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论文
张謇与南通美术(二)
时间: 2022-11-07     次数: 3468     作者: 沈启鹏

张謇与南通美术(二)

 

书画明志助实业发展

培养人才兴美术教育

 

□ 沈启鹏

 

张謇虽然不是画家,但他是诗人,是书法家,是中国书画收藏鉴赏家,是南通近代美术事业的拓荒者。他涉猎的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博览业等。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就张謇的书画情缘,以及他凭借文化艺术促进近代南通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进行了探索。

书画明志  助实业发展

张謇不仅捐私藏创办博物馆,还直接介入美术活动,以诗书画明志、唱和会友,服务于时政实业。

1. 诗配画,诗画交融

张謇务实而有远见,经商也为儒学,他是文人,是书法家,更是文学家,是诗人。大量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题画诗。粗略统计,录入张謇全集的题画诗就有112首之多。诗歌本属文学的范畴,然而诗咏画、诗题画、诗意与画境完美结合融为一体,这些题画诗自然就要归到美术的范畴加以研究。

张謇的题画诗有题山水画的,题花鸟画的,绝大部分(约70篇)却是题人物画的。从题材看,大体可分为文人雅士生活题材,如《听瀑图》《濯足图》《雅集图》《入山图》《话别图》《别棹图》《泛舟图》《饲鹤图》《归隐图》等;读书治学题材,如《课读图》《课子图》《夜读图》《涤砚图》《教子图》《狼山访碑图》《踏雪寻诗图》等;历史传统题材,如《文姬归汉图》《塞外校猎图》《青天倚剑图》《灞桥风雪图》《执经侍坐图》《雪中送炭图》《采药图》等;现实生活题材,如《濠上观鱼图》《村午饭香图》《归舟载石图》等。还有许多画像题材,如《董小苑病影图》《大圣图》《钟馗像》《观音像》《佛像》等。仅以题材分析,就可以看出张謇的题画诗占主体的并非风花雪月、闲情逸致,而是借诗配画陶冶性情,表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题画成为他直接参与审美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与画家交游唱和的重要形式。

2. 画明志,契合时事

 

《张季子荷锄图》

1894年张謇中状元,次年即回家乡谋划兴实业办纱厂。北洋水师败亡,八国联军肆掠,更坚定了张謇实业救国的决心。1900年(光绪庚子年)张謇四十八岁,开始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他请江宁单林作《张季子荷锄图》,张詧题款,以明开发家乡之心志。

画面上题满了名人雅士的诗文,有翁同和、郑孝胥、陈三立、沈曾植、范当世、周家禄、江谦、黄绍箕、徐乃昌、汤寿潜等十七名之多,此画1984年张立祖摹刻立石,现存南通博物苑。

张謇五十岁时,又请单林为他画像:啬公端坐于石,牛羊牧童左右其侧。题名《东海牧夫长五十小像》,再次用画表达了张謇开发家乡的决心。

据赵鹏《一把折扇引起一段历史》一文介绍,就读于南通师范测绘科的鲍恩,因绘图特别精细而深受张謇器重,毕业时他应命将通海垦牧公司的规划图绘制于扇上,共作10把。张謇为此铭文《题通海垦牧公司界图扇》,分赠公司各大股东,其中一把用作南通钟楼的奠基之宝。张謇担任全国水利局总裁时,鲍恩曾负责江苏舆图的测绘。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南通一带发生大潮灾,大片良田坍入江流,百姓流离失所而赋税不减。南通民间成立潮灾救济会,张謇等地方人士不断上书朝廷保坍救灾。七月由习艮枢和费师洪编辑,上海文明书局印刷出版,通州救济会发行了《通州江岸潮灾报告书》。刊有“建筑沿江水楗保护坍田说明书”(含建筑和工价)、“保江坍请愿书”“地方自治公所请求保坍公呈”三份,“地方绅士报告江坍之急电”“督宪批咨”“通州潮灾救济会募捐启”“通州潮灾救济会简章”和十八万分之一的江岸潮灾地图。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刊印王燕(静轩)所绘“潮及西城外”“庐舍淹没人民漂流之现象”“掩埋淹毙之人口”“救护淹没之实画”“官吏放粮”“救济会调查”“圩内居民迁流状况”等国画示意图十幅作形象化的反映。张謇不仅题写隶书书名,还作楷书序言陈述“江岩之坍于江”、“滨江之民日丧其田”“而赋如故”,“无田任赋之民流离失所”之状,大声疾呼保坍救济。

