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先生如何过中秋?
时间: 2024-09-18     次数: 603     作者: 彭智诚

 

张謇先生如何过中秋?

 

彭智诚

 

来源:张謇企业家学院 2024年9月17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百多年前的张謇先生也与今人一样过中秋。集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等标签于一身的张謇留下了不少关于中秋的诗文,或许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窥见张謇先生的丰富情感,理解他的内心。又或许能够从张謇先生过节的日常中,拉近我们与这位先贤楷模的距离。

01 对月明志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而少年张謇不同寻常的是他不但作诗写景,更是借中秋皓月来表明远大志向、崇高的理想。

张謇早年曾在通州西亭宋蓬山老师家中学习,且表现出极高的读书天赋。宋蓬山曾出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张謇脱口对出我踏金鳌海上来。可见张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志向不凡。一年中秋,少年张謇在宋宅中,望月色皎洁,观月影斑驳,独自爬到宅中高楼,写下《中秋宋宅楼中对月》:云海腾初月,清光浩欲浮,百年当短烛,独夜正高楼。耿耿丹霄路,迢迢碧树秋。都忘更漏永,河汉向西流。”[ 张謇:《中秋宋宅楼中对月》,《张謇全集》第7卷,第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张謇笔下,一轮圆月跃出云海,清辉泻地。他更是借景抒情,对月明志,表达了对丹霄路,也就是科举之路的憧憬和百年当短烛的惜时而好学的精神。一首中秋节有感而作的小诗,足见少年张謇的才气与志向。若无这样的志向,很难想象张謇能够完成马拉松式的科考,经历多次科考挫折后,终在42岁大魁天下,独占鳌头。

少年张謇赏中秋月色,随即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不可不令人感佩。纵观张謇一生,正是在这样非凡而鲜明的志向指引下,张謇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强毅力行。践行了实业报国、教育兴国、富民强国的使命担当,终成一代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02 佳节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传统文化熏陶成长下的士大夫,张謇也不例外。但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温暖期盼,却因那个时代的种种情形难以如愿。

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张謇的三兄张詧长期在江西任职。而在家中排行老四的张謇从小就与三兄一起玩耍、一同读书、一块劳动,自然对独自在外做官的叔兄张詧倍加牵挂。1892年,仍在科举道路上跋涉的张謇,不辞劳顿前往江西贵溪探望张詧。恰在中秋时节登船,特作诗《中秋日附舟省叔兄于江西》:去年重九日,雾晓出江壖。历闰裁周岁,辞家又趁船。秋随佳节换,月向旅人圆。未甚悲离别,匡庐在眼前。”[ 张謇:《中秋日附舟省叔兄于江西》,《张謇全集》第7卷,第9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既回忆了去年兄弟二人相见的情形,又表达了即将相见的急切与喜悦之情,可见手足情深。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生纱厂办成后,张詧辞官回乡襄助张謇开创的事业。亲兄弟齐上阵,张謇如虎添翼。张謇主外,张詧主内,各项事业不断精进。二人一起兴办实业、拓荒垦牧、筹办教育、建立商会、广济慈善、维持治安,张謇好友刘厚生云:张謇所办实业全由张詧经办。”[ 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正是兄弟齐心,成就了一番中国早期现代化探索的伟业。

 

