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本地动态
张謇研究中心走过四十年历程——在岁月长河中坚守初心笃行不怠
时间: 2025-01-10     次数: 777     作者: 江海晚报记者张坚、通讯员陆郁

 

张謇研究中心走过四十年历程——

 

在岁月长河中坚守初心笃行不怠

 

19日,众多专家学者、各界代表齐聚有斐大酒店会议室,以一场“我们走过四十年”座谈会和学术交流会,来纪念全国首家张謇研究机构——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

19841225日,张謇研究中心在南通建立,作为全国第一个以研究张謇及中国近代社会为主旨的学术团体,肩负着在张謇研究领域拓荒探路的重任。

四十年来,张謇研究中心利用南通张謇相关史料遗存最为丰富的独特优势,先后编辑出版了两版《张謇全集》,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关于张謇的历史资料40多种,为全国的张謇研究提供了大量基础性素材。在学术研究活动方面,张謇研究中心先后牵头举办了8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了30多次专题研究活动,对张謇各方面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全方位探讨,为构建张謇学夯实了基础。

张謇研究掀开新一页

张謇与他所创立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南通模式,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国内学术界非常重视对张謇与南通的研究。张謇先生在世之时,已有学者开始研究;先生逝世后,研究绵延不绝;至20世纪60年代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渐趋活跃,后因历史原因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謇研究得以恢复和发展。

1984年,南京大学茅家琦教授首倡在南通成立跨地区的张謇学术研究团体,该动议立即得到国内众多张謇研究学者的认同和南通市领导的首肯,遂由南京大学严学熙副教授牵头组织策划。

19841225日,由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史课题组联合筹建的张謇研究中心,在南通市图书馆静海楼举行成立大会。张謇嫡孙、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的张绪武出席了成立大会。

在此次纪念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张绪武先生发来贺信。他在回顾四十年前的那一幕时说:“这一开创性举措,犹如在张謇研究的荒芜之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开启了系统、深入研究张謇的新篇章。”

成立伊始,张謇研究中心就明确了四项任务:搜集整理出版张謇及其创办的企事业档案资料,修改、出版《大生系统企业史》,编辑、出版《张謇全集》,筹办第一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切标志着张謇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张謇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是一个跨地区的学术团体,汇聚了章开沅、茅家琦、严学熙等学界巨擘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根据属地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从1990年起开始在南通市民政局登记,外地学者陆续转为中心顾问或特约研究员。他们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让张謇研究的学术版图日益宽广。

四十载耕耘硕果累累

张謇相关史料是开展张謇研究的基本素材和依托,史料建设是张謇研究的基础工程。四十年来,张謇研究中心坚持不懈地搜集、整理关于张謇的历史资料,编辑、重印、出版了一大批书刊,为张謇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版《张謇全集》的编辑出版凝聚了张謇研究中心同仁的心血。1994年,经过张謇研究中心和南通市图书馆十年努力,《张謇全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共计六卷七本,414万字,主编为曹丛坡、杨桐。为了弥补1994年版《张謇全集》存在的收集资料不够齐全、编辑体例不尽合理等缺憾,从20048月起,张謇研究中心启动新编《张謇全集》的工作,并列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工程,经过8年的辛勤工作,于2011年全票通过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验收。201212月,新版《张謇全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共计八卷、605万字,主编为李明勋、尤世玮。该书荣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20244月,张謇研究中心推出了上下两册的《〈张謇全集〉索引》,共计218万字,成为《张謇全集》的合璧之作。

张謇研究中心与南通市档案馆等单位合作出版了《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纺织编》5册,《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盐垦编》6册,《百年大生企业号信》5册,以及《张謇农垦事业调查》、《张謇与近代南通社会:口述实录》上下册等史料40多种,总计字数在2000万字以上。张謇研究中心还连续20多年出版学术年刊,重印了《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等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后,始终将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作为主要目标任务。早期的张謇研究学者数量有限,零星分散,张謇研究中心一开始就承担起联络学者、组织学术活动的职能,从1987年与南京大学等共同主办首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始,先后主办或承办了6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了纪念张謇诞辰140周年到诞辰170周年4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与中国史学会、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张謇研究全国青年学术研讨会,还举办了张謇盐垦、张謇教育思想、伶工学社等大型专题学术研讨会数十场,在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推动张謇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发展方面持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用张謇情怀构建謇学

时光匆匆走过四十春秋,张謇研究中心在曹从坡、李明勋、张小平三代会长的接续带领下,在岁月的长河中坚守初心,笃行不怠。

张小平在座谈会上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弹指一挥间,第一代开拓者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们为张謇研究奠了基;第二代研究者已是耄耋老人,但他们满怀心中的理想,还在为张謇研究作贡献;第三代‘年轻’的退休老人正在老骥伏枥,以自己的银色年华为张謇研究发热发光。”

在此次学术交流环节中,年近九旬的张廷栖教授走上讲台,以“再探章开沅先生论张謇学”为题,引用章开沅先生的观点认为,“南通是张謇学的根据地”。张廷栖认为,南通之所以成为张謇研究的中心和根据地,是因为这里是张謇的故乡,张謇的主要事功在南通,张謇研究的档案资料主要集中在南通,张謇留下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南通,还有一点就是,南通是张謇研究的发源之地。

张廷栖正是张謇研究中心发展的亲历者。当年成立时,他正值壮年,如今还在为张謇研究殚精竭虑。前辈的砥砺奋进激励着张謇研究中心新一代接棒人踏上新征程,续写新华章。

展望未来之路,张小平认为,把张謇学建成一门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的显学和厚重饱满的智慧之学,把南通建设成为张謇研究的学术高地,道阻且长。唯有接续秉持“以张謇精神研究张謇,用张謇情怀构建謇学”的执念,继续保持研究工作的初心不变、学风作风不变,建成“张謇学”的任务不变,努力实现张謇研究氛围活起来、实力强起来、品牌亮起来的目标。

本报记者张坚

本报通讯员陆郁

原载《江海晚报》2025年1月10日第2版

 

相关链接

 《开创张謇研究新局面——张謇研究中心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召开》(《南通日报》2025年1月10日第2版)

http://www.zgnt.net/ntrbszb/pc/c/202501/10/content_195573.html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