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本地动态
为近代丰富识见 为南通挖掘宝藏——追记张謇研究的旗帜章开沅教授
时间: 2024-05-31     次数: 1707     作者: 黄正平

 纪念章开沅教授逝世三周年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

 

为近代丰富识见  为南通挖掘宝藏

 

——追记张謇研究的旗帜章开沅教授

 

2024年5月28日

 

黄正平

 

 

南通,应当感谢一个人,他就是研究张謇的一面旗帜——章开沅。因为他对张謇有关事迹、史料的持续深度挖掘,不断扩大了张謇在国内外的影响,使南通这座城市在近代历史地位更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大。他研究张謇时间之漫长、成果之丰硕,即使不用“最”字,也早已令专家学者赞叹,令南通热爱张謇研究的人敬佩。

章开沅 192678日出生,194610月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194812月赴中原解放区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当研究生。19497月,章开沅随校南下武汉,在教育学院历史系任助教、教员,19519月入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8月至1991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201812月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早年在武汉工作,章开沅把辛亥革命作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在近代史中研究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史,使章开沅有了更加宏阔的视野,漫漫数十年,不断深入,硕果累累。

1961年秋,关于辛亥革命的研讨中,章开沅一篇有关张謇的论文引起了学界的关注。1962年春,时年36岁的章开沅第一次经由上海来到位于长江北岸的南通,踏上了张謇家乡的这片土地。应当说,当时关于张謇的研究,还有相当的时代局限性,也远未引起相应的重视,然而,章开沅有着高度的学术敏感。他把张謇纳入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关注张謇整整有60年,发表论著超过百万字。期间,自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研究被迫中断了近20年,但他对张謇的学习、积累、思考却一直没有中断过。198612 月,章开沅第一本关于张謇的学术专著《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翻看张謇研究的众多著述,章开沅的名字无疑是出现最为频繁的一个。他的研究方法科学、观点鲜明、论述辩证、价值重大,明显地引领着方向。同时,依托华中师大,章开沅还热忱培养一批热心研究张謇的后起者,很多人也陆续成为国内张謇研究的翘楚。为此,张謇嫡孙张绪武、嫡孙女张柔武也多次深情地称赞他。

19878月,在南京举行的张謇研究第一次国际会议上,他作了《对于张謇研究的再认识》的发言,根据梁启超《清议报》《过渡时代论》一文中提出的呼唤“过渡时代之英雄”的观点,提出张謇是一位“适时代之用”、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之英雄。在这次会议上,章开沅提出不应将张謇看成单纯埋头从事于实业与教育,而是把政治、教育、实业三方面革新作为一个总体来认识并为之奋斗的过渡时代、过渡社会的过渡性人物,这就在历史时空中把握住了张謇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本质。

他颇有建设性地说,张謇是一个百科全书式人物,在南通的辉煌成绩感动了中国。他在《展望 21世纪的张謇研究》中指出:“张謇的一生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其思想和实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乃至市政、建筑、艺术、宗教、医疗等众多方面,而从知识结构来说已近似百科全书型。”这既是对20世纪张謇研究的现状和总结,也进一步开拓了张謇研究的宏阔视野,提出了张謇研究的科学方法。

不能就张謇论张謇,不能就南通论南通,这样才能凸现出张謇所作所为的更大价值,这是他在世纪之交得出的重要学术结论。20008月,他写出《我与张謇研究》一文,并作为《张謇传》代后记。文中指出:“他对张謇研究反思后说,迄今为止的学术著作(包括本人在内)大多是就张謇论张謇,就南通论南通,因而往往存在较大局限。应该把张謇与其他同时代中外大企业家放在一起,把南通与其他中外后起中等城市放在一起,认真加以比较研究,必然会有许多新的重大突破。”两年后,20027月,吴良镛到访南通,考察后提出“中国近代第一城”论断。为了论证这个结论,吴良镛想要听取更多学者意见,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章开沅。的确,“中国近代第一城”就属于章开沅期望的“重大突破”。

章开沅对张謇的史料研究和学术评述,往往不说绝对,但求精准、准确,有分量却语言平实,给学界树立了榜样。直到晚年,章开沅也是如此,尽管写作不多,但宏论不断,为专家学者特别是年轻学子们指点迷津、明确方向。

如对“张謇学”,他有自己独到的识见。2005 1029日,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等主办的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已经80岁的章开沅赶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发表了《谈谈我的张謇研究史》演讲。他讲到:“张謇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重要历史人物,无论就其思想还是就其事功而言都属如此。张謇研究毕竟起步晚,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然后才有可能出现一批真正可以传世的学术佳作,乃至一批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的张謇研究者。只有到那时,‘张謇学’才是水到渠成、名至实归。”

2015327日,他借助《张謇辞典》开题暨张謇研究高层论坛呼吁:“全国的企业家应该来南通和张謇对话,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至少他在一代人上树立了典范。应当建立企业家自己的学院,进一步学习张謇。”当今天张謇企业家学院亮出自己的金字招牌时,我们尤当感谢他早期的大声疾呼。

