项财产,迭经孙总统暨财政部批准,又屡经财政部电饬交涉使、江海关与比领交涉,提交公学各在案。

中国公学剏(创)始迄今,成绩完美,如此次光复,树勋立业之人,多有出自中国公学者。况建设需材,教育孔亟,中国公学既为全国公立,教化所及,普遍环宇,历年经费,均系各省协款维持。军兴以来,此项协款即经停止。今年开办政、法、商、大学预科,用费渐多,业已万分支绌,明年拟更办工科,规模既宏,需费自巨,倘无固定基金,何能为此久远之谋?不得已合词呈恳大总统电饬上海交涉使或江海关监督速与比领事交涉,提还发交公学,存充经费,实为公便!谨呈。

 

  18)中国公学董事呈外交部文(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九月十日(1912年9月10日)

 

中国公学董事等为呈请事。

案据上海源丰润等户财产契据股票等,迭经前孙大总统、财政部熊总长批交中国公学存充经费在案。惟此项财产契据等,曾经请上海道刘燕翼送交上海比领事署存贮,迭经国务院、财政部饬驻沪通商交涉使陈贻范与比领事蹉商提还发交中国公学,迄未得要领。日前,中国公学蔡元培、黄兴等呈请大总统、财政部、教育部电饬交涉使提还发交中国公学。奉国务院批:“来呈阅悉,此款迭经饬催清理,一俟清理完竣,即行酌量拨给。”当由财政部电驻沪交涉使陈贻范交涉去后,顷接中国公学董事会来电:“陈使与比领事交涉迄未就绪,请呈请院部另行派员办理,当由中国公学董事黄兴等函请财政总长周咨商贵部另行派员接办,并公推前署工商总长王正廷堪胜此任。”

查此项久存比领事署,案悬莫结,而中国公学因经费支绌,既经批准之款,又难到手,势将停办。仰恳大部念办学艰难,另行专员与比领事磋商提还发交中国公学,实为公便。此呈。

 

  19)国务院批蔡元培等文(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九月二十五日(1912年9月25日)

 

  中国公学董事蔡元培等,呈奉大总统发下“来呈阅悉,此款迭经饬催清理,应俟清理完竣拨给。”此批。

 

  20)张謇等致周学熙章宗元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十月二十七日(1912年10月27日)

 

北京财政部总、次长44鉴:

前清沪道交比领存件,闻将全数交出,所有蔡乃煌经手源丰润等户各款,前蒙大部准拨为敝校基本金,请即饬陈交涉使就近发交敝校董事会具领,以免周折,实纫公谊。

中国公学董事会董事张謇   

黄兴  罗饴  夏敬观

王正廷 于右任 马君武

 

  21)薛颂瀛等致黄兴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十月三十日(1912年10月30日)

 

长沙谭都督45转克强先生鉴:

比领存款,刻日即可交出。中国公学前呈准拨蔡乃煌经手源丰润等户各押产,请公速电财政部饬陈交涉就近全数发交公学领收,祷切!

薛颂瀛 龚鍊百46 于右任

谭心休 黄兆祥等叩

 

  22)王正廷致财政部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十月三十一日(1912年10月31日)

 

北京财政部鉴:

前承大部电令,以个人名义向比领情商提还源丰润等户押产拨充中国公学经费,具征毅力维持,无任钦佩!兹比领已允即日交出,请电示将该项押产就近发交公学领收,不胜盼祷!

王正廷  卅一

 

  23)王正廷等致财政部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十一月四日(1912年11月4日)

 

北京财政部鉴:

源丰润等户押产,业蒙前大总统孙及大部批准,候提还后即拨充敝校经费各在案。嗣因敝校经费支绌,比领不交,属与大部往来电商,毫无异议;并蒙大部电请王君儒堂47向比领情商转圜提还拨出,具见热心教育,无任感佩!兹比领已交大部转抵捷成48欠款敝校一节“暂缓办理”四字了之,前后殊觉相左。虽国家财政现在觉甚艰难,而公学教育,关系全国,应当维持,恳即依照前案,并电饬陈交涉将此项财产拨交敝校,以全信用,而维教育,不胜盼祷!

