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张謇与皖城安庆的不解之缘——记张謇六次来安庆
时间: 2021-02-15     次数: 6558     作者: 陈松林

 

张謇与皖城安庆的不解之缘

 

——记张謇六次来安庆

 

陈松林

 

张謇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也涉及安徽很多地方。张謇事业的得力帮手,他自己归为“一兄一友两弟子”。其中两弟子即安徽徽州人江谦、江知源,都从学于张謇主持的江宁文正学院。江谦后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等职。江知源担任过张謇通海垦牧公司总经理,后曾任安徽省教育会会长,江苏省教育司司长。

徽州人江石溪,是江泽民同志祖父,曾受聘张謇大达轮船公司协理。常乐镇“张謇纪念馆”题名,为江泽民同志手书。张謇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是在安徽庐江人吴长庆麾下担任8年幕僚时期,这对张謇以后的从政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成为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另外张謇亲家是安徽石台人陈劭吾,就是儿子张孝若的岳父。张孝若婚事媒人是安徽南陵人徐乃昌(徐积馀),徐和张謇交情深厚,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就为徐所促成。

可见张謇与安徽颇有缘,而他与晚清安徽首府安庆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光绪十三年(1887)到宣统三年(1911),时间跨度24年,长江下游尽头的南通人张謇,居然前后6次来到长江中游的安庆,正是“共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

安庆别称宜城,又名皖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安庆都是安徽省行政中心所在地。安庆是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梅戏之乡,国粹京剧发源地之一,也是文学桐城派发源地,享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桐城文章、戏剧之乡”美誉。

一、光绪十三年(1887),随孙云锦赴开封任

孙云锦(1821-1892),字海岑,晚清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孙云锦在担任通州知州期间,为少年书生张謇平反冒籍应试案,由此与张謇结下师生情缘。此后这位长者频频向张謇伸出援手,其间在学业、生活、做人上不断地给予张謇鼓励与关怀。孙云锦调任淮安、江宁、开封等地时,多偕张謇同往,二人师生情谊一直延续了16年,直至孙氏去世。

同治十年(1871),十九岁的张謇在知州孙云锦过问下,从如皋“冒籍案”中解脱出来,回到家乡海门。同治十二年(1873),孙云锦又帮助张謇归籍通州,然而张家“因籍事而负债千金”。调任江宁知府的孙云锦知道张謇境遇后,邀请张謇去江宁发审局任书记,让他一面工作,一面仍可“应各书院试”,可谓用心良苦。张謇也深感孙师对他有“饮食教诲生华枯木之恩。”

2012版《张謇全集》中,“孙师”出现136处,“桐城师”出现30处,共计166处。从张謇为其恩师所作的诗、联、文、函,及日记中,均可体会到张謇对孙云锦绵绵感恩之情。

光绪十年(1884)淮军将领吴长庆病故,此时在政坛崭露头角的张謇,两位重臣张之洞和李鸿章都发来邀请,但张謇坚持“南不拜张,北不投李”,料理完吴长庆丧事之后,张謇选择回到南通。到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孙云锦奉旨调补河南开封知府,他再次邀请张謇入其幕下,随同其北上赴任。

张謇于光绪十三年(1887)初夏五月初三抵通,雇车赴芦泾港,乘“太和”号轮船西上。初五到达安庆。初七他参观了姚惜抱和邓石如的墨迹。姚鼐(世称惜抱先生)是安庆桐城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散文家,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邓石如是安庆怀宁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张謇本人就是文学家和书法家,张謇恩师翁同龢曾评价张謇的文章和书法“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张謇文风深受桐城派影响,他对书法也是终生痴迷,因此他对安庆姚惜抱和邓石如仰慕已久,故抵达安庆才两日就去参观墨迹。

在安庆城内逗留半月,五月二十日张謇来到孙云锦的家乡桐城大关,拜叩恩师。随后张謇随孙云锦离开安庆桐城,途经六安州、顺河集、冯家集、太和县、淮甸、新镇、周家口、大林港、张市、朱仙镇等地,于六月十六日到达开封。

二、光绪十六年(1890),祝寿孙云锦

光绪十六年,孙云锦七十大寿,张謇撰写了寿文。在寿文中,张謇再次慨叹了孙云锦当年恩情:“謇贯通州而居海门,弱岁为人所苦,所谓冤与弱之一。微公拯之植之,不能有今日,而辞顾不及之者,感激恩分一人之私,是狭小公于天下而不敢也。”对孙云锦为他平反冒籍应试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光绪十六年正月二十八日,孙云锦派使者送来消息,张謇方知恩师十七日已经归皖。二月十二日,张謇自芦泾港,乘江轮一路西行去安庆。十三日半夜到达安庆,十四日一早就去拜诣孙师。十五日还去拜访了方守彝。

方守彝、吴汝纶、张裕钊都是晚清桐城派的重要代表,张謇与他们都有密切来往。特别是1874年八月张謇从张裕钊学古文法,时张裕钊为凤池书院院长,“叩古文法,先生命读韩昌黎须先读王半山。读《晋书》”。(《啬翁自订年谱》)翁同龢评价张謇“其文亦古”,张謇文风受桐城派影响。桐城人吴汝纶是清末文坛领袖之一,张謇与吴汝纶关系也非同一般,两人多次信函往来。张謇拜访方守彝,足见张謇对桐城之学喜爱。

