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术研讨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普及读物
  站内搜索  
 
  学术论文
社会企业家+村落主义=本地化
时间: 2020-02-12     次数: 1242     作者: 温铁军

 《张謇研究年刊(2018)》·张謇大生论坛 

 

社会企业家+村落主义=本地化

 

温铁军

 

谢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做第一个发言。我的研究其实是和刚刚发言的潘岳书记直接相关的,他过去是我的领导,所以他点我,我就要到他让我做张謇的研究,正好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十几年的中国二十一世纪的新乡村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所以结合着我们做过的工作和我们已经形成的认识,我们来谈点在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如何创新张謇研究,如何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我的第一篇PPT,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张片子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新世纪全球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三大资本都过剩。第一张片子上,我们先给大家提出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变化。张謇所处的那个年代是中国进入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我们叫做资本的绝对稀缺。而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之所以进展如此困难,是因为全球资本绝对过剩,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而中国之所以面临资本绝对稀缺,不外乎他的工业化是不可能按着西方工业化先搞殖民化,通过殖民化来完成对外的扩张,占有外部资源来完成原始积累。西方进入工业化的路径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是不可取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再像西方那样搞一次殖民化,而我们恰恰是殖民化的牺牲品。在不同环境之下,中国当时的实业家、教育家、科学家难道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吗?那就叫救国,所以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大家都在救国,而这个救国恰恰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把中国的上层打成鸦片化,官员、将军、商人们都吸毒;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中国的下层社会也打成鸦片化,贩夫走卒也开始吸毒,这个社会的鸦片化导致中国从世界贵金属第一储备大国,也就是说你的资本并不是绝对稀缺的,演变成贵金属大量外流,变成贸易逆差,贸易逆差加财政赤字,使中国从我们一般所说的一蹶不振到了全社会礼崩乐坏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安下一张书桌?哪里还安得下一个车间?所以救国论在当年当然是主流。这和后来我们九十年代所接受的那些后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说那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绝对稀缺,原来不是的,但是被几次战争打成了资本绝对稀缺,因此你的实业家、教育家、科学家必须是以救国论为主导,你才对得起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起码良知。原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百年中国一波四折》,从洋务运动开始,无论是满清、民国,还是毛泽东、邓小平,我叫做四次工业化的起伏,不论何朝何代何党何派,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都在追求产业资本,追求工业化,那就是一个把自己的资源如何自我资本化的过程,其中就有张謇先生的在地化发展模式。所以,刚才潘岳书记在这里讲张謇做的这个综合性试验,这个实验在二十一世纪开始被西方人认识,所以不是我们晚,我们早于他们一百年,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伸手掠夺别人完成工业化,我们是不得不自我资源资本化,或者叫自我剥夺,自我原始积累,叫什么学者们可以各说各话但实际过程不外乎如此,就是我们利用本地资源完成资本化,形成收益的这么一个过程问题就在于形成收益之后该怎么办?张謇的做法为什么叫做在地化?潘岳书记为什么把他归结为一个综合性的试验?就是因为他本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中形成产业资本,形成的资本收益用于本地的社会建设。我现在从潘岳书记那里领了一个课题,下一步我们研究进一步拓展的话,我们会研究张謇的在地化资本化产生的资本收益是否足够支付掉在地化的社会建设,包括办的学校、社会事业等,这些东西都是开支比较大的。