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世界召唤》中张謇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 2019-07-31     次数: 1806     作者: 朱圣明

 《张謇研究年刊(2017)》·届张謇研究全国青年学术研讨会 

 

《世界召唤》中张謇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朱圣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 300270

 

 

要:《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1919-1927年间,刊登有关南通的文章一共21篇,其中直接论及张謇的有6篇文章以及3张图片,是研究张謇的基督教观和近代南通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张謇虽然不是基督徒,但他对基督教抱有欣赏态度,鼓励美国基督会在南通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史料,清晰地展示了张謇在发展南通社会事业的过程中,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胸怀。

关键词:张謇;基督教;南通;《世界召唤》

 

《世界召唤》(World Call)是美国基督会(Disciples of Christ1919年创办的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美国基督会又称使徒会,1880年代进入中国传教。笔者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Yale Divinity School Library)查阅了1919年到1952年的《世界召唤》,并复制了所有与张謇和南通有关的文章和图片。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召唤》中有关张謇数据的分析,研究基督教徒对张謇的看法、张謇对基督教的态度,以及张謇与基督教徒间的互动。

 

  一、基督会与《世界召唤》

  (一)关于基督会

  基督会是十九世纪初产生于美国西部的一个新教小宗派,其特点是承认圣经中的新约与旧约有严格区别,惟有新约才是教会的依据。他们不注重信经、信条和各种组织制度,认为各种教会传统都仅属一家之法,不受其约束。[1]基督会内部志同道合的人士结成不同的团体,包括国外基督传教会(the Foreign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美国基督传教会(the American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 基督女子传教会(the Christian Womans Board of Mission)。1920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联合基督传教会(the United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1960年代底到1970年代初,基督会机构重建,联合基督传教会分为两个机构,即国内传教会(Disciples Home Missions)和海外传教会(the Division of Overseas Ministries)。[2]

  (二)《世界召唤》概况

  《世界召唤》是美国基督会1919年创办的月刊(其中7月与8月为合刊),主要登载基督会成员在世界各地传教的情况以及见闻,1973年终刊。《世界召唤》经过了七年的筹备,该杂志发刊词是这样表述它的办刊宗旨:“本杂志致力于将世界最重要的召唤和实现耶稣基督最崇高的主宰这一挑战,传达给上帝的子民。将来自五本杂志的声音,汇聚成一个清晰的表达,同时给另外四家无定期刊物的美国及国际组织一个发声之处。”[3]

由《世界召唤》1919年合订本封面得知,该杂志由五本刊物合并而来,分别是:《传教士之音》《传教士报道》《美国国内传教》《基督教慈善》和《基督教事业》。由“千百万人运动”这个组织负责,为美国基督传教会、女子基督传教会、国外基督传教会、国家慈善协会、教会发展委员会、救济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美国戒酒委员会、基督教联合推广协会等九个机构出版。《世界召唤》的编辑部位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唐尼大街222号(222 Downey Avenue, IndianapolisIndiana)。

1974年,该杂志退出历史舞台。从19741月起,《世界召唤》与《基督教徒》(The Christian)被《基督会》(The Disciple)取代。《世界召唤》闭刊词中写道:“从197416日开始,《基督会》将发扬《世界召唤》和《基督教徒》的传统和宗旨。这两个兄弟期刊当前的所有订阅者将收到《基督会》这本刊物——在1974年通过更新和重订阅《世界召唤》,期望《基督会》相比于它的前辈,将成为一个更有效的交流工具。”[4]

  (三)基督会进入中国

  基督会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是加拿大的马林(W.E.MacKlin)医生。1886年,他去南京行医,自此以后南京成为基督会的事工中心。基督会建有鼓楼基督医院,参与了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创办。基督会的第一个信徒是南京一带说评话的有名演员史奎标,1887年信教后成为基督会第一名中国传道人。1887年起,基督会先后进入滁州、芜湖、合肥、亳州、南通、巴塘等地传教。基督会传教士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将传教的情况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记载下来,并在《世界召唤》上发表。

