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  
最新专著
最新论文
最新资料
  站内搜索  
 
  最新资料
张謇撰《世麟桥记》原碑面世
时间: 2020-10-02     次数: 3567     作者: 周至硕

 

张謇撰《世麟桥记》原碑面世

 

周至硕

 

 

6月上旬,常乐镇居民金源先生向海门张謇纪念馆捐赠《世麟桥记》石碑一方。石碑长56cm,宽39cm,厚8cm,青石质地,品相较好,少数文字破损,大多清晰明瞭。此方石碑,张謇撰文,陈伯玉镌刻。金先生介绍说:“我的曾姑奶奶(曾祖父的妹妹),是张謇的生母金氏,东台人。曾祖父后来迁居常乐镇(时称长乐镇),买西市河南已有四五十年的一处老宅定居。我们一家在这老屋居住五代,现在老街要改造清点老物件时,发现这方石碑,知道很具文物价值,我想,捐赠给张謇纪念馆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这方《世麟桥记》石碑,在这个老宅已经“隐居”了大约120年。此文是张謇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初一日(1900.4.29)撰写的。全文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受雇张家贩运瓷器的佣工王世麟,无子嗣,六十四岁病死,临终托张謇父亲张彭年,用他的遗资造一条用他名字命名的石桥,张彭年答应了他。但是殡葬王世麟后的余款不足以买石料。十年后,张彭年病故,张謇、张詧弟兄代父亲践诺,实现了王世麟遗愿,造桥命名为世麟桥。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附:

赵鹏先生所撰有关世麟桥的一则微文

2007)

 

数年前注意南通地名,始知观音山附近有一条“世伦路”,并知路名是因该路所经一座“世伦桥”而来的。民间传说该桥由当地一位叫王世伦的人发心建造,人们为了纪念,乃有此名。初闻王世伦这个名字,还谐其音联想到《白毛女》里那个老地主。真是罪过,一是善人一是地主,不应该想到一起。

曾经有某领导认为这个王世伦不算名人,不够资格用来给路桥命名,意欲更改,后来地名专家认为名称既为旧有,自以保留为宜,其事乃作罢。

《崇川区文化遗产名录》有此桥及相关传说的记载,只是写得含糊,既说世伦路跨通甲河有“王家桥”,又说其南二里的社区里还有一座“世伦桥”,让人不明所指。

昨天因事经过世伦路,特意在跨通甲河的桥旁逗留片刻。如今路宽桥新,早无旧痕迹可寻,甚至桥名也未见标示,我还是从附近一老人处打听得它叫“王家桥”来的。

因为未及寻访另一座世伦桥,今天乃作补课,只是颇费波折,因为其南很大一块区域都在拆迁,到处瓦砾,在那里活动的都是些外地来捡垃圾的,问也不能知。好不容易隔废墟看到一座庙宇,这才于庙旁找到“王世伦桥”。此桥已是2005年由村里新建,桥南庙旁还建有一座小纪念亭,其内玻璃龛供奉王世伦塑像。另有一块《重建王世伦桥记》石碑,一看署款,原来出自通大文学教授的手笔,暗呼失敬!读其文至“吾乡境安而民殷,风淳而景美者,咸谓此桥故也,信夫”,则于此桥肃然生敬,恨不早来膜拜,信夫!

我对世伦桥的注意来自近日所读张謇的《世麟桥记》,记称张父彭年公曾兼做瓷器生意,雇有扬州人王世麟为长工,挑担发卖。此人除喜欢喝点小酒外没有其他嗜好,又无子嗣,打工十八年积聚有百余千钱。光绪十年病逝前,遗愿此积蓄除敛葬外,用来造一石桥,而桥就用自己的名字。张彭年虽答应为其办理,但遗资不够买石料,故此桥一直等到张彭年去世数年后,才由张謇与三兄出资建成,为体现父亲的承诺,桥名还叫作“世麟”。

我觉得张謇所记的王世麟,就是民间传说里的王世伦。王世麟本来就籍籍无名,而桥成又是在他去世多年以后,其生平事迹不为人知也很正常,宜乎民间把名字的麟念偏成伦。

世麟桥应就是横跨通甲河的那座“王家桥”,通甲河是南通城通往东乡的一条重要河道,建桥其上的作用和意义也大,远胜于村里小河上的那座“王世伦桥”。后者不过是近年村民因前桥已改,移名此桥,聊胜于无而已。清末的《通州水陆道里详图》,于今王家桥处标有“思文桥”,这个命名在周边各桥中很特别,其实“思文”就应是“世麟”的音偏,是世麟桥的雅称也。

把张謇记载的一座桥找到,并且还与民间传说接上轨,这事做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奔波虽累,现在还是要趁兴记它一笔。

〔作者单位:张謇研究中心(南通)〕

原载《张謇研究》2020年第2期

 


主办单位:张謇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环城南路21号 邮编:226001
电话:0513-85515405 传真:0513-85532753 邮箱:zjyj1984@126.com