中国公学董事王正廷 马君武 于右任

夏敬观 龚铁铮 薛颂瀛

谭心休 黄兆祥等叩

 

  24)孙中山致袁世凯周学熙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十一月四日(1912年11月4日)

 

北京袁大总统49、周财政总长鉴:

前清沪道存款,日内由比领交出,所有源丰润等户各押产,文在宁时已批准拨充中国公学经费,财政部亦续行批准在案。兹闻此款忽提作别用,果尔,则前案已虚。伏望公等电饬交涉使陈贻范仍依前案办理,俾公学得以维持,不胜感盼!文雅不愿越俎,惟该校近以董事推许,用敢一言,并希亮詧!

孙文  

 

  25)财政部致孙中山及中国公学董事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十一月六日(1912年11月6日)

 

孙中山先生、中国公学诸董事钧鉴:

支电悉。沪关存件,其源丰润户下押产既经中山先生暨本部先后批准在案,此时自应照办。惟前南京政府曾欠捷成五百万马克,现已到期,本部无款可还,只等(能)展期,而该行坚执不允,经本部与熊前总长磋商至再,始定先还百万马克,余则以沪关存件恳押该行,始能首肯,此乃不得已暂作抵押,并非移作别用。一俟捷成款六个月限满清偿后,即将存件取出,查照前案办理。事出无奈,诸希鉴原为荷!

财政部  

 

  26)黄兴致薛颂瀛等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元年十一月七日(1912年11月7日)

 

中国公学董事薛颂瀛诸君均鉴:

款事前电财政部催交,昨据复电云:“比领所交源丰润押产,现在尚存,暂为借抵捷成洋款六个月,未能即拨,希转告公学暂缓办理”等语,特闻。

黄兴叩  

 

  27)王正廷等致财政部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十一月十七日(1912年11月17日)

 

北京财政部鉴:

鱼电敬悉。源丰润等户财产,部令转抵捷成,限六个月提还,公学自应遵办。现查此次捷成抵款,源丰润项下抵(只)一二件,其余未抵各项,务恳大部电饬陈交涉使先行发交公学,以符前案。急盼电复为祷!

中国公学董事王正廷 马君武

薛颂瀛 夏敬观 于右任

谭心休等叩

 

  28)财政部致中国公学董事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元年十一月十九日(1912年11月19日)

 

中国公学诸董事先生鉴:

霰电悉。捷成新合同第四条载明沪关存件全数交付该行,是源丰润名下押件虽居少数,目前碍难先拨,致与合同有背,仍俟捷成借款限满后再照前案办理,诸希亮照!

财政部  

 

  29)熊希龄呈袁世凯文(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十七日(1913年4月17日)

 

大总统钧座:

敬呈者:窃惟上海中国公学,前因日本取缔风潮,留日学生纷纷内渡,咸拟自设大学,以雪耻辱。该校代表王敬芳50、黄兆祥等奔走筹款,不遗余力。希龄当时目击该学生等之苦心孤诣,又以是校为对外而设,不可不竭赞其成,乃与张謇、郑孝胥51、夏敬观等出而维持,函电各省官吏,津贴常年经费,后又向大清银行52借银十万两,以建设吴淞校舍,公学规模于是大具。前年革命事起,学生大半往投义军,校舍亦为江南军队借用,各省学款,由此停解,公学几难成立。民国既建,各董事复议开学,遂由希龄向浙江兴业银行53借款二千金以为开办经费,嗣以常款无着,前监督夏敬观、总务干事梁维岳等议以前清上海道署所存源丰润产业三百余万革命后尚无着落,拟恳南京临时政府拨为公学经费,当蒙前任孙总统批允。嗣希龄就任财政部,该校又复援案申请,亦经由部批明存案。