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守南通的为数不多的西方人中,贝德士(Searle Bates)、史迈士(Lewis Smythe)、麦卡伦(James McCallum)和魏特琳(Minnie Vautrin)都来自美国基督会,当时这些英勇的传教士保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日后他们的记载和照片成为日军暴行的铁证。

 

  二、《世界召唤》里的张謇数据

  (一)基督会进入南通的基本过程

  1890年,基督会的传教士威尔(James Ware)在上海华德路租堂布道,那里是棉纺工厂区,信徒都为纺织女工。威尔曾试图去崇明传教,但因当地民众反对,历时4年竟未成功。但1895年威尔在两名中国信徒帮助下,到南通、如皋等地发展却都建成了教堂。1898年威尔在南通为2名年轻人洗礼。[5]19054月,约翰逊(John Johnson)和丹尼伯格(D.E.Dannenberg)两人在南通花了三个礼拜的时间修缮了租住的房屋,1031日,两个家庭到达南通,这是南通第一批外国居民。由此,南通成为基督会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地区。基督会在南通的工作是传教、医疗和教育三位一体的。基督会进入南通,也使南通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糅合了更多的西方元素。二十世纪初,基督会在中国共有19座教堂,约740名信徒。

  (二)《世界召唤》1919-1927年间论及张謇的文章

据统计,《世界召唤》1919年到1927年间,发表有关南通的文章共21篇,主要内容涵盖基督会传教士对南通社会的观察,是西方人对当时南通社会状况的直接观感,弥补了相关档案与资料的空白。其中包括直接论及张謇的6篇文章,列表如下。

《世界召唤》1919-1927年间论及张謇的文章

 

  (三)《世界召唤》1919-1927年间涉及张謇的图片

《世界召唤》1919-1927年间与张謇有关的图片一共3张。

第一张是《世界召唤》创刊号第3637页(跨版)上刊登的,张謇与孙文、唐绍仪等30人支持义农会的签名。1911年春夏之交,江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罕见的特大洪水,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裴义理(Joseph Bailie18601935年,是美国美北长老会传教士。加拿大人,出生在英国的爱尔兰,1890年受美北长老会派遣来到中国,1910年转任金陵大学算学教习)于是联合士绅,发起义农会,以工代赈,帮助流民。义农会“专为中国贫民种植荒地、自谋生计,办法甚善,至公无私”,[6]得到了中国社会名流的广泛支持。

《世界召唤》192012月刊登了《高诚身的两封来信》。第二、第三张图片是基督会在南通的负责人高诚身(Frank Garrett)随信附上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张謇建造的北公园的照片,另一张照片是张謇与杜威(John Dewey)等人于69日的合影。192065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抵达南通,66日、7日在更俗剧场,8日在唐闸,共举行了三场演讲。据《张謇日记》记载,69日(农历四月二十三)“高诚身邀同杜威午膳”[7]。《申报》1920616日第七版也发表了同一张照片,根据《申报》的说明,这张照片一共有十二个人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高诚身夫人白美华(Verna Waugh Garrett)、杜威女儿(长女)、张謇夫人、杜威女儿、杜威夫人、张孝若、杜威、高诚身、张謇、张詧、何尚平、李敏孚。