二月十五日张謇赴孙云锦家拜寿,孙师置酒,师徒把酒言欢,畅谈旧事。十八日张謇自安庆码头乘江轮还上海,孙师一直送至江边。点点滴滴,无一不显示孙云锦对学生张謇关爱舐犊之情,对此张謇终身难忘。

三、光绪十七年(1891),赴江西返途探孙云锦

光绪九年(1883)张謇奉命随吴长庆部队赴朝鲜平乱当军幕,见三兄张詧有才干可发展,英雄有用武之地,便荐贤张詧一起赴汉城,任军中帮办后勤事。张詧在这不可多得的大舞台上尽力施展才能,后以军功保举赴江西履职。光绪十五年(1889)任江西南昌县帮审,光绪十六年(1890)任江西良口厘差。

光绪十七年(1891),张謇赴江西九江探望三哥张詧,自江西返安庆再次看望孙云锦,没有见着。

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十三日,张謇撰写了《桐城孙先生七十寿序》。序文里高度赞颂了孙云锦为官清正廉明,减除苛捐杂税,整顿吏治,体察民情,为民伸冤,通海百姓无不交口赞誉。

同年九月九日,张謇乘坐“元和”号轮船沿江西上,先赴江西九江探望张詧,十九日抵达江西并见到三哥。在江西停留十多天,十月二日乘“太和”轮船东下长江去安庆。三日早上入安庆城,孙师去桐城讲学未归,会晤了孙云锦的长子孙孟平(字东甫),两人亦是青春好友。八日,孙云锦返回安庆城,师生相聚畅饮,席间张謇为孙云锦作涂尚书八十双寿联:“故事重耆英,从公续十三人之会;大年钟伉俪,自今始八千岁为春。”十一日张謇乘坐江轮“江永”号返途东下,孙云锦因公务缠身,没有送行,友人荫人、伦叔、梧冈、东甫一路送行。

四、光绪十八年(1892),吊丧孙云锦

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九日,张謇惊闻噩耗,桐城师孙云锦已于二十八天前病终里第,张謇在当日的《日记》中泣载“感恩知己,有泪如泉。”十五日写下挽孙师联:“师无疚乎亲民官,所去见思,旧政寻常皆治谱;我何为者报恩子,悲来横集,行年四十尚公车。”同年六月十一日,张謇撰写了《祭桐城孙夫子文》。

孙云锦逝世后,张謇代表通海各界上书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将孙云锦生平事迹付国史馆《循吏传》,并为此事往来奔波于江宁、海门、通州、淮安等地,拜访了秦际唐、王步先、方久征、沈幼彦等人。在众人帮助下,终使孙云锦为官政绩付于“循吏传”,青史留名,告慰恩师。

同年八月十五日于芦泾港乘“太古”号轮船,二十一日到达安庆,哭吊恩师孙云锦。

五、光绪二十二年(1896),吊丧孙孟平

光绪二十二年,孙云锦长子孙孟平(字东甫)去世。张謇同年二月十一日乘“江孚”号轮船长江西上,十三日至安庆。

张謇拜见孙师母,悲不自胜,孙孟平的两个儿子一旁站立,泪若雨下。十四日张謇“设祭拜奠孙师及东甫,长号痛哭,抚孤子之肩,尤令人肝肠摧沮也。”张謇还遵照孙孟平遗嘱,为孙云锦校订《年谱》《杂记》。处理完这一切后,他还不放心,为孙家后事分别拜托李筱轩,冯煦等友人。十六日张謇谒辞孙师母,仍乘轮船“江孚”号回南京。这次去安庆,张謇还“应兼安徽巡抚沈仲复(秉成)安庆经古书院院长之聘”,但同年“八月,辞安庆经古书院”。

六、宣统三年(1911),自武汉返停安庆

这一年的农历八月,张謇去武汉参加武昌大维纱厂开业典礼,返回停留安庆。八月九日夜,与弟子刘垣(字厚生)、束曰琯(字劭直)、陈琛(字葆初)乘坐日清公司“大福”号轮船去湖北武汉。

十三日午后六时至汉口,随即过江来到武昌大维纱厂。十六日大维纱布厂开机,张謇大摆宴席,邀请武昌众多官员。十九日诸宗元(字贞壮,曾掌理翰墨林印书局)传来消息,张謇才知晓十八日夜十时半,汉口抓获革命党人彭楚藩与刘汝奎及杨洪胜。

十九日上午张謇过江至汉口兴业里纸厂,与友人会晤。晚上八时登舟“襄阳”号,在长江上看到武昌起火。“舟行二十余里,犹见光熊熊上烛天也。”二十日夜九时至安庆,宿迎宾馆。应安徽巡抚朱家宝先前之约面议导淮,二十一日早晨见到朱,才知武昌十九日夜被革命党人占领。此时安庆新军已在酝酿起义,还有什么导淮可言?张謇是夜即行离开安庆。

张謇六次情系安庆,亲自造访,除了最后一次是因商务途经安庆商议导淮,其余五次都与恩师孙云锦有关。师徒情深似父子,张謇尊师重道成为佳话,在通海大地广为流传。

(作者单位:海门区张謇研究会)

原载《张謇研究》2020年第3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