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大生公所与广丰洋行
时间: 2020-12-11     次数: 5355     作者: 朱 江

 ●《张謇研究年刊(2019)》·新论集萃

 

大生公所与广丰洋行

 

(南通市档案馆,江苏 南通 226018)

 

摘要:大生公所是大生纱厂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最早的名称,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与位于上海的江海关打交道,另外一个职能是作为大生纱厂的集股场所。

关键词:大生纱厂 大生公所 广丰洋行

 

大生公所是大生纱厂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最早的名称,寓居于当时称为四马路的南京路广丰洋行内,原因是拟议中的大生纱厂在上海尚无根基,而广丰洋行的买办潘华茂参与了大生纱厂最早的集股。大生公所寓居广丰洋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大生纱厂早期重要的机构,厘清这段历史,有助于了解开拓者们为大生纱厂所作的探索。

大生纱厂事业初成之后,张謇在1907831日召开的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上,是这样告诉与会者的: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中日事定,前督部张属苏镇通绅士招商集股,设机厂,造土货,謇亦承乏。謇愚不自量,念普鲁士之报法毕士马克归功于教育。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既承前督部之属,九十月(9月19日至11月16日)往来通州、海门、上海招商劝导。会粤人潘鹤琴、闽人郭茂之,连同通州刘一山、海门陈楚涛、宁波樊时勋,议设纱厂于通州。[1]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告终。《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41758生效。由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农历9月(阳历919日至1017日之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张之洞,委派苏州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镇江在籍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各就所在地方招商设立机厂,制造土货,为抵制外人之计”。[2]

“通州产棉最王而良,謇因议设纱厂”。[2]通州,乃至通海地区,是著名的棉花产区,张謇考虑设立纺纱厂,就地取得原材料,再把产品销给本地的织户,可谓占尽地利。张謇贯彻张之洞的指令非常迅速,农历910月(919日至1116日)间就往来通州、海门和上海,筹备建厂事宜。办厂需要资本,张謇最早“乃因刘、陈二君之介绍,见潘、郭与谈”。[1]刘、陈是刘桂馨、陈维镛,潘、郭即潘华茂、郭勋。根据189753日张謇的《呈南洋督部刘通厂集股节略》,“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初议通州设立纱厂时,由刘桂馨说合,潘华茂、郭勋、樊芬作主,桂馨及陈维镛同办,皆潘、郭意也。” 1117日至1215日间,大生纱厂最早的5位董事能够走到一起,刘桂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刘桂馨(1859-1916),字一山,是通州花纱布商。张謇与刘桂馨是多年的好友,张謇在日记中多次提及与刘桂馨的交往。最早是光绪十四年十月三日:“得彦升讯,即答。与刘一山讯,属以洋钱廿枚交彦升”。彦升即周家。之后数日,张謇还记载:

四日 有与刘一山讯。

十一日 答刘一山讯,代付二十番钱交周宅。

二十日  观刘一山所寄“颍滨手迹”所书诗二律:“官居务清省,外物自纷拏。息讼方为乐,观书亦自佳。人皆毁即墨,蝗不入西华。二顷五十亩,归心绕白沙。”“无奸不必治,有草方可锄。五柳不胜绿,二松无乃疏。他山多骇兽,深壑有潜鱼。颇称无行饮,胡为尽信书。”

据林举百的《近代南通土布史》介绍,刘桂馨在川港创办刘正大布庄,独资经营,自兼经理,后来聘请应华祥做经理,所营布牌为中牌刘正大,最多时达78千件。刘桂馨所经营的是关庄布,其产地是通海地区,消费区域是东北,上海则是集散交易之地,通海地区的关庄很少直接将布运往东北销售,而是卖给号帮,由号帮行销东北。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1895511日),张謇在给黄体芳的信里,希望黄体芳能帮助一下朱铭盘(字曼君)的遗属:“如助若干,乞交妥人带沪,交南市毛家衖通海源刘一山收寄海门,以便汇交”。[3]南市毛家衖通海源,位于上海华界,是专门接待通海地区关庄部商人的客栈,《近代南通土布史》对此有详细的描述:

