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致敬张謇 ——读写啬翁系列笔记(上)
时间: 2021-12-02     次数: 4062     作者: 沈启鹏

 

致敬张謇

 

——读写啬翁系列笔记

 

沈启鹏

 

(原载天风阁主微信公众号

 

作为张謇的家乡人,我从蒙张謇的恩泽而不觉到被张謇的精神所感动,从研究张謇地方自治、救国图强实践到传扬张謇自强自立、爱国爱乡的精神,再到张謇题材的美术创作,真有许多值得一记的与先贤张謇的不解之缘。2013年7月在南通博物苑举办“《风物聿新》画作捐赠展,以作品、文字、图片、实物的陈列,向公众讲述捐赠画背后的故事。捐赠展结束,即写成这六篇系列文章,汇编成册以作史料存档。今将8年前的文稿略作修改,加写新篇《赓续謇脉》,共七篇文章组成《致敬张謇——读写啬翁系列笔记》,在天风阁主公众号陆续推送,共襄盛世,并祈读者教正。

一、感知张謇

张謇这个历史人物的存在及其影响,是我从小、从生活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逐渐体悟、认知的。他似乎无处不在,先知又先行,深刻地影响着南通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甚至影响了中国近代史、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从而使我不由得产生了深入了解他的强烈愿望。

我的先祖,原籍在南京东南百余里的江宁湖熟镇。清咸丰年间(1851-1862)为避太平天国战火,举家辗转至江北海门常乐镇东乡落户。曾祖沈之珍农耕之余兼作私塾先生。同乡张謇先生在南通城办实业教育,曾祖先将两子送唐闸资生铁冶厂学徒,后卖掉老宅带两女迁至东台三仓河泰源垦牧公司。我的外祖母卫祖民也带两女儿从启东近海乡移民到泰源公司垦荒植棉,先后成为张謇发动的早期沿海开发大潮中的一批拓荒者。我的岳父周振远出身于扬州贫寒农家,1921年19岁时经人介绍进张謇创办的大豫盐垦公司任练习生、代理会计、会计,供职20年,直至1942年公司解散,解放后来南通祟敬中学任职定居。祖辈的迁徙轨迹呼应着张謇沿海开发和实业兴城的节奏。

祖父沈彦行1908年16岁时进张謇创办的资生铁冶厂学徒,四年后满师,成为第一批机工,当钳工机匠师傅,参与博物苑水塔喷泉龙钵系统施工。1916年欧战爆发,在上海应募赴法国,先后在洛里洋市台波兵工厂和巴度市上尖轮船机车制造厂做技术华工。三年后回国任资生铁冶厂铜匠领班。1920年资生铁冶厂自行歇业,祖父与友人合股创办全昌机器厂,直至1956年公司合营为南通农具厂进而改建为国有企业的七一机床厂。从早期“资生”18年,到中期“全昌”35年,再到后期“七一”至今63年,祖父奋斗的一生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赓续并延展南通机械工业发展主脉,作出积极贡献。1956年因公殉职,政府对他颁奖并全市公祭。父亲传承祖业,精研技艺,服从政府多次大会战调遣,长期在唐闸工作,在水力挖土机和千吨水压机等研制方面多有发明创造。从父辈的机械生涯中可以看到张謇实业救国的精神延续。

1946年12月,我出生于西濠河之畔、桃坞路口的惠中巷1号。这里是张謇经营南通新兴崛起的一条工商业大街。东侧是五公园、俱乐部、大储三栈、西被闸、跃龙桥,西侧是桃之华旅馆、通崇海泰总商会、更俗剧场、汽车站,以及百货店、铁匠店、汽车行、饭店、酒楼、石库门建筑的民居。1922年全国第七次科学年会学者名流下榻的俱乐部里,有祖父负责安装的冷热水管道设备……众多的近代历史遗存呈现出一个世纪前“模范县”的繁华景象。我便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到中公园少年之家画画,到更俗剧场当服务员看京戏,到“专署”总商会大礼堂看电影,到“桃之华”感怀南通惨案纪念地,到“松云里”抬自来水,到“大有里”买米,到公园饭店对面买煤球,到南公园淘米洗菜捉鱼虾……在这里处处感受到南通早期现代化的时尚气息。

我在张謇委托孙沅创办的跃龙桥小学念书,“勤、诚、朴”的校训和优良革命传统陶冶着我的童心;初中起,在叔父指导下潜心临写张謇的《千龄观》《观音岩》《四时读书乐》等碑帖,到五公园、桃坞路、濠河边写生,更乐于到张謇创办的博物苑摹写书画、林木、鸟兽;高中在张謇主持创办的南通中学就读,“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导向了我的人生轨迹。