  (四)《世界召唤》有关张謇的描述

  1.关于南通早期现代化的成就

张謇在晚清民初的南通,地位举足轻重,在他引导下的南通的发展,是全面而系统的现代化,成为当年中国社会的一个亮点。张謇以实业、教育和慈善作为南通发展的三大支柱,对南通早期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使南通成为当时中国最出色的城市之一,其发展模式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如同华莱士·C·培根(Wallace C.Bacon)在《聚光灯下的南通》中讲述的那样:“南通这个名字是和张氏家族紧密联系起来的。他和他的哥哥张詧(一名基督教徒)开始着手于针对整个南通地区的改良计划。工业和教育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南通的钢铁工厂能够自行组装、修建钢制船舶,现代化的纱厂加工当地产出的棉花。刺绣学校制作精美的绣品和挂毯,有一幅送到巴拿马博览会的作品卖出13000美元的高价。新学校层出不穷,除了小学和中学,南通还有商校、农校甚至戏剧学校。五座现代银行大楼汇聚着众多生意兴隆的公司,惊人数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去年一年就有三座新的大旅馆落成。这里还有可以同时容纳1500人的大剧院,每张座椅都配有茶几,真是令人吃惊的成就。除了已经完工的50英里现代化道路,规划中的道路和公交路线将把整个地区的各部分联系在一起。六辆公交车以人力车的费用标准运送乘客前往目的地。”[8]

  2.基督会成员参加张謇葬礼的情况

1926824日,张謇去世,各地唁电纷至沓来。111日,举行出殡仪式,一些基督会成员参加了张謇的葬礼。据当时参加送葬仪式的美国人白美华记载:“我们早上430分便起了床,6点不到等我们赶到他家时,数千名学生和亲朋好友已经组成了送葬队伍。成千上万人沿着街道静静地站立,目送这位为本地区乃至全中国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诸多贡献的伟人最后一程。万人空巷以及人们恭敬的态度,体现了张先生受到的爱戴和尊敬。队伍在大生八厂前面停下脚步,举行了特别仪式,然后继续行进到墓地,地点在离狼山不远处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面朝这座佛教圣山。十二点整棺木下葬。”[9]。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篇从外国人角度叙述张謇葬礼情况的文章。

  3.张謇参与基督会的活动

  张謇一直对在南通的基督会工作表示肯定与支持,他与基督教人士保持良好的关系,与基督会保持着频繁互动,并多次参与教会的活动。比如,基督会原先在南通的教堂破旧不堪,于1918年经过粉刷后焕然一新。113日,张謇在小教堂致辞,用字斟句酌的话语表达了他对教堂发展的喜悦,同时希望更多有文化、有影响力的人士走进教堂,襄助教会工作。[10]

基督会在南通的主日学校也做了大规模的修葺,学校开展的以传授宗教为目的的活动,得到了张謇的赞扬。主日学校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有英语、音乐、圣经、烹饪和缝纫等课程,周日在教堂开设圣经班,成为常规的主日学校的组成部分。[11]张謇鼓励支持基督会成员开展宗教传授活动,并通过各种俱乐部活动项目来达到传教目的。

  4.张謇对基督教的看法

张謇受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更没有成为基督徒,但这并不影响张謇对基督教的欣赏。

张謇对于基督教的认识,在传教士的记载随处可见。华莱士·C·培根在《聚光灯下的南通》里是这样评说的:张謇认为“生活在南通的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对城市的管理,负有一份责任。张謇说,只有每个南通人都变成现代化的新人,南通这个城市才会真正现代化。不久前的一次宴会上,张謇说,中国最急需的是那些有崇高品质和领导力的人,他进一步阐述说,需要祈祷上帝的帮助来获得这样的人。在这之前他还说过,中国需要上帝和耶稣的知识,没有这些,中国是无法如愿地向前发展的。这些言论不代表张謇是个基督徒,但的确说明他有些欣赏基督教在培养人格方面的价值。最近他任命一位女基督徒作孤儿院的负责人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还有一位基督徒担任了济良所的负责人,监狱的监管也有一位基督徒。五位基督徒(其中四位是留学生)在农校担任教师。张謇让最优秀的一批中国人和一个传教士共同掌管慈善资金。这些都是出于对基督徒的美德的信任。”[12]

     