当年西方人搞这套的时候走到今天走不下去了,所以西方人的政府是高负债的,我们今天走到今天这种地步,虽然还没全覆盖,但我们的债务率也在不断上升这种所谓现代化模式到底走远,说不清楚,所以说从当年张謇的实践看,他后来捉襟见肘,用在地化所产生的资本效益是否可以支付在地化社会发展,乃至文化教育全方位发展的开支,这大概是张謇当年面临的难题。所以我们说时代的变化,当西方频繁地遭遇经济危机,无论在经济基础领域,还是上层建筑领域都走不下去的时候,西方人开始往回找,开始企业不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我们九十年代接受的这套理论,现在在西方已经逐渐逐渐不再是主流,而变成什么?叫做Social Enterprise,社会企业。企业家们开始强调Social Entrepreneurs,社会企业家。从开始,我记得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有些跨国公司找我去做interview,跟他们讨论的时候,还在说,怎么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个时候,企业经营目标已经不再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了,我印象里排在第五了。所谓的社会责任是要体现作为跨国公司如何对地的需求做贡献。当我们今天的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很少有人把九十年代后期就已经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真正当成企业跟我们投资所在国发生关系的一个原则,我们还是土豪的方式走出去,在我们这儿,所有教科书上写的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我们落后了。在我们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时候,重新学习张謇精神,就要了解张謇当年是怎样通过综合的在地化试验,他是怎么样的指导思想实现的他的这个综合化在地试验。今天我这里列了几个变化,大家可以看,对《资本论》,无论是中外的思想家、理论家都在创新。当我们讲城镇化的时候,过去讲的是追求城镇化的规模效益,今天西方已经在讲transition towns,计算的不再是规模收益,而计算的是ecol prints你的生态足迹如何通过在地化的城镇化,来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生态足迹缩短,不去破坏生态,不去破坏资源,这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但并没有被我们吸收过来。我们再看,农业从过去追求大规模产业化,到现在追求什么呢?绿色可持续。绿色主义农业在欧洲已经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了,因此绿党政治今天在欧洲兴起,哪一个党如果不跟绿党结合,你就执不了政,也因此他们的农业变成了一个两型农业,我们强调了很多年,但我们的农业很难改成两型农业,即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而且一定是生态化的、社会化的,是社会化广泛参与的在消费上也从过去把消费者当上帝,这其实是个虚伪的概念,消费者维权转化成去消费主义化的,叫fair trade,追求公平贸易,而公平贸易消费者能支付的价格不仅仅是商品的价格,更包括环境的、资源的、人类可持续的消费者的自觉性已经意识到我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更是一个消费的责任承担者。企业,当然也就从一般的社会责任转向在地化的社会企业责任,那么企业家也从一般强调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新世纪强调社会性,追求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而这件事情早在1895年张謇创办大生系的时候就是张謇的目标。回首一百多年前,看看我们今天,我们是进步了呢还是落后了?所以我们往下看,国1998年也发生大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过剩,这几年我在以前的很多演讲和文章里都讲过,今天不重复了我们现在遭遇的困境,经济下行期也好,不外乎第二产过剩,我们在第二次生产过剩的条件下,在这个压力之下,我们怎么看待今天的局面。早在2007中央就提出了生态文明,2006年我记得当时潘岳书记在环保部,当初提出了两型经济并且写入中央文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终于这个两型农业也写入了2008年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所以这个两型经济、两型农业我说应该归功于在座的潘岳书记,不是因为过去他当过领导我吹他啊,确实是非常有见地的。所以中央把两型经济归结为生态文明,并且在2012年、2013年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调整提出来,是因为我们己经进入了新的世纪,这个新的世纪全球的环境是三大资本都过剩我们因为2008年华人经济海啸爆发给了我们一点儿机会,所以又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高增长。