知青回城我从汽车公司调进画院,虽有某领导告诫我:“张謇是反动的立宪派人物,不能画!”凭着直觉感知,我还是首先选择张謇、白雅雨、韩紫石等地方名人创作人物绣像系列组画。自此,我便注意读地方志,开始学习、研究张謇。世纪之初有幸进高校并参与组建南通大学,圆先校长张謇的大学之梦,同时从感受张謇的教育思想开始,全方位地了解张謇这个人。

我从祖辈的足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无所不在的百年前的“模范县”大量遗存的切身体验中,深深感到:张謇绝没有“失败”,历史会证明:他就是一位近代史上了不起的“英雄”!

二、 研究张謇

所谓“研究”,应是学术层面的钻研探究、分析推论,而我只是泛泛地阅读和了解,仅是地表的“松土”,谈不上“深耕”,更不是“打井”。我研究张謇秉持学以致用的宗旨,一是通读,求总体了解张謇;二是配合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三是结合自己美术专业,作深一步的梳理;四是学习张謇,面向未来,扎根乡里,汲取精神动力。可以一提的没几篇文章,用了一点心力的有两篇:《张謇与美术》和《南通美术百年回眸》。

1999年即将进入新世纪,应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美术理论家马鸿增先生之约,准备论文参加江苏美术理论研讨会。为此邀约老中青书画家与文史专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搜集史料素材,划分张謇30年、革命战争20年、新中国建设17年、文革10年、改革开放至世纪末23年等5个时间段,论述南通各历史时期美术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事件与人物,写成首篇全面展示近代以来南通美术概貌的文章《南通美术百年回眸》,被编入《美术的回眸与展望》论文集。

梳理百年南通美术时,发现20世纪初,南通书画家群体成井喷式增长,这一现象与张謇经营南通有何关系?张謇与美术有什么内在必然联系?静下心来阅读《张謇全集》相关部分和张孝若著《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多有收获。作为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改革家、社会活动家的状元公张謇,在众多领域开风气之先,对中国早期现代化作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开拓。同时,传承儒家优秀文化,吸纳西方先进文化,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其社会改良的实践涉及文学、戏剧、电影、博物、图书、出版、美术等诸多方面。虽然在张謇研究中,“张謇与美术”的命题尚属空白,但依据众多史料,此命题可以成立。他是诗人、书法家、书画收藏鉴赏家,涉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园林、博览业等,是南通近代美术事业的拓荒者。我从他的收藏鉴赏、研习书法、捐助建苑、办学育人、荐才交游和教化更俗诸方面,展示张謇以美术助实业、兴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此文在核心期刊《美术》杂志发表,后在“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鉴于对南通千年建城史、百年近代史的认知,四十年来,我致力于南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唱响“中国近代第一城”和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竭尽所能。撰写《发掘近代历史遗产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全力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等9篇论文发表于《南通今古》《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和论文集;在历年市两会上提出关于濠河保护建设、加强文管会工作、人民公园回归博物苑等10项建议和议案;有列为人大1号议案的《关于精心打造我市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南通博物苑保护、建设的议案》,有《南通创建文化名城的历史机遇》、《保护唐闸工业遗产 彰显“近代第一城”魅力》、《关于保护芦泾港及陈氏花园的紧急建议》(领衔签名)、《关于制止拓宽河东街违法行为的紧急呼吁》(参与签名)等12篇提案、信函、呼吁书和文章入编《风雨兼程三十载——南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备忘录》。

先后参加一系列张謇研究学术话动:

1998年9月,陪同费孝通副委员长参观海门张謇先生史料陈列馆。

2002年7月,主持“南通博物苑发展规划总平设计方案论证会”,12月从北京取回吴良镛院士题词“中国近代第一城”。

2003年3月,出席在清华紫光阁召开的《南通博物苑总平规划论证会暨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研讨会》。

2005年10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华爱国工程论坛”会议。

2006年11月,受张绪武先生委托,参与筹备由南通大学主持召开的“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吳良镛、章开沅等专家出席会议。多次参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论证活动。

2009年4月,出席在海门举办的“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7月,出席纪念张謇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7年,改写论文《张謇与南通美术》,录入《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论文选集》(2)。