惟该源丰润契据因前清上海道刘送托存比领事未经取出,久未完结。去年十月,德商捷成洋行六百万马克借款到期,财政部无力归还,再三电请希龄商榷展期,该洋商要求以上海比领存据作为抵押,故源丰润之件亦在其中,而公学请拨一案,遂更延搁。现在德款未清,江督54接收遥遥无期,而公学需款孔急,函电交驰,拟求政府迅速了结。希龄目观中央财政支绌,何忍为再三之渎,然公学董事、职员、学生等切盼此事之成,有同望岁,若不速为解决,转瞬又届开学,将何以为基础?希龄再四思维,源丰润一款既经抵押德商,清还尚无确期,即使将来领出尽属田房土地,变卖亦费时力。希龄等之意,窃以为公学一案,我政府业经允许于先,断不失信于后,目前此事既多因难,拟请改由财政部拨发八厘公债票银一百五十万元,作公学常年经费,按年领息,以期永久。所有源丰润各项契据,即交江督清理,另备他用,似此变通办理,实属两全善策。仅贡一得之愚,是否有当,伏乞核准,饬交部施行,无任待命之至!须至呈者。

 

  30)黄兆祥等致熊希龄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十七日(1913年4月17日)

 

热河熊都统55钧鉴:

顷见报载我公呈大总统请拨公债票银百五十万作公学经费,热心校事,在远不遗,全体异常感激!惟公学现状,急待此款之成,以资接济。仍乞主持一再呈准,无任盼祷!

黄兆祥  钟文恢叩

 

  31)熊希龄致黄兆祥等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十九日(1913年4月19日)

 

中国公学黄兆祥、钟文恢两君鉴:

篠电悉。以公债票接济公学事,敝处即再呈请,惟尊处亦须联名呈部,双方并进,或能有济。

希龄  

 

  32)黄兴孙中山致袁世凯周学熙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廿二日(1913年4月22日)

 

北京袁大总统、周财政总长钧鉴:

源丰润等户押产,原蒙孙总统及财政部批准,候提还后即拨充中国公学经费各在案。去年十一月比领交出时,敝校曾电请拨交,当奉财政部鱼电开:“沪关存件,其源丰润户下押产既经中山先生暨本部先后批准,此时自应照办。惟前南京政府曾欠捷成巨款,本部现无款可还,不得已将沪关存件暂作抵押,一俟六个月限满,即将存件取出,查照前案办理”等因。奉此。遵办在案。查六个月现(既)届满期,想已还清,公校经费,均属私人挪借,以资支持,近更窘迫万状,望此款之来,直同望岁!务恳大总统、大部即时取出该项押件,仍照前案办理,电饬交涉使陈贻范拨交公学,以昭信实,而维教育,无任盼祷。

中国公学总理黄兴、董事

孙文等叩

 

  33)财政部致中国公学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二十三日(1913年4月23日)

 

中国公学鉴:

马电悉。捷成押款虽已到期,惟部库支绌,难以清还,不得已,仍向该商展六个月,所有押件,尚未取出,即希查照。

财政部  

 

  34)孙中山等致袁世凯周学熙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二十七日(1913年4月27日)

 

北京袁大总统、周财政总长钧鉴:

漾电敬悉。现财部库款虽觉支绌,而公学教育亦当维持。窃本年由董事等公举黄君克强充总理以来,校中一切费用,均属一人挪借,以资支持。公学规模甚大,所费亦巨,虽黄君极力筹备,现亦罗掘无方。夫公学原为对外而设,若接济乏术,势必停办,不但有碍教育前途,亦且贻笑外人。董事等百计图维,惟有仍恳大总统、大部俯念公学缔造艰难,或即行提还该押件,以符前案;或另拨巨款,以固根基,势急情迫,不胜待命之至!