 

“厂儆图”之《幼小垂涎》


“厂儆图”之《鹤芝变相》 

张謇还以画契合时事服务实业。大生纱厂初创时期,一些人极尽阻挠、欺骗、贪利之能事,招来风波,使公司蒙受损失。有感于创业的艰难,张謇亲自设计,命单林作题为《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鹤芝变相》四幅尺页国画,总称“厂儆图”。张謇分别题名并书图四首,悬于大生纱厂公事厅楼上两壁,以示警戒。这种用隐喻手法,讽刺办厂过程中故意刁难捉弄的几种小人,可谓是中国画形式的讽刺漫画,既别出心裁、抨击时弊,又不失文人儒雅。

培养人才  兴美术教育

张謇从收藏、鉴赏、建博物苑进而扩大到美术教育,以培育包括美术在内的各种人才。自张謇办新学起,依据各级各类不同的学校,把美术教育放到各不相同的位置上。参照日本明治四十年前,一般小学以修身、国语、算术、体操为必修料,国画、唱歌、手工等为随意科。他在为“扶海家塾”制订的章程中,明确“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教授体操、算术、音乐、图画、修身、国文、兼游戏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规定每周三图画课。后来南通各小学校由图画课改称形象艺术、工用艺术、劳作、美术。南通中学开校时文实二科均设图画,高中二、三年级每周两节,通师亦然。师范一年级学钢笔画、水彩画、临画、写生;二年级水彩、临画、写生;三、四年级用器画、图案画、黑板画。选修分图画、手工、工艺,增加色彩画、油画、炭画、美术史。职业技术学校规定开设的课程各有不同;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课目表中有“用器画、简易写生画、测量学与实习”等;盲哑学校设国画、雕刻课目;女工传习所除刺绣专业课程外,还有国画、书法等,本科三年进入美术科的第一年专绣宋人画册风景山水,第二年研修以仕女人物为主,美术科专业的再优选进入研究科专攻油画肖像绣。

张謇苦心经营,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一改被动地接受扬州方向文化辐射的传统,跨越长江打通了与上海的通道”。(赵鹏语)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南通优良教育环境下培养出的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纷纷走出南通,到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美术院校求学。他们有于咸、王个簃、刘子美、高冠华、尤无曲、赵丹、顾云璈、顾永金、徐渠、赵无极、陈定九、戴俊、张子通、仲贞子、刘一飞、张之仁、黄幼松、范子愚、丁吉甫、徐惊百、顾启时、顾启华、施春瘦、江涛、白衍……他们中间,有的走上革命道路为国捐躯;有的响应鲁迅“新兴木刻运动”的号召,传播火种;有的成为吴昌硕、潘天寿、陈半丁的入室弟子,有的留在大学任教或转入电影表演艺术等。更多的返回家乡任教,培养年轻的一代。张謇的美术教育如同播散了艺术的种子,在江海大地年复一年生长发芽结出硕果。

1922年全南通公、私小学就发展到347所,还有众多的中学和职业学校需要大量师资。人物画家单竹孙、陈效韩在通师任教,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王个簃、高冠华、丁吉甫、刘子美、葛竹溪等早年都在中小学或通师任教。这是一支高水平的美术教育队伍,他们不仅培养人才还活跃着南通的画坛。

旅居法国,并成为法国十大画家的赵无极先生,在他出生六个月时,从事金融业的父亲即举家迁居南通。他说“这座城市离上海很近,是母亲选定的,因为这里的中、小学质量好”。

作画中的刘子美

赵无极的启蒙教师刘子美(19031983),通州骑岸人,名刘璇。从通师考入杭州国立艺专与李可染同窗,家贫辍学返乡,先后在十三个中、小学任美术教员。

赵无极在通师一附小学一至四年级得刘子美美术启蒙,通中毕业后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就读于南通的十四年,无疑为他后来的成才路奠定了良好基础。1948年定居法国巴黎,后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成为现代西方抒情抽象派杰出代表性画家,进入西方主流美术史。张謇打下的教育基础使南通美术人才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袁运甫与笔者均为刘子美先生的学生。(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原载:《张謇研究》2022年第3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