2018年11月,出席“张謇与辛亥革命”学术研讨会”张謇论坛。

2020年11月,在海门常乐“张謇精神的启示学术座谈会”上发言。

三、 传扬张謇

为宣传张謇业绩,弘扬张謇精神,以公共艺术塑造張謇形象,彰显城市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在审美中了解先贤张謇,传承爱国精神,共筑中国梦。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良镛院士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条目中,将张謇的城市规划与实践和康有为《大同书》乌托邦理想、孙中山《建国方略》并列组成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学说。2002年7月,吴先生首次来南通,担纲南通博物苑新馆设计。几天考察即得出“张謇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初步论断。回京后又搜集大量资料小心求证,在江苏科技论坛上首次向学术界明确表达这一论断,这对深化张謇研究是重要的推进和突破,更是对南通这座城市的重要历史定位,尤其对南通争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扩大对外影响和今后城市规划、建设意义重大。我心里惦记着这件事,2004年冬,趁赴京出席民盟中央会议之机,专程到吴先生府上拜访,索求题书墨宝。回通后,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当我将吴老手书复印件交给罗一民市长时,他激动地说:“这下子可要求我们把这件大事好好地部署,赶紧做起来!” 紧接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学术界普遍认可吴良镛先生对近代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定位,为我们美术界提供了用自己的才华服务于城市公共艺术的机会。受市政府委托,由我领衔、集体创作完成濠南路《强国梦痕》大型石刻浮雕壁画(1.5m×86.2m)于2002年4月建成,入选当年“首届全国壁画展”。我去北京请费孝通副委员长题词,为壁画增色。我们这个创作团队由尤世玮、贾涛根、张廷栖、赵鹏、沈玉成、黄培中、侯德剑、陶永华、陆军等同志组成,以齐心协力、赶超一流的团队精神,保证了作品的艺术水准。

2013年2月,我们这个团队又完成钟楼广场三个轴线的一批壁画、地雕、石刻等城市公共艺术,其中黄培中主笔的17.5m×4.6m的石刻浮雕壁画《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全盛图》尤为醒目。此壁画与《强国梦痕》壁画均取材于张謇业绩,为传扬张謇精神树立了相应的南通公共艺术的地标。

濠南路西延至桃坞路,是重要的近代历史街区,与寺街、西南营历史街区和唐闸近代工业镇支撑起南通“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不可多得的珍贵称号。然而桃坞路、更俗剧场都消失了,召开过第七次科学年会的的那么优秀的历史建筑俱乐部也被拆除。刚消失,罗一民市长即让我在原址做一个遗址标志,我和黄培中、陶永华、刘志贤组成创作、制作组,做成椎形四面体“俱乐部遗址”铜雕标识、遗址地圆形地雕和反映老桃坞路历史风貌的六块平台铜浮雕。

在完成罗一民市长委托的环西文化广场长120米大型石刻浮雕《江海风》之后,2002年,配合濠阳路改造,又对被拆除的“通明电器公司”“织造局”“江山门”等做上遗址标识,对“因树斋”西侧园林做上楹联、匾额,并设计制作了陈实功铜像和沈寿汉白玉雕像。即便如此,也难体现濠阳路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张謇办教育从师范、幼儿园起步,1906年办师范农科、1912年办医学专门学校、1913年办纺织专门学校,1928年成立私立“南通大学”。限于当时国民政府的规定,农、医、纺三科只能改称“南通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省人代会上我曾与陆文蔚老师联合呼吁组建南通大学,南通人民的这个愿望到本世纪初才得以实现。2004年由医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联合组建综合性南通大学,我有幸成为南通大学第一任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共同致力于大学组建初期的新校区建设和一系列制度建设。为圆先校长的梦想,我提议大学校名应集张謇手书,得赵鹏先生帮助,从同一墓志铭碑刻中集得四字被采纳;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各取医学院和工学院原校训中四字,组成南通大学校训“祈通中西 力求精进”;我邀黄培中、陶永华共同设计校徽,以新校区地块平面图形似玉磬融入五山旭日之形,又如升腾风筝江海瓦当,喻示通古纳今传承文明蓬勃向上之意,一形多义、新颖别致;指导设计新校区张謇石雕像;联系啬园推进共建“南通大学张謇园”;支持建设“张謇研究数据库”;组织举办“张謇收藏书画作品临摹展”;出席南通师院张謇塑像落成仪式;参与组织召开“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张謇画像的会议纪念品;接待来校的老校友;退位后每年清明节陪同校领导去啬园祭奠扫墓。

