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词
——在高广丰老师遗体告别仪式上
(2019年9月4日)
徐俊杰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秋雨连绵,天地含悲。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与高老师永别。我受高老师家属的委托,代表海门市张謇研究会、海门市历史学会为高老师致悼词。
高老师1945年5月17日出生于南通县竹行镇一个农民家庭。1965年,从江苏省南通中学考入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海门县王浩中学、天补中学任教,1984年主持南通电大海门管理站的党政工作;1990年起在海门职业高级中学担任政教处主任。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张謇研究,2008年加入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先后担任研究会副秘书长、副会长兼秘书长、会长;2016年7月创办海门市历史学会并任会长,2019年5月卸任两会会长。2019年9月2日上午10时10分因病逝世,享年74岁。
高老师是高人。他考入南京大学一年后“文革”爆发,在那个父子兄弟互相反目的年代里,在他的带领下,班级没有互斗互殴,当年的同学情维持一生,他始终是同学们心中敬重的老班长。从事教育事业后,他以极具前瞻性的视野,80年代就在学校推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教学改革,影响极其深远。2009年海门筹备第五届张謇国际研讨会,在遭遇巨大困难后,请高老师接手操办,他以过人的智慧和出众的能力为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老师是仁者。作为学生,他尊师好学,老师严迪昌先生与他情同父子;作为教师,他的学生无不发自内心地敬重他,满园桃李是他一生的收获,也是他每每谈起深感自豪之所在;作为朋友,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愿告诉大家自己的病情,为的是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高老师是明师。他以人人羡慕的南大“才子”身份,从事教育事业,耕云犁雨,滋兰树蕙,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晚年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张謇研究,勤勉刻苦、孜孜不倦,成为一名学问精深、见解独到的著名张謇研究专家。先后主编并出版了《张謇与海门》《十年踪迹十年心》《开路先锋三十年》等十多部文集。他从张謇研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致力于发掘培养人才,在他的示范引领下,他的这最后一批学生坚守住了他重点强调的“以学术为本位”的立会宗旨,很快成为了学界瞩目的重要力量。
高老师是名士。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即使在现实中碰壁也不丝毫妥协。他以极其冷峻的头脑思考社会人生,他的选择往往超出世俗的考量,在他身上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传统知识分子的独立与风骨。他把自己晚年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人不堪其忧”的艰苦学术探索上,而他始终不改其乐。他始终虔诚于张謇研究事业,努力寻找同道,切磋学问,在他带领下的海门张謇研究团队无不深受他的感染。
高老师是高人、是仁者、是明师、是名士,一言以蔽之,高老师是真人。他的一生坚守住了内心、活成了自己。海门的张謇研究同仁以有他这样一位导师而深感自豪和无比骄傲!
然而天妒英才,世丧斯文。高老师的猝然离世,令人扼腕痛心。我们唯有化悲痛为力量,承继老师未竟的宏愿,将他所开创的各项事业,努力推向前进,以不负高老师的在天之灵。
最后,我们把这幅挽联献给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于学术作贞标,一世以还,终不改书生意气;
认真知为死理,千秋而后,再难寻名士风流。
高老师,您安息吧!
(作者系海门市历史学会会长、
海门市张謇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