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张謇勤政廉政思想探源
时间: 2020-07-15     次数: 5319     作者: 张廷栖

●《张謇研究年刊(2018)》·集萃 

 

张謇勤政廉政思想探源

 

——纪念张謇诞生165周年

 

张廷栖

 

(张謇研究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1)

 

张謇一生仕途生涯十分短暂,但他勤政廉政业绩相当突出,在中国近代勤政廉政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其思想渊源有三:其一传承中华民族勤奋俭朴的优秀美德,成为其勤政廉政的坚实基础;二是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为其勤政廉政提供了直接动力;三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其勤政廉政的思想源泉。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宝贵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勤俭,加强政治理想教育,仍然是廉政建设的根本性工程,特别是要探索符合新的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教育形式。

关键词张謇勤政廉政;勤俭;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建设

张謇一生的仕途生涯十分短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时,聘他为实业总长,但几个月后因与孙中山在汉阳钢铁公司租赁给日本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而辞职。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各地仍然是兵匪劫掠,官吏敲诈相习成风。张謇力图变革旧习,以实现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理想,受聘在熊希龄名流内阁中担任农林和工商两部部长兼水利局总裁,但又因袁世凯推行复辟帝制的阴谋不断暴露,张謇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他划清界线而辞职,分道扬镳。他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任职虽然不到两年的时间,可是他的政绩相当突出。他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制订法规,规范施政;咨文各地,惩治腐败,成为近代勤政廉政史上的一个范例。

张謇因何缘故能在我国近代勤政廉政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挖掘张謇勤政廉政的思想根源,对如今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为此,作者抒肤浅之见,请方家指正。

一、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勤奋俭朴的优秀美德是张謇勤政廉政的伦理基础

1、张謇对勤俭有着深刻的理解

张謇不仅自身一生勤俭朴素,勤奋好学,生活从简,从不奢华,而且对“勤奋俭朴”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他对勤俭有一段论述:“唯俭也,故嗜欲简而啬其精神,唯勤也,故摩练习而坚其骨筋。以是为富之本,寿之门。[1]530 意思是说,节俭可以减少嗜好和欲望,而且在精神上可以得到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等修身养性的作用。他又说夫勤者乾德也,乾之德在健,健则自强不息。俭者坤道也,坤之德在啬,啬则俭之本。[2]349謇借用《周易》的提法,意为“勤”是天的品性;天品性在于坚毅刚健,坚毅刚健者才能自我图强,奋进不止。“俭”是地的品性;地的品性在于节省爱惜,节省爱惜才是“俭”的根本。

张謇除了这段精彩论述勤俭的含义及其价值外,还进一步阐述“勤”的反面是懒,是惰,“俭”的反面是奢,是侈。他说:“俭之反对曰奢。奢则用不节,用不节则必求多于人;求多于人则人必不愿。至于人不愿,则信用失而己亦病。是奢之病,妨人而亦妨己。[2]122-123又说,往往一些士大夫有财力则侈,益上则益侈,乃至无度,乃至以为市[3]196。可见懒惰和奢侈是腐败的重要根源。

张謇认为,若要抵制和克服种种腐败现象,使自己有所成就,就应该提倡勤俭,使之成为一种品质,因为凡致力学问,致力公益,致力品行皆勤之事也;省钱去侈,慎事养誉,知足惜福,皆俭之事也[4]1524。他希望大家都知道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2]186甚至认为坚苦奋励,则虽败可成;侈怠任私,则虽成可败。[3]9 张謇对勤俭有如此深刻认识,深深刻印在他的思想深处,在此基础上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以说勤俭是他一生的自觉行动。

2.张謇秉承古训,极力倡导勤俭,以抵制腐败

张謇认为勤俭的作用又可以滋养廉政。张謇对俭朴作用做了进一步分析:俭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2〕123 又说苟能俭,则无多求于世界,并无求于国家,即使适然做官,亦可我行我意,无所贪恋,而高尚之风成矣”。2〕123也就是说,有勤俭之风,没有多少有求于人,有求于世界,对物欲权欲无所贪恋,就会廉洁奉公,秉公执法,施政为民。因为只有“节约自励攻苦食淡”才能“免于求人”,即便大权在握,不至于以权谋私,可保持自身的廉洁。所以他倡导生活平民化,按他的说法“吾人之享用,不可较最普通之今人增一毫2〕188张謇本人从老子道德经的 “治人事天莫若啬”中取啬庵为号,50岁以后又自喻为“啬翁”号中”字的核心是节俭,张謇取此号意在督促自己,以节俭行事,修身养性。