光绪初年(一八七五年)后,布业中的掮客,见到通海花布业的来往客商,日见其多,散布小东门、十六铺一带普通旅馆里,起居嘈杂,业务接洽不便,他们利用时机,就在南市毛家弄租了一所较大的房屋,开设一个字号,叫做“通海源”号。实际上是招待通海帮的旧式公寓,包办伙食,从中谋利,又能拉拢交易,一举两得。事实上通海客商也有这个需要,初期布业中人,如川港镇的茅乐山,做布掮客的黄在田,都成为常住的旅客,刘一山也住过相当的时期。[4]

刘一山由于经营关庄布的原因,经常旅居上海,也常在上海接待来沪的张謇。光绪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謇在上海,“刘一山、茅乐山置酒”。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张謇坐船到上海,十五日“一山置酒”。次日张謇乘坐太古公司的“武昌”号轮船北上天津,进京参加会试。张謇与刘一山多年相交,加上刘一山又从事本地土布的营销,因此张謇选择刘一山作为大生纱厂的发起人,在情理之中,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对张謇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刘一山是如何与潘华茂和郭勋相识,交情如何,目前无资料可考。但张謇与潘华茂和郭勋结识,并合作了一段时间,与刘一山居间介绍有关。“由职刘桂馨约同潘华茂、郭勋、陈维镛、樊芬四人,张绅召集职沈燮均一人,共为商董”。[5]而张謇之所以愿意邀请潘华茂和郭勋参与拟议中的纱厂的筹建,与潘华茂和郭勋的买办身份不无关系。

买办在近代是个特殊而复杂的阶层,从经济的角度看,早期的买办受在中国的外国商号的雇佣,通过代理买卖获得了高额的佣金收入,此外薪金、自立行号的利润和周转资金的利息收入,使得买办积聚了巨额的财富。“同时,在此过程中,他们还熟悉了洋行工商企业的管理体系、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掌握了一些洋行工商企业的营销策略”。[6] “他们从最初附股于外国在华的股份公司到自己主持创办中国近代首批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进而私人投资兴办股份公司,率先在中国试行和推广股份制这种近代新式的企业组织形式”。[7]

1872年中国第一个官督商办的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设立, 创办之初招股不顺、经营亏损。1873 年,买办唐廷枢、徐润接手之后,局面得以改观。就棉纺织而言,筹办于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现代棉纺织工厂,1890年投入生产,最先是彭汝琮在1878年呈请开设的,后来郑观应等人接办,郑观应曾长期担任宝顺洋行和太古轮船公司的买办。1895年投产的裕晋纱厂,创办者黄佐卿系公和洋行买办。

因此,张謇选择与潘华茂和郭勋这两位买办共同筹办大生纱厂,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无论是张謇主动寻求与买办的合作,还是刘桂馨将买办介绍给张謇,某种意义上,都是双方的一种需要,在当时也是大概率事情。

潘华茂,字鹤琴,广东人,他供职的广丰洋行系德商所办。1890年6月8日、9日《申报》第6版,刊登了潘华茂《告白留神》:“近有匪徒冒弟名向各宝号偷取货物,请须认明字渍图书,以勉彼骗。为盼。广丰洋行潘鹤琴白”。由此可见,潘华茂与众多的商号有业务联系。

