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立己达人:张謇教育思想的新时代诠释
时间: 2023-11-03     次数: 594     作者: 陈志祥

立己达人张謇教育思想的新时代诠释

 

通州区实验小学运盐河校区  陈志祥

 

张謇先生和实验小学有缘。实验小学创始人孙儆先生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与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张謇先生结交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孙儆曾任通州知县,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议会副议长,不久离职,仿效张謇先生的“教育救国”,在金沙兴学,现今的通州高级中学、金沙中学、实验小学等校前身都是孙儆等乡贤创办的,被称作“金沙的张謇”。民国九年(1920,孙氏私立小学校(实验小学前身)创办之初,张謇先生得知此事,送匾以示祝贺,上书“以学愈愚”。孙儆先生认为“以学愈愚”这4个字含义深刻,于是作为校训。

历经百年的发展,实验小学始终以新的教育视野不断审视和丰富“以学愈愚”校训的内涵:学则知,不学则愚,无论孩童还是教师,主观懈怠,不积极进取,就会变得愚昧智愚都是相对的、变动的,每个人只要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就能远离愚,把心智的明澈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地把祛除心中的淤塞、晦暗当作生活中最大的快乐;学则正,学以治性,虑以变情,祛昧生智的终极目标是养善、扬善、行善,超凡脱俗不断升华人生境界

”与“才”全面发展是张謇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统观张謇先生的教育实践,不难发现,他一贯倡导学校要坚持培养德体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现在,“以学愈愚”的校训经过百年的洗礼和践行,已经内化为实验小学的一种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和学习文化。实验小学“生命化校园”的建构,就是一种“全人”教育理念,指向师生的“终身学习”;以实验小学本部为母体,创办了南通高新区小学、南山湖小学、运盐河校区等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承和辐射。2020年9月,实验小学孵育出的第四所学校——实验小学运盐河校区开始招生办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笑梅经过反复斟酌,提出了“立己达人”的校训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此为校训,是倡导师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仁爱”精神,在自己安生立命的同时,要胸怀天下、关怀他人。该校训既是实验小学校训“以学愈愚”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运盐河校区办学理念和策略的一种创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和践行,指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格境界与人生智慧。这与张謇先生“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运盐河校区办学的行动指南。运盐河校区坚持“零起点”教学,明确提出“全面+全科”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学生主动地、全面地、个性化地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6年,更关心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以“五育并举”为目标,点燃学生学习的“发动机”。要求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掌握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规划能力。

“适用”与“有用”是张謇教育思想的基本准则。张謇先生主张教育要“尚公”“尚武”,还要“尚实”,注重“躬行实践”为实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运盐河校区“立己达人”校训秉承先生教育思想,崇尚实学,注重实践,讲究实用。“立”,是生命个体修为进步的自我期许;“立己”,就教师而言,就是坚持儿童立场,牢记个人成长,不断修炼,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就学生而言,就是站在“学”的正中央,每天努力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创造一点点。“达”是一种传承、服务、呵护、帮助、合作、实践的过程。“达人”,就教师而言,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教育实践”,将个人的思想、理念转化为教育的智慧,形成育人的成效;就学生而言,就是“真学”“真性成长”,在校园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助人,学会爱人。立己达人,是倡导教师要树立敬业精业精神,要求教师教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彼此抵达。同时,立己达人,是倡导培养儿童认知世界的自觉,要求学生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求上进,不断认识自己,升华自己,阳光自己,成就自己,精彩自己。

“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是张謇教育思想的基本策略。张謇先生认为,“学生当孜仡于学,立志于业,重视实验”,主张“知行并进”,鞭策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以适应今日世界竞争的需要。运盐河校区践行“立己达人”的校训,就是从实际出发,从需求出发,结合新校区的地理位置,积极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行新时代“城乡结合部”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既体现了新校区教育人的服务态度和发掘学生潜能、助力生命成长的精神,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积极向上、博爱向美的世界观与人生态度。以期办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纪律”“有故事”“有美感”的“五有新校园”,开启一所新学校的办学新篇章。

(原载《謇园》2022年12月)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