古人云“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品德,是一种抵御腐败的力量,是一种美德,廉政更是高尚之美德;张謇在给爱子的家信中有句名言,“天下之美德,以勤俭为基”4〕1524。凡是美德都以勤俭作为基础的,没有勤俭,谈不上美德。张謇对勤俭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是他勤政廉政的思想基石。

3. 张謇在学校教育中极力倡导勤俭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各地兵匪劫掠,官吏敲诈相习成风。作为教育家的张謇深深懂得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因此除了在家庭教育中通过许多家信告诫要勤俭之外,还在学校教育中极力倡导勤俭。他把勤俭”两字写进多所学校的校训之中,希望建设“勤俭”的校风,如民国元年为盲哑学校题写的校训为“勤俭”;民国二年为女子师范学校题写的校训是“学习家政,勤俭温和”;民国三年为南通农校题写的校训为“勤苦俭仆”;民国六年为商业中学题写的校训为“忠信持之以诚,勤俭行之以恕等。张謇对勤俭含义和价值的论述主要在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讲之中,他怀着深情对青年学生谆谆教诲,寄托他廉洁奉公、政治昌明的殷切期望。

在青年一代中倡导勤俭,可以为未来政界的勤政廉政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成为他廉政基础思想建设的一项工程。这一远见卓识反映了张謇将勤俭作为勤政廉政的重要基础,实际上也是张謇本人勤政廉政的基础。

二、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是张謇勤政廉政的直接动力

张謇并非凡夫俗子,也非平庸之辈,他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气。他深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影响,立志改变现实,认为其责任在士大夫身上。张謇生活的时代,我国正处在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军阀混战,列强瓜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激起张謇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当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消息传来,“当食辄辍,中夜忽起,麋心碎胆,不知所云[5]69 当得知签订《马关条约》十款的主要内容,感叹: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6]389 这种忧患意识激起救亡图存的责任意识,由责任意识转化成发奋图强的爱国行动。以救国救民为已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所以能毅然以舍身饲虎的风险踏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征途。他在创办第一个企业大生纱厂的《厂约》中明确自己办厂的目的是为通州民生计,为国家利源计”。

张謇为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而奋斗。他面对封建专制制度,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极力主张变革,建立民主制度,曾全身心投入立宪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新世界。辛亥革命洪流中,张謇的政治主张由立宪转变为拥护共和。民国肇始,百业待举,他认为入名流内阁担任部长之职可以施展才华,实现理想。他到任以后,以为国为民的情怀,从政为官,视手中之权力,为实现自己崇高政治理想的途径。所以他能站在全国的立场上,以为国为民为出发点,谋划事业,精打细算,兢兢业业,履行职责,并在权力的范围内实行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将农林、工商两部合并为农商一个部;将400多名官员裁减到124名,削减了23以上;同时对部属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廉洁执政的措施,制订法规,规范施政。张謇在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努力为农林、工商、渔业、矿业等行业,制订各种法规。据不完全统计,他主持下所制订的工商法、保息法、商会法、森林法、狩猎法、公司条例、商人通例、承垦条例等各种法律和条例达二、三十项之多,至于大大小小的细则、章程等更是难于统计,以此来规范官员的施政,达到廉洁高效的目的。他还咨文各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惩治腐败。对那些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的腐败风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力图以身作则实现清明政治。当年的中国,吏治腐败,环境恶劣,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能在短期内为廉政作出如此政绩,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正如张謇自已曾说“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2] 187。他的勤政廉政业绩全是政治理想和抱负赋予强大毅力的硕果,可见理想在廉政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虽然张謇在任职期间,在所管的范围内改善了政风,但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改变当年的现状。当他发现无法实现自己理想,又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时,只能洁身自好,辞职回乡。他还有一点值得令人钦佩,就是在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遇到曲折时,并没有消沉,而是全力经营地方自治,从事有益于改变家乡面貌的事业,作为实现理想的实验之地。在他的经营下,南通由一个偏僻封闭落后的农业州县,一跃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典范,闻名遐尔的模范县,饮誉海内外的民族工业基地。他的这些业绩和担任农商总长期间的政绩是以政治理想和追求为直接动力的,也是他勤政廉政的直接动力。