中国公学董事孙文  陈作霖  夏敬观等叩  

 

  35)黄兴等致熊希龄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二十七日(1913年4月27日)

 

热河熊都统鉴:

巧电敬悉。敝处当即遵嘱电请政府将源丰润押件提交,兹接财政部漾电开:“部库支绌,捷成款商展六个月,押件现未取出云云。”查转抵捷成条约,期满不取,该行有拍卖之权;且庄票、股票等该行已出已转押者,不下百万,若再展六月,势必尽归乌有。此款一虚,公学前途,何堪设想?务祈设法成就,无任盼祷。

黄兴 夏敬观 黄兆祥等

 

  36)熊希龄致黄兴等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廿八日(1913年4月28日)

 

中国公学黄廑五56、夏剑丞57诸公钧鉴:

沁电敬悉。源丰润之款,诸多轇葛,殊不可恃,不如仍照龄前议以清领公债票为善,容即函详。

希龄  

 

  37)袁世凯致孙中山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二年四月三十日(1913年4月30日)

 

中国公学转呈孙中山先生鉴:

沁电悉。公学需款甚亟,已饬财政部拨(筹)款接济矣。

袁世凯  

 

  38)孙中山等致周学熙电(载公论资料、上档资料)

  民国二年五月六日(1913年5月6日)

 

北京周财政总长鉴:

前接大总统卅电令:“公学需款甚急,已饬财政部筹款接济矣。”等因。奉此。感激莫名!查公学积欠不下十万,债主逼索,困迫万状,现日用已罄,万难支持。乞大部电饬上海中国银行58就近拨款,以济急需。再,源丰润押件,务恳提出照前案办理,以昭大信。

中国公学董事孙文  陈作霖

夏敬观等  

 

  39)中国公学致熊希龄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二年五月十二日(1913年5月12日)

 

热河熊都统钧鉴:

接袁大总统卅复电:“公学需款甚急,已饬财政部拨款接济云云。”随电财政部催拨,未复,恳公电催为荷。

中国公学  

 

  40)熊希龄致中国公学电(载公论资料)

  民国二年五月十三日(1913年5月13日)

 

中国公学鉴:

电悉。已切电财政部。

希龄  

 

 

参考文献:

[1]编辑室.近代史资料总69[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88.

[2]编辑.中国公学回顾录[J].中国公论,19371-9.

[3]编辑.中国公学回顾录[J].中国公论,19371-10.

[4]李明勋,等.张謇全集:第8[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释:

①比领事署,指比利时驻上海领事馆。

②汲冢竹书,指西晋初期在汲郡(今河南汲县)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并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叙述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事,与传统记载不同,可校正《史记》所载之失。此处比喻中国公学资料的珍贵程度。

③蔡乃煌(1860,一作1861-1916),字克俭,广东番禺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上海道台。宣统二年(1910),因受清政府追逼从源丰润钱号提取“沪关库款”200多万两,几十家银号和钱庄受其牵累倒闭,形成所谓“橡皮股票风潮”,蔡亦因此下台。

④源丰润钱号,为严信厚于光绪九年(1883)在上海创办的一家钱庄,在南帮票号中实力雄厚,信誉卓著。但宣统二年(1910)因被提取“沪关库款”200多万两导致倒闭,另有几十家银号和钱庄受其牵累,“橡皮股票风潮”达到顶点。

⑤刘燕翼(生卒年不详),字襄孙,浙江仁和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宣统二年(1910)任上海道台。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又发生起义,遂逃入租界,并将库银几十万两存入外国银行。上海光复后,在租界做寓公。

⑥謇,指张謇(1853-1926),字季直,江苏海门人。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后创办大生纱厂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江苏学务总会会长。翌年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任江苏咨议局议长。时任南京政府实业部总长、中国公学董事。

⑦大总统,指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年(1894)在美国檀香山建兴中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日本东京建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时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中国公学董事。