至于广丰洋行,186393日《上海新报》第1版刊登了广丰洋行《保险船只各货》的广告,可见其进入中国时间比较早。广丰洋行业务范围很广,《申报》1872年8月7日第5版刊登了这样的广告:“兹有帆船一只,准初十日开往横滨,其水脚格外公道,各宝号有货物及搭客者,即请来小行面定可也。七月初四日。广丰洋行告白”。广丰洋行自身拥有“长安”轮用于水上运输。《申报》1880610日第6版《吕宋票》的推销广告里,出现了“祈至四马路工部局隔壁本行购取”的文字,揭示了广丰洋行确切的所在,落款是“广丰洋行帐房启”。吕宋票是西班牙在其殖民地菲律宾发行的一种彩票,是传入中国的第一种彩票。1923年4月16日《申报》头版《广丰洋行启事》:“本行现迁至福州路五号三层楼,专做进口德国本厂各种颜料、洋针、药品、五金、杂货等项,从阳历三月份起,聘请梁惠乔为华总经理,如蒙赐顾,务请驾临敝行,与梁君接洽,格外优待,不胜欢迎之至,此布”。

1896126日(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潘华茂、郭勋、樊芬、沈燮均、刘桂馨、陈维镛等6位筹办纱厂的董事,联名向通州知府汪树堂、南洋大臣张之洞上奏了《遵办通海纱丝厂禀稿》。通海纱丝厂是大生纱厂的初名,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大生纱厂的文件。《遵办通海纱丝厂禀稿》除了提及创办企业的由来、在唐闸建厂的设想、集股的办法外,还附有通海纱丝厂的章程,共7条。章程第7条特别提出:

定购机器点收装运,及陆续添购煤炭物料、汇兑银洋、出售纱丝、投税领照诸事,均在上海,其与道署、税关交涉甚夥,拟立公所一处,由厂派人经理,刊刻戳记,以昭凭信,文曰“奏办通海大生纱丝厂上海公所记”。[8]

除了刊刻大生公所的印章没有得到官府的认同外,其它方面都得到了批准。从大生公所设立时的职能看,涉及物资的采购、成品的销售、银两的汇兑以及与海关的沟通。而物资采购后运往南通和产品的流通,也有一个缴纳海关税的问题。因此,大生纱厂在上海设立大生公所,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是与位于上海的江海关打交道。

大生公所的另外一个职能是作为大生纱厂的集股场所。1938年夏,陈维镛之子陈葆初在上海编辑《影印创办大生纱厂禀稿暨招股章程原稿》。陈葆初在跋中有这样一段:

今以事变,整理旧箧,忽检得当初创办通海大生纱丝厂章程一册,内列禀请设厂文稿及厂章,尚为他种记载中所有。惟后有集股章程一份,则为四十年来仅存之硕果,章程内加刊“上海公所暂寓四马路广丰洋行内”之红色戳记,所谓上海公所即最初大生在沪之接洽机关,而广丰洋行即沪股要人潘丈鹤琴所供职之洋行也。[8]

在《通海大生纱丝厂集股章程》中,对于大生纱厂的集股地点有这样的告知:“凡各绅商愿入股者,一在上海本公所,一在通州万昌福庄,一在海门孙广源庄,三处认购”。然而三处的集股都不顺利,工厂在当时毕竟是新生事物,人们对此是踯躅的。此时官股的投入,即官方作为股份拨给大生纱厂的2万余锭纺织机器,改变了大生纱厂集股的困境,不至于夭折于襁褓之中,同时也改变了大生纱厂的股权结构。

1893128日,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兴办湖北纺纱厂,通过上海德商瑞记洋行、德商地亚士洋行,购置“机器物料及电气灯、灭火机、铁厂房”,其中“纺纱机器四万七百余挺”,连同“装箱、运脚、保险等费”,约花费规银70万两。[9]这批机器长期搁置在上海杨树浦码头,1896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命总办江宁商务局、署理江宁布政使桂嵩庆处理。桂嵩庆建议将机器作价50万两入股大生纱厂,另照商股50万两,合为100万两,张謇接受了这个倡议,大生纱厂进入官商合办阶段。引入官股,遭到了潘华茂和郭勋的反对,理由是“官有股必干涉掣肘”[10]但在张謇的力主下,潘华茂和郭勋未再坚持。由于50万两商股筹集困难,1897年夏,刘坤一关照桂嵩庆把官机一分为二,分别由张謇和盛宣怀领去,在通州和上海设厂。这些入股的官机,政府只取官利,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大生纱厂又进入绅领商办的阶段。不久,潘华茂和郭勋提出退董要求。