四、读写张謇

所谓“读写”张謇,即在读懂张謇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进入书写描绘张謇的艺术境界。正如赵鹏为博物苑拟草的“捐赠展”前言所述:“作品的完成,除去绘画技艺这个层面外,更有创作者知识的累积、情感的蕴蓄,以及为之倾注的心力。”

我画张謇,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分别画了林溪精舍、濠南别业和瑞雪竹林环境下的张謇人物绣像。

2007年,为南通大学主办“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作礼品画,创作张謇身着长袍手扶江边立石,面对拍岸惊涛,立志弃官返乡、救国图强。两侧长跋抒怀,取题“弘誓大愿强国梦”。高仿文创托裱装盒馈赠与会代表。

2012年,为即将落成的濠河博物馆作《悠悠濠河孕英灵——十大名人像》之一:《兴国先达·张謇》。身着西服手柱拐扙视察江滩石楗,背景以水纹分割组合“近代第一城”场景,赵鹏配诗治印。

我和同仁们合作了大型石刻壁画《强国梦痕》,总想以中国画形式浓缩86米长的壁画内容,表现先贤啬翁筚路蓝缕、开拓奋斗的一生。2010年作三联张中国画《强国梦痕·张謇》,中联为大生开工,张謇手抚织机感慨万千;右联表现张謇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左联表现张謇艰苦创业的事业面貌。画面两侧纵列当代名人大家的题辞墨迹。此作2011年入选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百年风云·壮志丹青——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美展”。2015年捐赠南通博物苑,2021年初陈列于博物苑“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民族企业家的楷模、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张謇”展览。

2011年参加“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在研读史料、搜集图像基础上,四易其稿,反复修改。那时工作室没有空调,盛夏时节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大汗淋漓“解衣磅礴”可谓呕心沥血,历经7个月,完成145cm×302cm大幅历史画《风物聿新——张謇创办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画面呈现了32位张謇经营南通的同仁精英和来访的中外学者名流,再现了张謇敢为人先创办博物苑的历史场景。此作2013年在南通博物苑举办捐赠展,201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邀展时被收藏。

2016年,负责中华慈善博物馆建设艺术监理工作的同时,受设计布展方委托为该馆展版陈列作慈善家张謇肖像和历代35位慈善家肖像画。

《风物聿新》被国博收藏了,张謇的家乡却没有了这幅历史画。2017年底,我狠下决心再作第二稿,适当修改充实并放大至224cm×438cm。经半年努力,2018年5月刚刚完稿,即被南通博物苑借展至北京首都博物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躯——张謇”,得顾秀莲、刘延东、陈炳德、李金华、吴良镛、张绪武、单霁翔等领导专家好评,文创高仿100件分送嘉宾(附创作札记)

为庆贺“南通美术馆"建成、开馆,应征“丹青江海一一南通藉名家精品展",今年四月新作竖幅四尺中国画《强国梦痕.张謇》参展。

五月间,为助力海门打响“张謇故里,诗画海门"文旅品牌,应邀创作张謇画像。将73岁张謇抱病视察江滩保坍工程的生命最后一瞬定格于画面,此作捐赠海门区美术馆作长期陈列。

2020年11月12日,对南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天。习总书记从上海来江苏视察,第一站到南通,考察五山地区滨江片和博物苑濠南别业。要求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学习先贤、典范、楷模张謇的爱国精神,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意义重大。受命于省文旅厅和省美协指令,限时创作200cmX400cm超大主题画,要求不出现习主席形象而要反映习主席来南通视察的重大事件,我想“青山绿水”和“一城一人”两个主题不可偏费。从调研、访谈、写生、构思,到构图、拷贝、制作、修补、托裱,耗时百日,完成“紫琅佳境”、“先贤梦痕”、“江城新姿”横叠三联张。总书记擘画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发展新篇章,余作一山一水一人一城,以抒敬怀。取画题《江海奔涌立潮头》,与反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形象的同大三画作,分别统领画展四大版块,陈列于江苏省新美术馆的“百年征程一一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颁奖大会上得省美协主席周京新专题点评,《新华曰报》刊画报导,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张謇以“实业之创,改善民生” “学 校之办,开启民智” “慈善之举,解除民瘼” “文化之兴,文明民风” “抗灾之措,情系民难”,为南通“新世界雏形”竭尽心力,马斌教授将此称作张謇的“牛马情怀”。张謇说“下走之为世牛马,终岁无停趾”,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才有了“模范县” “第一城”的美誉,才有了今天南通“强富美高”新发展的坚实基础。

让我们了解张謇、学习张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未完待续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