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张謇的“财富观”究竟是什么?
时间: 2021-07-09     次数: 5043     作者: 赵明远

 

富翁与啬翁  聚财与散财

 

张謇的“财富观”究竟是什么?

 

赵明远

 

(来源:方志江苏”公众号 2021-07-08)

 

 

 

通州师范学校

1907年3月10日,通州师范学校开学,张謇到学校训话,一开头他就给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世何以须教育?教育何以须师范?师范之养成,以何为重?师范之希望,以何为先?”张謇举出了孔子、孟子的言论,向同学们指出,“古之仁君曰恭俭”“俭为美德”,师范教育要以俭为重、以俭为先。他接着说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单单举一个“俭”字勉励你们?因为“俭可以凝贞苦之心,可以养高尚之节,可以立实业之本,可以广教育之施。”

张謇把“俭”作为他年轻人的鞭策和要求,是其人生经验使然。张謇出生于寒门,少年时代跟父兄在田间劳作,民间的疾苦和家庭的清贫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勉节俭任劳耐苦的习惯。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因为一直葆有这样的美德,他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所以他和同学们分享的是他成功的经验:那就是俭不仅可以使人养成坚贞耐苦的意志、高尚美好的节操,还可以通过节俭,让实业、教育建设得到更多的投入。

在张謇的事业发展之时,他个人收入也在逐步提高,但他仍秉持节俭任劳这些美德直至终生。我们可以从他给吴夫人几封家信中,看到张謇的日常生活状况,那是一种让今人难以理解的俭朴:

望卿在家加意管理,加意节省,每日菜蔬一腥一素已不为薄,须是将债还清,又为徐夫人造成女子学校,又筹足几个小学经费,尊素堂之事方了,卿当明白此义。衣服不必多做,裁缝即可省。切切。(清宣统元年正月)

外间各省扰乱,移家者纷纷,能安居有饭吃有衣穿者,便是幸福。余家须一切谨慎,勤俭。余有暇即归,不必系念。(民国元年九月)

新棉裤颇合身,惟收口腰身略紧。旧裤寄回,须拆开洗过重修,交叉处勿多去,铺棉絮仍可穿。(民国二年十月)

传习所绣服十月初可成。一定十月十三日送吉期。珠花即用亦勿过贵。今日时局,今年岁收,能少奢一分好一分。亦惜福不享尽之福,须知此意。(民国四年八月)

喜事过,家中女仆亦可酌减一二。家中今年用度之费,过于平常不止一倍,以后须加节省。凡人家用度,若但出入相当,已不足以预备非常之急。若复过度,则更不合处家之道。新妇在家,汝宜为之表率,俾知处乱世处穷乡居家勤俭之法。(民国四年十一月)

张孝若在回忆其父日常生活时写道:

“他穿的衣衫,有几件差不多穿了三四年之久,平常穿的大概都有十年八年。如果袜子破了,总是加补丁,要补到无可再补,方才换一件新品。每天饭菜,不过一荤一素一汤,没有特客,向来不杀鸡鸭。写信用的信封,都是拿人家来信翻了过来,再将平日人家寄来的红纸请帖裁了下来,加贴一条在中间,日常都用这翻过来的信封,有时候包药的纸,或者废纸,拿过来起稿子或者写便条用。……平常走路,看见一个钉,一块板,都捡起来聚在一起,等到相当的时候去应用它。”

张謇居家生活如此精细节约,与他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如此不相称,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张謇自1895年起在南通创办实业、教育,常住于大生纱厂、师范学校或者博物苑,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1915年,张謇建成了他在南通城的第一所私宅——濠南别业,此时张謇已年62岁,高居政府农商总长之位。而在建造濠南别业时,张謇给张孝若的一封信函却透露出他建别业一度后悔的心情:“别业势不能中止,而意窃悔之,为来日之艰也。家中可告汝母,刻意节俭,为自立之图,非常之备。”张謇对家人“节俭”的教导中体现着一种自立精神和忧患意识。其实张謇并未在濠南别业久住。张孝若结婚以后,他就搬到了较为简朴的濠阳小筑去了。

 

张謇故居——濠阳小筑

 

张謇在濠阳小筑

简朴是张謇生活习惯和自律,而这并不是他生性吝啬守财。他常说,“应该用的,为人用的,一千一万都得不眨眼顺手就用;自用的,消耗的,连一个钱都得想想,都得节省。”张謇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的红利等收入,由于大生企业一度发展较快,张謇的红利相应为数甚巨,另外张謇还有政府任职、社会兼职的薪俸收入。但张謇却经常公私不分,将私人收入充作各种公益用途,践行他和学生们说的“立实业之本”“广教育之施”愿望。