1897826日,江宁商务局总办桂嵩庆给张謇的信中说:“顷接潘、郭复禀,已照改分通、沪两厂办法,会集各股友商询,不愿者多,愿者甚少,据将合同缴回,自请退董矣”。[11]、理念的不同,加上潘华茂和郭勋在集股上“且前且却”[10],最终潘华茂和郭勋与张謇分道扬镳。潘华茂的退出,也就意味着大生公所寄寓在广丰洋行的短暂历史告终。

大生公所的负责人为林兰荪,名衔叫作坐号。林兰荪,名世鑫,号兰荪,六合人。早年海门土布商人沈敬夫赏识林兰荪的经营才能,聘请他经营在上海的业务。林兰荪这样驻上海的代表,通常被称为坐庄,负责报告市情、提供意见、收售货品、调度银根等。沈敬夫1896年投入到大生纱厂的筹办,成为张謇忠诚的助手。作为通董之一的沈敬夫,把“性坚毅,局量甚宏,遇事多深虑,谋而后定”[12]的林兰荪推荐给了张謇。张謇用人不疑,“营运支纳不遥制”。[12]林兰荪则把余生都倾注在大生的事业上。

大生纱厂建成之后,张謇请人画了4幅《厂儆图》,挂在纱厂的公事厅内,分别为《鹤芝变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用来讽刺张謇认为在其创业过程中捉弄、刁难他的人,其中《鹤芝变相》就是影射潘华茂和郭勋。不过1907831日张謇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的报告中,对潘华茂和郭勋表示了一定的理解:

方潘、郭由四十万缩至二十五万而十六万,诡状大著,不待推测。然丙申秋冬之间,上海纱市败坏,华盛、大纯、裕晋,或欲停办,或欲出卖,几于路人皆知。凡以纱厂集股告人,闻者非微笑不答,则掩耳却走。诚亦有此况状,故虽恨潘、郭之狡,未尝不原其怯。[10]

 

参考文献与注释:

[1]通州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议事录[Z]//南通市档案馆B402-111-470.

[2]承办通州纱厂节略、通州兴办实业章程[Z]//南通市档案馆B403-111-620.

[3]张謇.上黄体芳书[M]// 李明勋.尤世玮.张謇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70-71.

[4]林举百.近代南通土布史[M].张謇与南通研究筹备组编印, 63.

[5]沈敬夫、蒋书箴、高立卿呈商务局请退禀[M]//张季直先生事业史编纂处.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16.

[6]鲜乔蓥.浅析买办与中国早期现代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331-37.

[7]李春梅.买办与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6.

[8]影印创办大生纱厂禀稿暨招股章程原稿[Z]//南通市档案馆B402-111-167.

[9]南通市档案馆B401-111-1保存有《瑞记、地亚士洋行承办纱机合同》的抄件。

[10]通州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议事录[Z]//南通市档案馆B402-111-470.

[11]通州兴办实业章程[Z]//南通市档案馆B403-111-620.

[12]徐一瓢.林兰荪先生传[M]//张啬菴先生实业文钞.南通:南通翰墨林印书局.

 

Dasheng Association Hall and Guangfeng Foreign Firm

Zhu Jiang

(Nantong Archives Bureau, Nantong, Jiangsu, 226018)

Abstract: Dasheng Association Hall is the earliest name of the office established by Dasheng Cotton Mill in Shanghai. The main purpose is to deal with Customs. The other function is to be the gathering place of Dasheng Cotton Mill.

Key Words: Dasheng Cotton Mill, Dasheng Association Hall, Guangfeng Foreign Firm.

 

 作者简介:朱江,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