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张謇勤政廉政思想的精神源泉

有什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张謇有什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我们从张謇的一句名言中进行透析。他说: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2] 508

这短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张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并非上帝创造或天子下凡;人与草木一样都有从产生到消亡的一个过程,有生有灭,没有例外,没有贵贱之分。这是他对人生的看法。那么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张謇作了回答: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就是说,为人们留下有用事业,不会因人的离世而忘缺,人们还会记住你。这就是他认为人生的价值所在。张謇的这句名言流传很广,许多人奉为座佑铭,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张謇还进一步阐述,他说:人恒以寿为重,其实人之寿不寿,不在年岁之多寡,而在事业之有无。若其人果有益于地方,虽早夭亦寿;无益于地方,即活至百岁,奚得为寿?[2]508有了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张謇跳出了个人和家庭的小圈子,融入国家成为主人,融入人民结为一体。张謇在这样精神世界支配下的从政,想事情、办事业从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出发,不再是为自己高官厚禄、名誉地位打小算盘。他接着又说: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2]508

张謇一生就是如此践行的,所以为我们今天留下丰富的遗址遗迹。张謇还认为,人来到世界就是做事的,尤其张謇生活的时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民生凋敝的境地,所以他以为今日之人,当以劳死,不当以逸生。下走尚未忍言劳也。[5]253就是张謇人生的目的。

张謇在为国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支配下从政,就有了勤政廉政的思想基础,在执政实践中就能做到勤政廉政。可见,张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他勤政廉思想与实践的源泉。

四、张謇勤政廉政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其一,在全党全民中倡导勤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党风民风重要的道德建设工程,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工程,更是抵制腐败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在这一点上应该是有教训可言的。曾一度有人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结果是社会卷起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顾还有几千万人仍有温饱问题,搞建设、办事情一心追求高大洋,生活上讲享受,灯红酒绿,吃喝成风等等,党风民风严重滑坡,造成民怨四起。这是抛弃勤俭传统的结果。所幸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八项规定,提倡勤俭,狠刹腐败之风,风气才开始大变。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中印证了提倡勤俭是建设道德高地的重大举措,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工程。

其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是廉政建设根本性的思想建设工程。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可能跳出个人或家庭的小圈子,就不可能站在民族、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谈不上会有远大理想和追求。从腐败的根源上来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手中掌权的人,由于信仰缺失,理想破灭,讲究享受,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追求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方面的刺激,必然做出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甚至为非作歹等等恶劣行径,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场。张謇之所以能从为国为民利益的立场上执政,是源于他崇高理想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历史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在全党全民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廉政建设的根本任务。廉政建设离开了这一根本就只能是本末倒置,不可避免地搞形式主义而已。也可能有人说,这种教育“高、大、空”,但实际上,问题不是要不要这种教育,而是在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其时代特色和新的教育形式,有效地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而不是搞形式主义。我们的教育要避免片面性,向青年一代进行正面教育,这是必要的,但总是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十全十美,只讲成绩,不讲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也会造成青年一代的误解,认为生得逢时,自称享福的一代,可以尽情地享受了。而我们往往一讲问题就认为是否定成绩,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党的领导,各种帽子不一而足。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讲问题,不讲与先进国家、先进科技的距离,没有危机感,也就产生不了忧患意识,激发不了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不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激情。我们的这种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是不是可以改一改了?让下一代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以利于他们为国为民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他们勤政廉政建设夯实思想基础。

以上是我从对张謇勤政廉政思想的浅析中所获的一点心得,还请方家匡正。

 

参考文献:  

[1] 李明勋.尤世玮. 张謇全集⑥[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2] 李明勋.尤世玮. 张謇全集④[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3] 李明勋.尤世玮. 张謇全集⑤[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4] 李明勋.尤世玮. 张謇全集③[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5] 李明勋.尤世玮. 张謇全集②[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6] 李明勋.尤世玮. 张謇全集⑧[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廷栖,南通大学教授,

 张謇研究中心干事会副会长。)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