  三、《世界召唤》里张謇数据的分析

《世界召唤》里张謇的有关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从西方传教士角度认识的张謇形象。在这些描述中,张謇既是一位勇于开拓、造福一方百姓的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是一个海纳百川、虚心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有识之士。尽管张謇不是一个基督徒,就像《中国的模范城市》里所讲的,张謇“这些老一辈的人自己不会信仰基督教,但他们对于基督徒所作的工作表示欣赏”。[13]基督教在南通的渗透和扎根,是一种外来文化与古老中华文明的碰撞、冲突乃至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为张謇的参与、调和甚至推动,显得相对和谐很多。[14]张謇与在南通的基督会的关系,是南通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为南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源泉。

(一)张謇与基督会彼此欣赏

尽管张謇不是个基督徒,但他欣赏基督会对南通社会事业的改善,因而采取鼓励和合作的态度,并对基督会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基督会对南通的影响在《中国的模范城市》中有直接的体现:“基督徒的事工带来的影响对这个城市是显而易见的。育婴堂和济良所希望女基督徒去担任负责人,监狱的女看守也有基督徒。基督徒在公立学校的教师中也占一定比例。”[15]

  同时,基督会成员也敬佩张謇,并十分尊重张謇在南通所从事的事业。从《世界召唤》的多篇文章中可以发现,基督会成员对张謇的欣赏与高度评价:高诚身写的《中国南通工作进展》《南通的进步与隐忧》分别提到“本地区乃至全中国的名望之士张謇”、“不仅在南通,而且在全中国也称得上的领袖人物”。华莱士·C·培根所写的《扬帆中国》中说到“这些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张謇的认同和赞扬,他是南通这座模范城市发展的领袖人物之一”[16];他写的《聚光灯下的南通》,从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张謇的敬佩。《中国的模范城市》中更表达出“要说南通就离不开张謇、张詧两兄弟,他们控制着当地大部分的财富,地位举足轻重”,还说“正是由于这两兄弟的能耐与影响力,南通成为了中国最出色的城市之一,1911年以来该地区也没有像中国其他地区一样陷入无序”。[17]这些文章都可以反映出基督会成员对张謇的首肯。

  (二)张謇与基督会相互交流

  张謇与基督会的良好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基督会牧师高诚身,一直与张謇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并且经常参加张謇组织的大型集会。1920年,高诚身受张謇和他的哥哥张詧的邀请参加南通几所学校的联合毕业典礼,作主题为“进步、谦逊以及团结”的简短发言。

  基督会的到来也对南通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南通在医疗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基督会的出现,或者说是基督会带来的西医,显然是个有益的补充,基督会是南通西医早期的传播者,还开设了专门培养护理人员的南通基督医院护士学校。在南通传教士的强烈呼吁下,1915年底美籍医生海格门(G.L.Hagman)从南京来到南通,次年10月南通基督医院重新开业,张謇及南通的地方政要出席开业仪式,张謇还发表了讲话。

  据基督会成员描述:“张謇曾要求我们帮他办好他的孤儿院和医院,但由于我们缺乏人员而没有能力做。假如我们帮助他管理的话,他将给我们在学校传授基督教义的特权,而这些是我们非常乐意的。”[18]

(三)张謇与基督会共同合作

张謇与基督教人士之间的合作也颇为频繁。基督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张謇的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张謇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深感南通实业的发展匮乏英文与化学人才,向基督会提出能否办一所侧重培训这两方面技能的职业学校,这个建议得到了基督会的响应。根据张謇的倡议,基督会在南通建立了英化职业学校。英化,即英文和化学。英化职业学校1919年招生,侧重培养具备英语和化学方面职业技能的学生。1920年秋迁入西门外望江楼北首新校址。华莱士·C·培根所写的《聚光灯下的南通》中写到:“传教团采纳了张謇的意见,学校将以应用化学和英语为特色。学生的毕业设计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张謇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他在南通推广的诸如肥皂制造、墨水制造等实业的需求。[19]1925年该校因“五卅运动”停办。