但是走到今天,经济下行期,本源还是业过剩一般意义的产业过剩就是产业资本过剩,进入到现在,我们是金融资本也过剩,不信各位了解一下你们所在地的银行,连县级银行现在都是存差,存差率甚至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我们这些年的M2突飞猛进增长,这个增长率是个四十五度的曲线,大大的快于GDP的增长,但后面印钞的结果,就是高端资本过剩。所以在这种压力之下,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我们实际上在可持续发展在两型经济在各个方面的努力仍然不够所以我们说与其大家今天仍然沿着九十年代的提法走下去,不如回首看看100多年前张謇他是怎样推行在地化,所以我期望张謇研究应该跟上二十一世纪新的形势。这次潘岳书记给了我一个课题,让我做张謇研究,让我探讨张謇研究如何创新。我说今天中国强调的几个自信,应该从100多年前我们跟西方企业发展的最初的那个根儿,就是不一样的,从这儿说起。因为你不是靠殖民化来发展企业的,因此我们的企业一定得对在地化尽责任。那么好了,张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就叫做村落主义,张謇所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呢?是地方自治。所以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实业家、教育家,他其实是一个有着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一种,怎么说呢,既是思想家,其实也是政治家,也是治理专家。在我们研究的理念中,为什么张謇的地位这么的突出?是因为和他一样,仍然抱定了发展乡村,推行地方治理,来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综合试验的人大有人在,在中国遭遇到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然后被殖民化的一个过程中间,中国崛起一批不是激进对抗的教育家、思想家、实业家,其中和张謇几乎齐名的,后来被毛泽东高度肯定的,还有另外一位是卢作孚。所以大家可以看这上面都是早期乡村建设的大家无论是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黄炎培、陶行知还是张謇,应该说第一个真正把乡村发展实践和地方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是张謇。所以我们客观看这个运动,不是谁孤立的,而是有一批人,这些人呢都是去经验化的,我们今天被他们用西方概念改良,其实他们是本土化的综合性发展的一批试验的先行者。张謇提倡的村落主义,我们可以看这个提法。我今天要在这儿提一下这一页的资料来自于南通大学的王敦琴,特此致谢!向王老师表示感谢,我没经过您的允许把您资料给用了,我希望下一步我们做研究的时候能跟南通大学有所结合。张謇的村落主义是他发展南通实业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为什么?是因为一个地方的综合发展是不可能离开对本地资源开发的,而这个资源在哪儿?在农村。为什么大生企业是纺织业是因为南通原来是我们棉花带的一个种植区域,那怎么使这个地方的原材料生产能够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就必须通过农牧垦殖,所以他的整个产业是最早构建产业链的,是从原材料的生产,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农村综合发展开始的。如果你只想我占有,就像我们今天的土豪企业家,我把农民赶走,我把土地占有,这是殖民者,你是中国的企业家吗?而张謇的做法是我要发展农村,让农民得利,让地方的综合开发,我来让大家共享收益,所以张謇在当地办的实业一定得以村落主义为指导思想,他才能够发展起来,才能够没有像今天的面广量大的社会冲突。今天我们一年平均十几万起社会冲突,叫群体性治安事件,翻译成英文老百姓听不懂其实不外乎就是老百姓反抗不多说这个事儿了。我们只讲当年的村落主义本身是相对于中国的国情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的、在地化的一种发展模式,所以我们说社会企业家加村落主义等于在地化而在地化是二十一世纪西方才接受的概念,所以过去我们总是在讲globalization,我们说中国是全球化的得益者,这个事儿我不分析,我另外有文章,我只是说在全球化提出同时,另外一个东西叫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也在提出,所以我们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下面就好解释了村落主义在地化是张謇的毕生目标好了,这些引述我也不多讲了,因为袁岳先生已经站起来了。图片很简单,你们都看得到,无外乎就是通过综合性开发来实现在地化的综合发展形成的收益用于什么呢用于家乡的乡村建设,也等于是在地化的综合发展,所以最下面的一句话非常重要,他说:二十六年来,謇之得于实业而用于教育、慈善及地方公益者,凡二百五十七八万,仍负债六十万有奇,叔兄所出亦八九十万不与焉。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地化的产出资本收益不足以支付在地化的社会文化教育管理开支了。这个是我们下一步应该研究的。他对于我们今天所推行的社会现代化,仍然是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的。这是他所推行的社会事业,大家都能看得到的,我就不多说了,他的社会事业的开支是一个比较大的开支,那我们现在的客观的研究是应该怎样给人一个新的视角,让人知道我们怎样能够形成适度的收益,用于适度的渐进的社会建设。

谢谢

2017.03.17

 

(作者简介:温铁军,河北昌黎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