张謇故居

兄弟情深的张謇,同时也舐犊情深。1917年,张謇独子张孝若赴美研习商业,中秋、重阳都有作诗寄回给张謇,父子二人虽万里相隔书信慢至,但张謇收信后仍难掩激动。张謇为此写下《怡儿在纽约中秋重阳皆有诗来寄此慰之》一诗:抟抟大陆东西极,父子中间情咫尺。日珠月镜荡且摩,万里晨昏见颜色。中秋几日即重阳,怜儿视听非故乡。有诗岂足语彼族,彼于佳节犹寻常。儿有女小不识月,有弟才知糕可尝。父读儿诗与母听,如儿宛转爷娘旁。我今种桂高可隐,种菊明年须万本。待儿成学归来时,年年扶我醉卧西山陲。”[ 张謇:《怡儿在纽约中秋重阳皆有诗来寄此慰之》,《张謇全集》第7卷,第20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张謇对远隔重洋儿子的思念,跃然纸上。诗歌是他们牵挂彼此、倾诉思念的方式,父子之情因此而天涯咫尺。张謇把儿子的信读给张孝若母亲听,好像儿子就在双亲身边一样。张謇复信给张孝若的诗展现了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充满了真诚而浓厚的爱子之情,令人感动。不过,张謇诗中说与在美国的儿子近在咫尺,或许也暗指中西方的距离并非众人想象的那么遥远。随着张謇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展开,他对这个拥有着丰富资源禀赋和古老文明基础的国家已重拾信心,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会日益加快,最终与世界文明村落相见。可见,64岁的张謇复信儿子中秋家书,不仅父子情深,望子成龙,而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中秋佳节的张謇先生思亲、探亲,而且在亲人的帮助、亲情的激励下,将他的各项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

03 与友泛舟

据《元氏掖庭记》记述,元代逢中秋之夜,帝王会与诸嫔妃泛舟于皇家的太液池,后民间也多有效仿。张謇亦曾与友人于南通濠河之上泛舟赏月,感受一桨摇动满湖银辉的无尽美好,更牵出一段张謇的跨国友情

 

南通濠河夜景

张謇曾于光绪八年(1882)随吴长庆援朝平乱,在朝期间,张謇结识了朝鲜贤士金沧江。金沧江是朝鲜爱国史学家、文学家,名泽荣,沧江为他的号。张謇对于金沧江的诗歌才华和保护发扬祖国优秀文化的美德多有赞誉。然而1905年,日本强逼朝鲜成为其保护国,且获得列强的承认。金沧江愤而辞去官职,携家人离开家乡,在海上漂泊数个日夜后抵达上海。身处异国走投无路的金沧江找到了张謇,张謇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安排其在南通定居下来。张謇因金的诗文才学而特别请他到南通翰墨林书局任督校之职,金感动不已。金沧江在南通期间,精心著作,先后出版的书籍有30多种。张謇常与金沧江会晤,一起分析时势,谈论诗文,有了时鲜食物,也相约品尝。张謇还在城中西南营处,购买一座独门独院的住宅赠与金沧江。

1919年的中秋节,张謇得知金沧江为故国忧虑,心情不好,由三兄张詧和其子孝若等人陪同,邀约金沧江乘坐苏来舫泛舟濠河。苏来舫是张謇购自苏州的一游舫,并因此得名。这一晚,张謇赋诗五首,即为《己未中秋约沧江叟、吕鹿笙、张景云、罗生、退翁与儿子泛舟,用东坡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句韵》:

“今年遇闰双秋七,月到中秋气已寒。

天上霓裳元是穀,人间都着袷衣看。

 

一碧濠波净蘸桐,临濠歌吹走儿童。

年年待记公园会,天正高高月正中。

 

画船觞客快清游,白发当风映黑头。

酒畔不须惊世事,沧江东去汉西流。

 

今月分明古月圆,今人但觉古人贤。

古人好处月都见,第一能诗又种田。

 

新教伶童舞柘枝,明年今日甲班齐。

酡颜主客应俱健,看送山河月影低。

[ 张謇:《己未中秋约沧江叟、吕鹿笙、张景云、罗生、退翁与儿子泛舟,用东坡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句韵》,《张謇全集》第7卷,第224—22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这一组诗不仅体现了张謇与金沧江在中秋节赏月时情绪之高、兴味之浓,更可看出身处异国的金沧江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圈子,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他跟张謇的朋友以及家人已打成了一片。

今月曾经照古人,百余年前的张謇先生与今人共赏一轮明月,也一样颂美景、聚亲友、寄深情。从张謇先生中秋节对月明志、佳节思亲、与友泛舟等故事中,可以窥见他的诸多品质。他立大志、重亲情、重友情、好助人,这些特点为张謇在求学科考、经商办厂和经营乡里的过程中提供激励与帮助,也从侧面展现了这位企业家先贤楷模的风范。

本文作者张謇企业家学院教师)

值班编辑:申雯 孟海燕  

审校:任平平 邱越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