⑧夏敬观(1875-1953),字剑丞,江西新建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张之洞幕府,办两江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上海复旦、中国公学等校监督。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⑨梁维岳(1881-1920),字恢生,名乔山,湖南邵阳人。光绪三十年(1904)往日本留学。翌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与筹办中国公学,任教育长。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⑩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江苏江宁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光绪六年(1880)完成《金陵通纪》十四卷。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完成《金陵通传》四十五卷。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⑪叶景葵(1874-1949),字揆初,浙江仁和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宣统元年(1909)任浙江兴业银行经理。宣统三年(1911)署理大清银行监督。时任汉冶萍公司经理、中国公学董事。

⑫前大总统,指孙中山。参见⑦。

⑬钟文恢(生卒年不详),字古愚,江西袁州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中国公学建立时,任评议部议员,并任“竞业学会”会长,创办《竞业旬报》。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⑭温忠尧(1866,一作1876-1946),字钦甫,广东新宁人。早年于香港皇仁书院任教,与杨衢云组织辅仁文社。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自立军起义。时任驻沪通商交涉使。

⑮领袖领事,指比利时驻上海领事薛福德(DanielSiffert)。比利时国家虽然不大,但有数位领事担任过上海领事团的领袖领事。

⑯陈三立(1852-1937),字伯严,江西义宁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戊戌变法期间,与其父陈宝箴在湖南并主维新。武昌起义后,避居上海。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⑰马良(1840-1939),字相伯,江苏丹徒人。同治九年(1870)获神学博士衔,加入耶稣会,授司铎神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三十一年(1905),先后创办震旦学院与复旦学院。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⑱谭心休(1860-1917),字介人,号毅君,湖南宝庆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往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与筹办中国公学,任评议部议员与校长。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⑲郑权(1878-1939),字仲敬,福建闽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组织知耻学会。宣统元年(1909)因筹划广州新军起义受通缉。武昌起义后,往镇江协助林述庆起义。镇江光复后,任军政府军政使。时任《民国新闻》编辑、中国公学董事。

⑳我公,指陈贻范(1870,一作1871-1919),字安生,江苏吴县人。少年时入上海广方言馆读书。光绪十六年(1890)往京师同文馆读书,兼总理衙门翻译。光绪二十二年(1896)往英国留学。后任驻英使馆二等参赞,代办公使馆务。时任驻沪通商交涉使。

21陈沪督,指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湖州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往日本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在上海从事反清斗争。宣统三年(1911)偕宋教仁等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11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随任沪军都督。

22蔡总长,指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翌年进士。光绪三十年(1904)组织光复会,任会长。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时任南京政府、北京政府教育部总长、中国公学董事。

23宋总长,指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湖南常德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偕黄兴等成立华兴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支持孙中山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偕陈其美等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时任南京政府法制院院长与北京政府农林部总长。

24沪督陈君,指陈其美。参见21

25陈英士君,指陈其美。参见21

26其美,指陈其美。参见21

27财政部长,指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翌年进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湖南时务学堂提调。时任北京政府财政部总长、热河都统。

28陈都督,指陈其美。参见21

29唐前总理,指唐绍仪(1860-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人。同治十三年(1874)往美国留学。回国后,往洋务学堂读书。后历任天津海关道、议约全权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奉天巡抚等。时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

30谭毅君,指谭心休。参见⑱。

31浚浦局,原名修治黄浦河道局,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上海成立,为西方国家根据《辛丑条约》强加给清政府的与条约本身内容毫不相干的条款而设立。

32施监督,指施炳燮(?-1918),字理卿,浙江绍兴人。长期任刘坤一幕僚,光绪二十六年(1900)偕张謇等推动刘坤一、张之洞与西方国家驻沪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翌年保荐为道员。宣统二年(1910)任湖北交涉使。时任江海关监督。

33财政部总长,指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安徽建德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为山东候补道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天津道;翌年任长芦盐运使。时任北京政府财政部总长。

