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氏寿字碗盘及寿文化
时间: 2022-09-21     次数: 8973     作者: 安铁生

 

张氏寿字碗盘及寿文化

 

安铁生

 

笔者专项收藏寿字碗盘、并研究长寿文化。20217月在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寿字碗展”,南通原副市长、现旅游协会会长朱晋、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家乐等到会并讲话。

 

“张退翁七十寿赠品”寿字碗(1920

20211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10周年院庆的日子里,其院史博物馆同时在医院北侧的老南通市总工会大楼对外展出。通大附院建于发生辛亥革命的1911年,比建于1921年的北京协和医院还早10年,这当然主要应归功于目光远大的创建者张謇、张詧兄弟等,为南通人的健康不惜钱财而做了此项公益事业。作为南通地区最大的医院且历史如此悠久,院史馆一定有文物价值的东西可看可赏(张謇先生曾特地写了一副对联,赠送给医术高超的第四任院长金聘之:“得医者意也之意,用药则神乎其神”,载于《张謇全集》2012462页。但院方找不到其照片,我带领去金聘之的孙子金国杰家中,翻出老照片并用于此展出),于是我兴冲冲地去参观。果然,在众多老展品中,发现我寻了多年未找到的、张謇先生之三兄张詧七十寿辰寿字碗一对。作为南通医学院先校长的张詧,留此实物供大家观赏,亦是对其为南通健康长寿事业做出贡献的一大肯定。此两碗虽是纯手工画写,由于图案字体是设计定式好的,规整有序得与印刷几乎一样,只是若仔细比较还是略有差异。

我收藏有民国时期的寿字碗多只,都是上世纪3040年代的。一般是祝寿翁的画南极寿星或无量寿佛,祝寿婆的画麻姑献寿,也有绘寿桃灵芝、福寿康宁铜钱等寓意的,且主题字均以隶体书写,以黑色为主也有矾红的。而此碗隶体“张退翁七十寿赠品”,第一个与众不同是用金粉书写,档次当然是最贵最奢华的,且一只“退”字基本磨损得看不大清楚了,易磨损可见是真金书写无疑(民国时已有化工金粉且不易磨损);再一个与众不同是,另一侧画的不是上述几种常见图案,而是背景为松树的神采奕奕大丹顶仙鹤,寓意松鹤延年;第三个不同是写明“赠品”,以防有人因张詧大名转手高价买卖;第四个不同是碗底无款识,是哪里生产的不得而知。我看到的南通民国寿字碗多为镇江和上海瓷业公司出品,或写上某某堂号,此碗我估计是张謇为创办人之一的江西瓷业公司所制;第五个与众不同是未写年份,这也许是清末民初寿字碗的特征,由于张詧为南通名人,是在1920年于南通南公园“千龄观”办的寿宴,书报上都有记载,但未提及这寿字碗,对在何处烧制、数量多少、发放范围等事,现均无从查考。但这1920年的寿字碗,是我能找到的南通地区最早具名的寿字碗,是毫无疑问的,故弥足珍贵!关于此碗的来历,我询问了通大附院院史馆吴晓芳馆长,并非我想像的是医院档案室或老医生所藏,而是通过南通淘宝城藏家沙刚强老师,从社会上征集购买来的,这种多渠道寻找与医院有关的历史资料与物件的办法,显然高效快捷且更丰富。

 

提起张詧此次七十大寿之赠品碗,其背后的历史值得一述。我们去濠河南端的南公园,至今能看到一古式古香的朝南大厅,这就是闻名通城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千龄观”,原来它是一座名为“巢翠溪堂”的平房,1920年,张謇为其三兄张詧七十大寿改建成二层楼房。张謇说:“今九月乃只二十九日,为集六十以至八九十乡里知好廿余人会饮,以为公乐。主客都千六百有余岁。适南公园楼成,遂以 ‘千龄’名观,盖居高视远,观之之义至尔。”楼下大柱有张謇一联:

“南园此会,七十不稀,

合坐相看诸叟健;

东坡故事,重九可作,

明朝况有小春来。

(据张廷栖《张謇与濠河》(南通史志网)

 

细看这30个字,不着一个寿字,但上下联均与长寿息息相关,上联说“千龄观”之盛会,七十岁的来宾很多不为稀有,大家坐下来相互看看个个健康;苏东坡在岭南时气候不正常,称只要有了菊花即是重阳,现在九月二十九,这里用了重九,一语双关,即说你们都能再迎春光,活到九十九岁。

