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海韵张謇情(张謇故事汇)·上篇●
张謇与剧场
张 垣

更俗剧场,建成于1919年
张謇对于戏剧特别是京剧艺术的爱好由来已久,早年赴京参加会试就曾多次听过京戏。1908年为唐闸育婴堂募捐,张謇曾特邀著名京剧艺人汪笑侬演戏宣传;1912年年底到上海,日记上就有连日约友看戏的记载;1914年到北京政府任职后,公务之余则更多观看京戏。张謇如此热衷于戏曲艺术,一方面是看戏已成为举国狂迷的时尚娱乐,另一方面,则得力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使他不是喜欢热闹,而能深刻领会、欣赏传统戏曲所包含的文学性、艺术性。这从他的诗文、札记、信函中可略窥一斑。1916年10月张謇在上海观看了梅兰芳排演的《思凡》、《春香闹学》、《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新戏,即写信给梅兰芳,对于他的表演予以了精当的评论与商洽。如对梅兰芳的配角姜妙香的人物刻画,他认为,“妙香唱‘远而望之’四语,头巾气重,须改,否则与全场唱法不类”。这段评价很在行,言简意赅,从音乐、舞美、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表述了他对戏曲的精辟见解,显示出他在戏曲方面崇尚雅正的艺术品味。
对于戏剧的爱好与雅赏,并不足以引发张謇创办戏剧事业的兴味,而是近代社会的时势,以及南通地方自治的需要,增强了张謇对戏剧改革的信念。他认为,“戏剧不仅繁荣实业, 抑且补助教育之不足”。张謇对戏剧改革有自己的初步设想,也就是:一、新建一个剧场;二、创设一个训练班,培养正当艺人;三、继承、发扬传统戏剧艺术,如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于京剧中恢复古舞。1917年秋至1919年春,张謇数次致函梅兰芳,告诉他期望从事戏剧事业的意愿,并在信函中讨论了具体实施的周期、可行性、经费预算等问题。
张謇特辟更俗剧场会客室为“梅欧阁”,并题
楹联:“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
张謇创办戏剧事业,首先想到的便是建造剧场,1918 年初曾先行建造了“茶园”性质的西公园剧场。1919年夏,新剧场动工,建筑借鉴了上海新舞台及北京最新剧场的式样,同年的 11月1日即落成开幕。剧场外观呈马蹄型,舞台上引进了最新式的布景设备,全场安排座位1200多,宽敞通风,同时,剧场的音响效果极佳,观众无论在什么座位视觉、听觉效果都极好。欧阳予倩对此非常满意,他说道:“剧场很拢音,在楼上楼下最后一排都听得很清楚,而且比上海的大舞台、第一台、天蟾之类的舞台都适用。”剧场落成开幕时,张謇邀请京剧大师梅兰芳来通献演他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的拿手杰作《贵妃醉酒》,并与欧阳予倩同台献艺。为纪念和表扬两位艺术大师的卓越成就和团结合作,张謇在更俗剧场前台大门的楼上,设梅欧阁,亲书匾额“梅欧阁”,并撰书联语一副 :“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期望广大艺术家们能够互相携手,互取所长,共同进步。张謇与他三兄张詧随即在《公园日报》上撰文发表了《更俗剧场缘起》,说明探索戏剧改革的目的所在:1、提倡通过戏剧艺术以劝励世俗;2、除陋布新,改良脚本、编演劝世戏剧,发挥戏剧引导和劝惩的功能。与同时代中国都市的剧场不同,更俗剧场的观众以老百姓为主,无论是建筑构造还是管理章程,都与现代剧场没有差别, 而取名“更俗”,更清楚地体现了张謇“以改良戏曲为改良社会措手处”的主张,更俗剧场成为张謇实施社会改良工程的实验基地。
“伶工学社”的策划初始于1916年秋。张謇在致梅兰芳的信中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此后经过三年周密的协商筹备, 并采纳梅兰芳的意见, 将规模扩大为 50 人, 1919 年秋“伶工学社”正式成立,请来欧阳予倩主持。这是中国现代戏剧学校的滥觞(shāng)和雏型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企业资助的完整独立的戏剧教学机构,而更俗剧场正是“伶工学社”教学成果展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