章开沅对南通充满了感情,南通学界也把他当做南通的亲人、张謇研究的引路人。我曾多次亲耳聆听他关于张謇研究的教诲,还曾当面请教过他。

2008316日,我在南通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上,与时任南通博物苑苑长王栋云、副苑长陈金屏专程去湖北武汉拜访心仪已久的章开沅,就企业家与中国近代化、南通题材文艺创作等课题进行求教。正是初春季节,走进绿树成荫、细雨霏霏的华师大校园,章开沅和他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早就在近代史研究所办公室等着我们。陪同我们的是著名剧作家、时任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联主席沈虹光。沈虹光是南通如皋人,幼年随父母从南通迁去武汉生活,尽管与章开沅并不是老熟人,但两人甚是惺惺相惜。印象甚深的是,章开沅一边讲述学术研究视野中的张謇,沈虹光一边铺陈开戏剧家口中的故事和冲突,有设计的情节、有描述的场面,一史一文两位名家相互激发、互为映衬,把张謇的人生演绎得生动感人、惟妙惟肖。这样难得的互动场面和热络气氛,真令我至今难忘。章开沅还跟我们说:“张謇研究是一座宝藏,南通研究队伍水平都令人满意、也令人期待,相信会有更大的作为。他特别跟我讲,张謇研究课题很多,还要不断深入。譬如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张謇的知识结构是从哪里来的,这方面就一直没有比较大的突破。”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后来,我们还一起合影留念。时近中午,先生还叫上自己另一位学生田彤,热情地与我们深入餐叙。后来,在章开沅指导下,《中(南通)日美企业家与现代化特展》在南通、日本东京、美国芝加哥三地顺利完成。

20191218日,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正式成立。年迈的章开沅应邀作为顾问,虽然没能应邀莅会,但十分高兴,为南通大学专门制作了一档祝贺视频。在现场播放的视频画面上,章开沅穿着家常便服,又是讲张謇研究的重要性,又是讲祝贺的话。他表示,南通大学作为南通的最高学府,成立张謇研究院有特别的意义。他希望以张謇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把这个平台做大做强,不仅仅要成为学术研究的高水平中心,而且要充分发挥对现实的启示意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将“张謇学”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显学。其语切切。

没有想到,2021528日,他告别了所热爱的张謇研究,驾鹤西去。南通市档案馆的朱江同志专程去江城武汉吊唁,表达南通学界的哀悼。

章开沅研究张謇的历史,是史学不断前进的历史,也是对张謇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有人说,章开沅开创了一个张謇研究的新纪元,也有人评价他是“张謇研究第一人”。章开沅曾说,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这一论断,他率先提出并一生坚守之。一个甲子的人生不长,一个甲子耕耘于张謇研究当属很长。他常年奔走在各研讨场所,大力推广、普及张謇研究,日以继夜地撰写了《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张謇传》《张謇与近代社会》(与田彤合著)等诸多可读性强的学术读物。他在与田彤合著的《张謇与近代社会》一书中小结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这样地说,张謇和他的地方事业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会因大生集团的遇挫、张謇的谢世以及国民党对南通的控制而湮没无踪,也不会随岁月流逝而销蚀,相反却越加显得光彩夺目。”如今,南通正以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两次讲话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张謇研究、宣传。也许,他是欣慰的。张謇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淹没,而是更加光彩夺目。这当是对一生以张謇为研究对象的章开沅先生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家园,挖掘文化就厚实、丰美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生存的精神家园。宣传城市特色、感受历史文化的基础是学术研究,是第一步。挖掘张謇,就是挖掘了南通的历史文化研究张謇,就是树立了南通独特的文化品牌宣传张謇,就是宣传了南通的杰出人物和城市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章开沅是南通当之无愧的亲人。他对南通亦极有感情,对南通人也非常的和善、热情有加。南通的专家学者请他写序推荐,他都会热情答应。特别是重新编辑《张謇全集》,章开沅予以热情关注、悉心指导,盛夏季节还为新编的《张謇全集》作序。序言开头写道:“如果再要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位人物’,我将毫不犹豫地提名张謇为候选人物之一。”文中说:“我有幸与张謇研究结下不解之缘,与张氏家族成员及南通几代研究者建立了终生不渝的深挚情谊。为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民祝福并且衷心表达感激之情。”

今时,章开沅先生去世已经三年了,南通学界还经常说到他,怀念他多次来南通、在南京、去北京赴各种张謇研究场合的情景。为了感恩的怀念,我们要永远感谢、怀念章开沅先生,致敬这位学界大师,记得他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张謇研究的引领,使张謇研究不断契合时代需要,发挥近代文化精华这一南通精神文化财富的应有作用。

本文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原副部长、原二级巡视员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