我还在南通博物苑编《笔阵文心——张謇诗文墨稿》P11里看到,张謇亲笔书写的“千龄观寿百岁陆翁楹联:及人之老千龄观,与物为春百岁翁。”此联是专门创作并书写,赠送给其中一位姓陆的百岁老人的祝词,足见张謇先生对长寿者的深深敬意及快乐豁达的人生观。

赵鹏先生在【赵公说铃】(220)《张詧寿资助伶校》一文里也谈到“前此一月张詧就在报上刊登启事,敬谢各界为他庆寿,其理由说了三点:一是仅仅是个散生日,不愿侈张虚荣;二是次子仁祖去世才一年,不欲因称寿而自触感伤;三是秋冬之际垦区工程正紧,不想因庆寿而影响工时。”这种祝寿事小、垦区工程事大的理由,让众人认同佩服!“张詧虽有启事辞谢,可也挡不住地方上称贺之热忱,于是张謇出了个两全的主意,即寿庆也办,而贺寿之资则移赠伶工学社。那时伶工学社初办,须资尚多,正好济用。此事报纸也有报道。”张詧张謇兄弟俩商量好,以贺寿之资资助赠办伶工学社。为了答谢大家的厚意,并留有纪念之物,张家还是做了一批寿字碗作回赠之品。

张謇亲笔“千龄观寿百岁陆翁楹联:

及人之老千龄观,与物为春百岁翁。

那么当年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先生,有没有办过寿宴、做过寿碗呢?张謇先生是穷苦人家出身,一生节俭并以事业为重。在六十岁生日前,就发出“移生日宴客资并馈金建养老院启”。首先通报该年5月为其60岁生日,并说“仆(张謇)念乡里老人固有失所而无告者,愿以觞客之钱,建养老院,筑基购屋于城南。”为免贺寿宴客众、繁文缛节多且费钱耗力,将建养老院善事公告于众,讲明自己的动机是“一己之享,何如众人之安,一日之费,何如百年之惠”。由此亦可见他深明大义、思想境界之高超。

景德镇陶瓷大学内主要创办人张謇塑像

 

陶瓷大学校徽

此后十年中张謇先生办了许多工厂和文教项目,并建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等等,忙得不亦乐乎。1922年张謇70岁虚岁生日。根据他当年建设第一养老院时的约定,他购买了第一养老院前的空地,建设了一个新养老院。由于张詧之前在海门常乐建设了第二养老院,所以张謇把这个新的养老院命名为第三养老院。527日,张謇在第三养老院开幕式上发表演说,可谓对庆寿办宴制寿碗等,要不要搞的最好解读:“人恒以寿为重,其实人之寿不寿,不在年岁之多寡,而在事业之有无。若其人果有益于地方,虽早夭亦寿;无益于地方,即活至百岁,奚得为寿?”这就是说,南通的多项事业搞好了、长期有益于地方大众了,就等同自己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按理说,当年作为八位江西瓷业公司的发起人之一,也就是后来景德镇陶瓷大学主要创办人的张謇,至今在湘湖校区研究生大楼前立有其塑像,那时做一些寿字碗也顺理成章,工本花费不会有多大,但他言必行、行必果。这大概也是至今我找不到其置办寿碗资料与实物的原因。

摄自南通博物苑四维《黄砂盆》图

但我在南通博物苑的珍贵文物里,高兴地找到汪氏贺张謇七十寿定制《黄砂盆》四维图,仔细翻转放大欣赏,确是少有的高档寿礼贺品。其文字说明是:“此盆为椭圆形高足盆,内壁满施开片釉,外壁镌刻‘啬老督办古稀大庆 松鹤遐龄 汪鸣球、原渠恭祝岁壬戌夏’(另一面刻有两只仙鹤与两颗松树)。此盆为张謇七十寿辰之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正是壬戌的1922年,在北京、上海报纸举办的成功人物民意测验中,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张謇得票数最高,他步上了一生的巅峰,也恰是他70大寿之时。“长桥至更俗剧场沿途张灯结彩、花坛相拥,东西南北四个公园里亦是百花争妍、万盏明灯齐放。濠南路和桃坞路上是人头攒动,贺寿的人络绎不绝……段祺瑞派来贺寿的代表徐树铮,孙传芳派来贺寿的代表罗少将……除了观赏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彩表演《麻姑献寿》外,还切身感受了张謇先生尊老敬老爱老为老人办实事的人文情怀。”(张謇研究会《张謇七十寿诞及贺寿辞》秦凯)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也回忆,五月二十五日演出了《麻姑献寿》。而制作赠送此黄色紫砂盆者汪鸣球、汪原渠为安徽桐城人,是民社党领导人。整整百年历史的黄砂盆,是当年张謇七十大寿的重要证物,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据说是被南通的一位紫砂收藏家所发现并收藏后转到博物苑的。我们如今可一饱眼福,真是三生有幸。

