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外地信息
一场穿越百年的隔空“互动”
时间: 2024-07-26     次数: 2922     作者: 新华社记者王 宁、徐思钰

 

一场穿越百年的隔空“互动”

 

来源:新华社天津频道 2024-07-23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723日电(记者王宁、徐思钰) 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21日下午,一场围绕一位主人公的特殊学习会在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的天士力集团交流中心召开。

学习会的主讲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华,他以“一个伟大的背影”为主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与会者呈现出一位伟大的民族实业先贤张謇的一生。台下300多名天津市各协会、商会的企业家代表认真聆听。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

主席张华讲述张謇的故事。记者赵子硕

张謇,何许人也?一位清末状元,却辞官下海,由仕入商,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为什么要讲张謇?本次学习活动由天津市北辰区工商联主办,天津市江苏南通商会承办。南通,正是张謇出生、成长、实业报国的所在地。

“张謇最可贵的是他的家国情怀。他身处风雨飘摇的乱世,却选择了难度极大的实业之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超越个人得失的奋不顾身。”张华感叹道。

大屏幕上,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通海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一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是张謇在轻工业、水利、教育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开创性贡献。

“张謇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无论是在实业、教育、慈善等方面,还是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地方自治等领域都成功地开创了‘南通模式’,成为近代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张华说。

这样一名成功企业家,一生却多遭磨难。张謇少年时家庭变故,科举多年不顺,高中状元后,却在第二年辞官下海。他创办企业时,一度因资金问题几乎夭折;如日中天时,却因战乱轰然倒塌。“在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张謇依然在为南通的教育、交通、水利等事业奔波,应验了他所说的‘予为事业生,当为事业死’。”张华讲到这里,在场许多人潸然泪下。

1926年,张謇逝世。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听闻后挥笔写下挽联:“一老不遗,失恸岂唯吾党;万方多难,招魂怕望江南。”表达敬意与哀思。

“我多次去过张謇故居,非常敬仰他实业报国的使命与担当。”天津市江苏南通商会副会长张新中说,张謇饱读传统经典,又具有国际视野,满腔热忱投身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是当下民营企业家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家建筑企业,近两年过得确实很艰难。从张謇身上,我学到了,要有面对困难和变革的勇气,才会收获美好的未来。”天津市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晓刚说,“从南通到天津,扎根发展20年,正逢改革发展机遇,我们充满信心。”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建友,作为江苏南通人受邀参会。他说,高校教师也需要向先贤张謇学习,要积极投身产学研协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于产业的创新发展。

“张謇先生离开我们已近百年,他的精神光芒却永远闪耀。”张新中说。

会议结束,犹如一场精彩的电影落幕,观众意犹未尽,短时间竟无人挪动。“今天的会不一般,没白来!”一位企业家情不自禁道,周围几人纷纷附和。

走出会场,夕阳的余晖将大地染成金黄。人们交谈着,步伐不由得加快,奔向远方。这氛围,正如盛夏的天气,火热又激情。(完)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