34黄兴(1874-1916),字克强,湖南善化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往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建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时任南京政府陆军部总长、中国公学董事、总理。

35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往美国留学。时任北京政府工商部次长、总长、中国公学董事。

36范源濂(1876-1927),字静生,湖南湘阴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流亡日本,往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清光绪三十年(1904)回国。宣统二年(1910),任学部参事。时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总长。

37胡瑛(1886,一作1884-1933),字经武,湖南常德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发起建立科学补习所。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时任山东军政府都督、中国公学董事。

38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往日本,并加入中国同盟会。翌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等。时任南京政府交通部次长、中国公学董事。

39吴敬恒(1865-1953),字稚晖,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上海爱国学社任教,后利用《苏报》鼓吹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中国同盟会。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40马君武(1881-1940),原名道凝,字厚山,号君武,广西桂林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光绪三十一年(1905)加入中国同盟会。时任南京政府实业部次长、中国公学董事。

41薛颂瀛(1878-1927),字仙舟,广东香山人。早年于北洋大学法科读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事败被捕。旋被释放,后留学美、德、英,研究金融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时任中国公学董事、中国银行副监督。

42罗贻,实为罗饴(1877-1943,一作1870-1947),字甘尝,号焕章,江苏吴县人。附贡生,候选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大清银行营口分行总办。宣统元年(1909)任湖南瓷业公司经理。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43黄兆祥(1875-1918),原名家兴,字兆祥,号真存,湖南澧州人。留日学生,回国后参与筹办中国公学,曾任中国公学执行部干事、教务长。宣统元年(1909)奔走各省为中国公学募捐。时任中国公学董事。

44章宗元(1878-?),字伯初,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往美国留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获法制科进士。时任北京政府财政部次长。

45谭都督,指谭延闿(1879-1930),字组庵,湖南茶陵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宣统元年(1909)任湖南咨议局议长。时任湖南都督。

46龚鍊百(1888-1916),名铁铮,湖南湘乡人。光绪三十年(1904)往日本留学,翌年加入同盟会。时任中国公学董事。民国五年(1916)在湖南参与讨伐袁世凯,进攻督军府时遇难。

47王儒堂,指王正廷。参见35

48捷成,指德商1903年后于上海开办的捷成洋行(Jebsen)分公司。

49袁大总统,指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河南项城人。光绪八年(1882)随吴长庆东渡朝鲜平定兵变,后驻守朝鲜。甲午战争前夕逃回国内。光绪二十五年(1899)后,先后署理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任内阁总理大臣,旋逼迫清帝逊位。时任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

50王敬芳(1876-1933),字抟沙,河南巩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往日本留学,随回国参与筹办中国公学,任执行部干事。宣统元年(1909)奔走各省为中国公学募捐,宣统三年(1911)又往南洋为中国公学募捐。

51郑孝胥(18601938),字太夷、苏戡,福建闽候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先后任驻东京领事、长崎领事、湖南布政使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会长。同年起任中国公学校长、监督。

52大清银行,前身为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立的户部银行,光绪三十四年(1908)起改称大清银行,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设立分行,为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兼有发行纸币、经管国库等权项。

53浙江兴业银行,成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浙江铁路公司创议设立。总行设在杭州,翌年在上海、汉口设立分行。与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并称清末民初著名的“南三行”。

54江督,指程德全(1860-1930),字纯如,号雪楼,四川云阳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黑龙江将军。宣统二年(1910)任江苏巡抚。翌年,南京独立后,被推为江苏都督。时任南京政府内务部总长、江苏都督。

55熊都统,指熊希龄。参见27

56黄廑五,指黄兴。参见34

57夏剑丞,指夏敬观。参见⑧。

58中国银行,民国成立后,因大清银行各分行相继停业,遂在上海组织大清银行总清理处,办理结束事宜,大清银行后改称“中国银行”。参见52

 

(原载2016年《近代中国》第25辑,第299-324页)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