中国民间工艺大师、通派瓷艺创始人顾平生

“纪念张謇先生(1853-2003)诞生150周年

——中国近代第一城创始人”, 烧制的瓷盘(三只之一)

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中国民间工艺大师、通派瓷艺创始人顾平生老师,特为“纪念张謇先生(18532003)诞生150周年——中国近代第一城创始人”,潜心设计烧制了三种半身像瓷盘,三种瓷盘个个晶莹剔透、精彩绝伦。第一只盘上印有张謇先生年轻时的黑发照,其目光如炬,炯炯有神,看来是中状元后的留影,意气风发前程无量之情让人一览无余;第二只盘上印有张謇先生左右胸前挂佩四枚勋章的壮年照,这是“1913年,出任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时的留影,已建丰功伟业又重担在肩,宽阔厚实的胸膛可容天下大任;第三只盘上是头发微稀老年时的照片,与前两只黑白照不同的是,这里用了深沉的蔚蓝色,让人联想到他在南通江海大地开拓创业的历程,其卓著功德蓝天碧海可证。这三只盘同时环置于我的面前,同时诉述着百年前南通大地的巨变,就是因为张謇先生的开拓和不断进取,此传神妙作,让人爱不释手。在庆典活动中,此三种贺寿盘大受贵宾赞赏欢迎,作为珍贵纪念品收藏。

另外还有位热心公益、崇敬张謇先生丰功伟绩的、祖籍南通的江西老表冯训苏先生,也为自费纪念近代实业家“张謇诞辰150周年”(碗底有此字),而在景德镇定烧了仿清代“万寿无疆”制式粉彩“福”、“寿”红绿两色碗一对,两碗造型古式古香,与张謇这位清末状元身份十分相衬。而且还加做了一黄色外盒,中间印有当年状元公壮年时期的半身头像,下有括号(18532003),左侧是张謇先生早期名联“人骑白马门前去,我踏金鳌海上来”,右侧是“张謇诞辰150周年(2003)” 红色竖条幅,整个设计庄重大气,有关研究张謇的专家说,虽然张謇先生生前为公益没有定烧寿字碗,而今后人为其补制,同样很有意义。

研究寿文化的学者普遍认为,寿字碗是明代开始的,清代和民国时盛行且质量较高。据说张氏老宅曾有很多好的瓷器,当然不乏寿字碗盘,但历经沧桑,现在孙辈家中已无存物。好在南通博物苑有所收藏,我高兴地在展品里看到张謇先生用过的带把瓷杯,和“南通张氏寿语盖碗”,还清晰地看得到上面有“眉寿无有害”、“吐纳以永寿”、“人长寿”等,行书字体旁画有近方形阴阳文毛笔画的印(均为黑色)。南通博物苑网“文物”四维图里,还有只同款蓝印章黑字体的碗盖。这些都是张謇民国时家中的原件,能保存至今十分难得,也是研究南通寿字碗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冯训苏先生为纪念近代实业家张謇

诞辰150周年在景德镇定烧的

仿清代“万寿无疆”制式粉彩

“福”“寿”红绿两色碗一对

(作者单位:原南通中医药公司)

 

[1]我微信问过张謇重孙辈的石岩先生(张柔武先生的儿子),张詧的七十寿字碗及张氏老家寿碗盘有无留存?回复是现在他们家中一只也没有了。

[2]我从多方面打听冯训苏先生电话,均无果;但从赵鹏先生和石岩先生处证实,“张謇诞辰150周年”景德镇粉彩“福”、“寿”红绿两色碗一对,是热心的冯训苏先生所制是肯定的。

[3]南通博物苑收藏的张謇先生用过的带把瓷杯,和“南通张氏寿语盖碗”,现仍在新馆二楼展出。

原载:《张謇研究》2022年第2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