张謇早年就在家乡做过许多公益慈善活动,如1886年张謇在家乡海门与父兄邀集乡人办公司兴蚕桑,买回几千棵桑苗赊于乡人种植,并送《蚕桑辑要》一书;1895年前后,在海门举债营建家庙、义庄、社仓、石路、石桥,出资540千文建儒寡会,优恤士族寡妇。

 

通州师范学校校训

1902年,张謇发起筹建通州师范学校。张謇拿出了他在大生纱厂历年没有支取薪俸2万元,加上张詧及其他亲属的资助,征地41亩兴建校舍,于次年建成,紧接着建成了通师附属小学。1905年,张謇兄弟等以私资建立了通州女子学校,后学生增加,他们即于1910年出资另购珠媚园新校址,改为通州女子师范学校,附建初级、高级两部附属小学。对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张謇兄弟均予捐款。

1904年,张謇在海门长乐以私资建了国民初等小学。次年,张謇夫人徐氏出资建成张氏私立初等小学。1906年,徐夫人又在长乐建了小学,称张徐私立第三初等小学。由于小学中常有男生欺负女生的情况,徐夫人就有了再建一所女子学校的愿望。1908年徐夫人临终前把此愿托付给了张謇,1913年,张謇将这所女子学校建成。

 

南通图书馆

1904年,张謇在城南建植物园,次年改为博物苑。张謇不仅出资建设,同时将个人收藏的文物捐赠于博物苑中。1912年,张謇由发起建立图书馆,又向馆中捐赠了八万多卷藏书。1913年,张謇兄弟捐资建立了公共体育场,以后又出资分别于1914年建成女红传习所,1916年建成了军山气象台,1919年建成了伶工学社、更俗剧场。

1905年,张詧、张謇等发起建立新育婴堂,1906年秋在唐闸建成,用费23400元,其中张謇兄弟捐资占1/2。张謇夫人徐氏病逝前嘱咐家人将其历年节存资金开办一所幼儿园,1913年在唐闸的“南通私立第一幼稚园”建成,建筑费2190元。其后,张詧夫人杨氏也出资建成了“私立第二幼稚园”。1920年,张謇夫人吴氏也以自己私产创办了“私立第三幼稚园”。

 

育婴堂

 

第一幼稚园

1913年,张謇以他在60岁寿辰时所得亲戚朋友的贺礼18221元,在南通城南建造养老院,后称第一养老院。又分贺礼8500元用于扩大新育婴堂房屋面积。1920年张詧70岁寿辰时,亦将所得戚友馈礼在门长乐镇建造了老老院,后称第二养老院。1922年张謇70岁寿辰时又以贺礼3万余元建造了第三养老院。1913年5月张謇、张詧购地11.7亩多兴建医院,至1914年6月竣工,用款2万余元。1914年8月,张謇在南通县城西门外大码头创办贫民工厂,后又在东台、仪征各办了一所贫民工厂,开办费来自张謇担任两淮盐政总理的薪水约66000元。

 

第一养老院

 

贫民工厂

1913年,张謇筹措资金,在狼山北麓购地兴建狼山盲哑学校。1916年2月,张謇又办残废院,与盲哑学校相毗连。同年用银1300余元在南通城西门外建栖流所,收养乞丐。盲哑学校、残废院、栖流所等日常经费不足之数均由张謇担负。张謇还将社会各界所赠张孝若出国留学的贺金1619元用于公益。

南通的社会事业一直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张謇将个人的金钱收入大量资助到公益事业中去,以上仅举出在文教慈善方面的一些实例,总体出资情况难有确切的统计。张謇在去世前一年谈到他对教育、慈善等事业的资助时说:除纺织专门学校和通州师范外,他和叔兄每年承担的费用为:教育事项58440元,慈善事项22560元,公益事项4080元,总计达85080元。二十余年来,“除謇自用于地方及他处教育、慈善、公益可记者一百五十余万外,合叔兄所用已二百余万,謇单独负债又八九十万余元。”资助的金额是非常大的。

 

张謇说:“有钱人的势焰,实在难受,所以我非有钱不可。但是那班有了钱的人是一毛不拔做守财奴,我可是抱定有了钱,非全用掉不可。”又说:“一个人的钱,要从我的手内拿进来,再用出去,方才算我的钱,不然还是人家的钱,或者是箱柜里的钱。”“人单单寻钱聚财不算本事,要会用钱散财。”

显然,在张謇心目中,金钱不过是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而已,而决不是人生价值的砝码,更不是人生的价值追求。节俭可以聚财,而聚财是为了创业,是为了贡献社会。

END

 

作者简介

 

赵明远现任民盟南通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南通市政协常委,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南通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江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编著:《南通濠河文化》《通商与通商精神》等。

 

审核:朱振鑫

发布:金嫣然

美编:沈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