同样,在基督会帮助张謇发展南通现代化事业过程中,张謇也积极推动基督教的传播。英化职业学校地基的购买得到张謇的协助,在张謇的帮助支持下,基督会的教务在南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南通基督医院成为基督会在中国设备最精良的医院;英化职业学校以及后来的崇英女校,始终是南通有声望的学校;南通南大街的基督堂附设的益群社,其阅览室、女子浴室吸引了众多市民,成为当时南通重要的公益机构。根据在南通的基督会成员19156月写给总部的报告《南通情况》(The Situation in Nantungchow),“张謇及他的哥哥诚意欢迎我们的传教工作,鼓励我们给南通尽可能多的帮助和设备,以提高这里人民的生活质量”。[20]

张謇与基督会的合作是互利的,对于基督会来说,“机会不是永远长存的。现在大门已敞开。张謇真诚地欢迎我们。中国准备接受西方的事物,如我们不立即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那么这扇已经打开的门就可能很快地向我们永久关闭”。[21]

 

  

《世界召唤》多方面展示了基督会成员对张謇所创事业的赞誉,扩大了张謇与近代南通在美国的影响。《世界召唤》是少有的连续刊登有关张謇与近代南通文章的外文报刊,对张謇与南通美誉度的提高有巨大帮助。《世界召唤》向人们展示了张謇对南通建设的前瞻性,以及张謇与基督会之间的密切互动。为后人研究张謇与在南通的基督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简介:朱圣明,女,天津外国语学国际商学院学生。)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謇与通州议事会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BZS126。

 

参考文献

[1]姚民权,罗伟虹.中国基督教简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99.

    [2]https://www.discipleshomemissions.org/about-us/

    [3]The World Call[J].World Call,1919,(1):front page.

    [4]The last page and the first one[J].World Call,1973,(12):back cover.

 [5]姚民权,罗伟虹.中国基督教简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100.

 [6]The Famine Coloniz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J]. World Call1919,(1)36-37.

 [7]张謇. 柳西草堂日记[M]//张謇全集⑧.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882.

 [8]Wallace C. Bacon. Nantungchow in the Limelight[J]. World Call1921,(6)27.

     [9]Verna Waugh Garrett.Save or Salvage--Which?[J].World Call,1927,(3):50.

 [10]Frank Garrett. Progress in Nantungchow [J]. World Call1919,(3)50.

     [11]Wallace C. Bacon. Setting China’s Sails [J].World Call,1924,(6):7-9.

     [12]Wallace C. Bacon. Nantungchow in the Limelight [J].World Call,1921,(6):27.

 [13]The Model City of China [J]. World Call1925,(4)50.

 [14]朱江.张謇遇见基督会[N].江海晚报,2016-6-1417.

    [15]The Model City of China[J].World Call,1925,(4):50.

    [16]Wallace C. Bacon. Setting China’s Sails[J].World Call,1924,(6):8.

 [17]The Model City of China [J]. World Call1925,(4)50.

 [18]The situation in Nantungchow [G]//施建红等. 南通州基督医院存影.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12.

    [19]Wallace C. Bacon. Nantungchow in the Limelight[J].World Call,1921,(6):28.

 [20]The situation in Nantungchow [G]//施建红等. 南通州基督医院存影.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12-13.

 [21]The situation in Nantungchow [G]//施建红等. 南通州基督医院存影.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15.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Data about Zhang Jian from

the Book World Call

Zhu Shengm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

Tianjin300270

 

Abstract: World call is a monthly magazine formed by Disciples of Christ in 1919, mainly publishing articles concerning the disciplesmissionary work  abroad and their overseas experiences. It ceased publication in 1973. Between 1919 and 1927, the magazine totally published 21 articles on Nantong. Among them, six articles and three attached pictures that focus on Chang Chien serve as crucial historical material for studying Chang’s view on Christianity and Sino-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in Nanto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Chang Chien was not a Christian, he showed his appreciation of Christianity and encouraged Disciples of Christ to develop social programs in Nantong. The material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Chang Chien was open-minded and modest enough to learn advanced Western culture as he was dedicated to social programs in Nantong.

Key words: Chang ChienChristianityNantongWorld Call.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