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本地动态
外地信息
  站内搜索  
 
  本地动态
桂山应解知心事 试汲寒泉荐瓣香——在“章开沅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时间: 2021-06-21     次数: 2472     作者: 张裕伟

  •“章开沅先生追思会”发言选登•

 

桂山应解知心事  试汲寒泉荐瓣香

 

——在南通“章开沅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2021年6月11日)

 

张裕伟

 

   

章开沅先生去世后,我也一起去了一趟武汉,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其实我只是一个徘徊在张謇研究门外的小学生,资劣福薄,从未有幸亲聆章先生謦欬。我之所以去,一方面是因为章先生是我们海门张謇研究会的特邀顾问,对我们的《张謇研究》杂志多次予以题词鼓励,2009年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门召开,章先生亲临会场,期间给我们海门的张謇研究同仁很多亲切指导。另一方面,是因为章先生是我心目中十分崇敬的、具有学人风骨的大学者。

  

章先生治学勤勉,涉及领域众多,张謇研究是他心目中唯一可以传世的治学领域(参见章开沅、黄怀玉编著:《吾家往事》,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8页)。他是张謇研究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张謇传》是他的代表性成果,是所有的张謇研究者无法绕开的一座高峰。前天看到一则消息,章先生的《张謇传》重新再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章先生为此写了一篇“再版后记”,文中称这部著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署名是“九四叟章开沅于桂子山下实斋”。这篇去年写的后记,虽然不能确定是不是章先生最后的文章,但很可能是他关于张謇研究的最后文字。

对于这部著作,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章先生在新版《张謇传》修订的时候,深入探讨了张謇的科举生涯,他说张謇之所以科举之路坎坷,是因为在应试之作中太有锋芒,试图独抒己见,这样考官就会怕担风险,不敢录取他。这一结论,是章先生认真阅读张謇历次应试的八股文基础上得出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章先生治学的扎实。而阅读张謇这些枯燥难懂的八股文,是他在担任校长期间,每天利用凌晨四点到早上八点的时间完成的。我们今天又有几位研究者会认真读一读张謇的这些八股文呢?二是章先生试图深入张謇的内心世界,见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张謇。认为“如果没有深入其精神世界,就很难真正理解张謇其人”,这是章先生高屋建瓴的观点,他的相关探索为此树立了典范。

除了治学成就以外,章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师德风范也令我十分景仰。他创办的“近代史研究所”是国内最成功的“学术营盘”。章先生的口述自传中记载了一个他和学生唐文权先生交往的事情,他们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通信,后来章先生发现谭先生“真是一个读书种子”,就想把他调到自己所里来,但当时的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不同意,认为唐先生仅有大专学历,后来他通过教育部的关系,最终成功调动。章先生个人的突出学术成就和爱才惜才等个人魅力是近代史研究所充满凝聚力的关键。

另有一事,章先生回顾文革,觉得有两个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教学楼里的一副战棋,很多当时充满“革命”热情的年轻教师,天天轮流在那下棋,后来棋盘上的格线都被磨掉了。另一个场景是当时章先生历史系的同事、“反动学术权威”老教授张舜徽先生,被关在由澡堂子改造的破房子里,章先生看到:

“澡堂简陋,低矮阴湿,夏天如蒸笼,冬天如冰窖,下雨的时候,还四处漏水。但是,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张先生没有唉声叹气,而是发愤图强,抓紧时间撰写学术著作。雨季的时候,屋顶漏水,就找个盆子接一下,水从室外灌进来,就穿上雨鞋,继续写作。武汉夏天溽热,他就在胳膊下垫一条湿毛巾,汗水流入眼睛,他就用毛巾擦一下,继续写。如果遇上批斗会,他就白天接受批斗,晚上继续写。而且,他仍然保持早上四点钟起床写作的习惯。”

章先生就这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场景,发出感慨:

“桂子山上三号教学楼里围着战棋鏖战与观战的众多青年教师,与昙华林澡堂里晨昏伏案撰著的张舜徽先生,这两个场景,定格在我的“文革”记忆链条中,并给我启示。当我年老之后,总喜欢告诫青年:即使社会病态,也不要随波逐流;处在人生最低谷时,不妨充实自己。这两句话,就是我从这两个场景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

章先生的为人、为学、为师,和身居高位却能保持平民立场、学人风骨的清操德范,永远令人崇敬,令人怀念。

(本文作者系海门区张謇研究会会长)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